原標題:動畫電影扎堆上線 這個國慶檔暗藏多少想象空間

來源:北京商報

作爲全年最後一個長假,如今各界的目光都已聚焦在即將來臨的“十一”國慶假期上。電影市場也不例外。據燈塔專業版顯示,國慶檔期間共有13部影片上映,截至9月26日18時30分,檔期預售票房距離9000萬元只差臨門一腳,不僅《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等頭部作品持續居於預售票房排行榜的前列,衆多動畫電影的扎堆定檔也成爲今年國慶檔的一大亮點,令業內好奇這一搭配能帶來什麼樣的市場表現?

預售票房近9000萬

2021年國慶檔現已進入倒計時。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此次國慶檔將有13部影片登上大銀幕,再加上此前便已上映的電影,衆多作品的出現逐漸推高檔期熱度,帶動預售票房的增長,使得截至9月26日18時30分,2021年國慶檔預售票房已達到8951.1萬元,並向着更高的數字邁進。

在衆多影片中,《長津湖》是當下的市場熱點,不僅預售票房已累計達到6232.3萬元,燈塔想看人數也已實現54.37萬人,首日排片則爲10.78萬場,均居於所有影片的首位。而排在第二位的則是《我和我的父輩》,並實現1812.4萬元的預售票房和16.69萬想看人數。

燈塔研究院行業分析師張榮棣表示,國慶節作爲一年中最重要的三個長假之一,具有天然的檔期優勢,觀察2019年和2020年國慶檔,分別有3部和2部影片票房突破10億元大關,其中包括“《我和》系列”的前兩部《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分別獲得了31億元和28億元的票房,表現穩定,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也是依賴於國慶這個時間節點本身和愛國情緒的連接。今年國慶檔除了有系列第三部的《我和我的父輩》之外,還有備受期待的《長津湖》,國慶檔也從2017、2018年的由喜劇影片爲主要供給,轉變成了與節日情緒更加緊密連接的檔期。

動畫電影背靠IP密集亮相

正當《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兩部影片奪得觀衆青睞之時,今年的國慶檔也成爲動畫電影同臺競技的舞臺。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檔期內共有7部動畫電影,包括國產的《老鷹抓小雞》《萌雞小隊:萌創新世界》《探探貓人魚公主》《豬迪克之藍海奇緣》《大耳朵圖圖之霸王龍在行動》《大聖降妖》與《拯救甜甜圈:時空大營救》。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動畫電影中,不少爲知名動畫IP的延展,如《大耳朵圖圖之霸王龍在行動》爲例,該作品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知名IP《大耳朵圖圖》的衍生電影,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時,該片的想看人數20-24歲的受衆佔比32.6%,青少年佔比則爲25.7%。此外,《探探貓人魚公主》同樣有“探探貓”IP加持,《萌雞小隊:萌創新世界》則是動畫連續劇《萌雞小隊》的衍生電影。

新元文智創始人劉德良表示,近年國產動畫片反響不俗,因此出品方樂於投資動畫電影,而真正讓消費者“埋單”的是,大耳朵圖圖、萌雞小隊這些耳熟能詳的IP,不僅吸引兒童觀影,也有一部分年輕消費者也會因童年回憶而產生好奇。

類型差異保障觀影需求

隨着國慶檔的臨近,各方對電影市場的關注也逐漸與日俱增。而回顧近幾年的國慶檔,票房“逆襲”的影片需要調動觀衆的共情力,面向觀衆羣體具有普適性。

張榮棣認爲,重量級的頭部作品確實能夠起到帶動大盤的作用,帶動的方式是由一部影片的話題成功打穿原有人羣,觸達到泛衆後帶來增量用戶。想達到這樣的效果,除了影片本身口碑好、熱度高之外,也需要在輿論場上爭取到更多人羣的注意力。國慶檔目前影片供應充足,也有重量級影片坐鎮,後續表現也期待上映後的觀衆口碑和話題發酵情況。 

而無論是《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等影片的定檔,還是多部動畫電影的現身,再加上《五個撲水的少年》等青春勵志題材作品也選擇在國慶檔上映,讓整個檔期的題材類型更爲多元且豐富。

“獲得高票房的基石是高熱度和高口碑,具備這兩個因素的影片在任意時間段上映都會獲得相對好的票房成績,對於檔期上映的影片而言,具備和檔期情緒產生連接的影片會更有利於話題發酵,吸引觀看。對於近年來的國慶檔,愛國情緒是相對重要的檔期情緒,主旋律類型影片更容易在這個檔期獲得關注,同時,由於國慶檔放假時間較長,其他類型的高口碑影片如果可以和主旋律影片打出類型差異,也更有利於在大盤較熱時被‘帶飛’,收穫好的票房成績。”張榮棣如是說。

此外,劉德良認爲,“從題材選擇上,左手主旋律電影,右手動畫電影保障了受衆羣體的觀影要求。同時,多部動畫電影集中上映可以進一步擴大動畫電影受衆羣體,集羣效應有望衝擊票房‘天花板’”。

北京商報記者 鄭蕊 實習記者 羅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