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新浪財經APP,查看更多資訊和大V觀點

原標題:做大做強“國豆”!看東北之戰、皖北之拼

來源:期貨日報

自2018年起,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將每年“秋分”日設爲“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習近平總書記致賀第四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年是黨的百年華誕,是中國走出絕對貧困、實現全民小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時刻。

大商所的奮鬥

大豆俗稱黃豆,“炎黃”之黃,堪稱“國豆”。“中原有菽,庶民採之”,《詩經》的記述證實了中國作爲大豆原產國,其栽培歷史的悠遠。《戰國策》上說:“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豆醬、豆腐、豆漿、豆芽被國際社會譽爲中國食品史上四大發明。

今天,中國的大豆文化就是努力把“國豆”做大做強,中國不能沒有中國大豆,但中國大豆發展必須有中國策略。中國策略千條萬條,保護農民種植積極性是第一條。2016年,農業部提出大豆生產目標是到2020年,力爭面積達到1.4億畝、平均畝產135公斤。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大豆振興計劃。2021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提升大豆自給率,保障豆農收益。

中國大豆要全部自給已不可能,但要“國豆”滿足國內食品消費需求還是能夠爭取實現的。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大豆的市場工具運用是重要手段。大連是中國大豆期貨最早誕生地之一,目前已經上市了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期貨和豆粕期權等大豆產業鏈衍生工具,功能發揮空間巨大。

爲了充分發揮期貨功能,保障豆農種植收益,大商所在我國交易所清理整頓後就開始了對服務“豆農”的探索。自2003年開始深入東北三省一區農村宣傳、培訓,推動豆農利用大豆期貨“先賣後種”,到2005年推出“千村萬戶市場服務工程”,在農村舉辦各類培訓班近百期,培訓農民數萬人,包括種糧大戶和農村經紀人、縣鄉基層幹部以及糧食現貨企業員工等,還與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大豆網等信息服務機構合作開展信息服務,通過網絡、電視、手機、熱線電話等各種形式傳遞信息,在春播和秋收等關鍵時節舉辦市場形勢分析報告活動。

爲化解豆農種植風險,大商所2015年開始探索“保險+期貨”試點。黑龍江北安的農墾趙光農場是最早一批參與“保險+期貨”試點的農業經營主體,至今已跨越六年。從價格險到收入險到基差收購,一年一耕耘,年年有昇華,使趙光農場從國內第一個機械化農場升級爲國內新型現代金融農業的典範,2017年入選大商所首批“大豆收入險試點”項目;2019年在遭受了嚴重澇災的背景下,16萬畝大豆的1526個投保農戶獲得賠付464萬元,豆農收益得到保障。

這份嘔心瀝血的栽培終於到了可以結果的階段。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的中央一號在“完善農業保險制度”的主題下提出“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保險+期貨”就是“發展新理念”,“+”就是拓展、合作、共享、共贏。大商所通過支持期貨公司開展試點,不斷總結提升,豐富模式的內涵和外延,將“保險+期貨”逐步深化爲“大商所農民收入保障計劃”(下稱大商所農保計劃),把“保險+期貨”逐步拓展爲產業鏈服務端共同參與,用場外期權、基差交易等模式把“豆農”利益最大化,讓農民享受到產業鏈紅利。

2018年推出的“大商所農保計劃”,提升了政府參與度,並逐漸使之成爲“項目管理方”。時逢中國進入脫貧攻堅戰關鍵階段,大商所黨委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大商所時的囑託,不斷加大“大商所農保計劃”的支持力度,部分分散試點湧現出“縣域覆蓋”試點,逐步形成了保費由“單一支持”到“多方共擔”,交易服務由“支持引導”到“自主開展”的良好局面。

2016年—2020年,大商所累計投入資金6.4億元,引導54家期貨公司、12家保險公司、10家商業銀行,開展了359個“保險+期貨”項目,實現賠付超過9億元,惠及27個省(區)近112萬農戶,其中貧困縣134個、貧困戶50餘萬。

大豆“保險+期貨”試點自2015年以來實施項目53個,涉及種植面積725.41萬畝,現貨量114.13萬噸,農戶236393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5026戶,保險理賠2.68億元,有效保障了“豆農”收益,起到了引導示範作用。

東北的決戰

2019年,大商所農保計劃正式由分散試點拓展至“縣域覆蓋”試點,並“優先考慮在國家級、省級貧困縣地區開展,覆蓋足夠比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大豆試點區域爲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和山東,試點縣覆蓋範圍不低於該縣種植面積的60%,這對期貨和保險公司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華期貨在海倫實施大豆“保險+期貨”已有多年。2019年6月,海倫市政府由市長牽頭成立工作組,並在極其困難的地方財政預算中安排390萬元用於豆農保費補貼。全市大豆年播種面積250萬畝,項目承保面積152.96萬畝,覆蓋率達61.18%;承保大豆現貨近25萬噸,覆蓋23個鄉鎮、23784農戶,其中3883個種豆的建檔立卡戶全部納入,最後因災實現理賠9773萬元。該項目成爲迄今面積最大的“保險+期貨”試點項目,也是賠付額最大的“保險+期貨”試點項目。

這樣的項目考驗着所有的參與方。2019年7月23日起至9月5日,試點項目進入實施階段,農戶與保險公司陸續簽單,期貨公司的風險子公司根據保單進度在期貨市場入場操作;南華期貨、投保戶與項目引進的黑龍江省農投集團商定並開展大豆基差收購;海倫市政府組織開展收入保險試點項目集中動員培訓與查勘定損。

針對在項目啓動階段就面臨可能受災的特殊情況,南華期貨在產品設計方面因地制宜分檔設置了標的產量和費率。根據各鄉鎮前五年大豆產量平均值,設置確定目標產量分別爲0.15噸/畝、0.16噸/畝、0.17噸/畝,按85%保險責任水平測算確定保險金額分別爲452.6元/畝、482.8元/畝、513元/畝,總保費金額6730萬元。大豆市場價格爲大商所“黃大豆1號”合約在2019年9月16至10月15日每個交易日收盤價的算術平均價,經過17次採價形成平均價爲每噸3424.18元。

測產是個難點,海倫市組織的大豆田間查勘定損和測產活動規模史上罕見。依據3S遙感技術應用和農業標準測產方法,陽光農險對海倫大豆受災情況從重到輕分爲12級。僅保險測產定損環節參與查勘工作就有50多人、22臺車輛、8架無人機,對承保的23個鄉鎮進行災情現場查勘。通過兩次3S衛星遙感監測、494個取樣點實割實測。

與此同時,試點項目涉及的五家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人員正在另一個戰場——期貨市場上進行着緊張忙碌的風險對沖。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在大商所大豆期貨市場上爲海倫項目實現保值、增值。由於項目規模較大,交易團隊應變採取了“階段性下跌保護策略+區間賠付”模式。從2019年7月23日開始,依據保單簽單進度並控制權利金成本,合理設置對沖區間,通過加強每日情景分析,優化每日對沖頻率,同時密切關注容易對行情造成影響的重大事件,2019年9月5日完成期權入場,直到10月15日結束對沖操作。

項目通過實施基差採購,使農戶可以直接利用大商所大豆期貨價格點價賣糧。本項目還創新將部分土地託管納入保險範圍,力推海倫市於2020年2月實現脫貧摘帽。

近兩年來,脫貧摘帽後的海倫繼續堅持引入大豆試點項目,並實現了政府財政補貼、農戶自繳比例和保障金額的全面提高。南華期貨也進入到服務農業的新境界。僅大豆“保險+期貨”試點,六年累計在黑龍江以及遼寧、山西等地開展了15個項目,覆蓋422餘萬畝、67萬噸大豆,服務6.5萬參保戶包括6886個貧困戶,累計賠付1.465億元。其中,四年累計爲海倫參保農戶賠付1.33億元。今年,南華在全國各地開展的農產品“保險+期貨”項目30多個,成爲糧食產區農民依賴的現代農業服務商。

皖北的拼搏

安徽大豆種植面積1250萬畝,總產130萬噸,九成在皖北。近年來,安徽大豆播種面積逐年減少,預計還將減少。2017年,安徽大豆平均畝產124.67公斤,按出售價199.67元/50公斤計,畝總收入497.86元,畝虧160多元,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不高。

2017年,華安期貨聯合國元農險在安徽阜陽開展了大豆“保險+期貨”價格險試點,1.7萬參保農戶獲得每畝不低於200元保險賠付,試點效果得到了政府及投保農戶的高度認可。2018年,“大商所農保計劃”推出後,華安期貨聯合國元農險繼續開展價格險試點。通過面向阜陽地區的投保農戶開展期貨知識的普及和項目內容的宣講,從政府到農戶,瞭解了“保險+期貨”運作機制,明白了項目的好處,爲後續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年試點覆蓋大豆種植面積10萬畝,涉及兩個國家級貧困縣、1萬多戶貧困戶。爲提高豆農積極性,試點項目確定大豆畝產統一按高於當地平均水平的150公斤/畝進行覈算,總保費380萬元。項目結束後,投保農戶獲賠金額433.8元/噸,共計650餘萬元。在種植季就爲農戶控制了大豆跌價風險,農戶種植收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今年,華安期貨申請的“大商所農保計劃”太和縣大豆縣域覆蓋收入險項目閃亮登場皖北,這次有更大的“背景”。2020年10月,《安徽省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出臺;2021年4月,《安徽省農業保險創新發展若干政策》發佈。“大商所農保計劃”也進行了改革,要求“項目管理方”爲縣級人民政府,增加了項目可操作性和參與方積極性。

安徽省人民政府接到大商所函件後,立即徵詢省證監局、省金融局、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等相關廳局意見,明確省金融局作爲對接單位,協調做好項目相關主體遴選和申報工作。省金融監管局多次牽頭召開聯席會議,協調省財政給予配套資金支持。太和縣政府對本項目高度重視,縣級財政也給予資金支持,並指定縣農業農村局對接保險和期貨經營機構,全力保障項目順利落地。

7月30日,太和縣項目順利完成出單,該項目是安徽省多年試點以來首個保費規模超兩千萬元的“保險+期貨”農業項目。項目一舉做出了四大特點:一是保障規模大,覆蓋太和縣大豆麪積50.01萬畝、佔種植面積50%以上,對應大豆現貨6萬噸,總保費2800.71萬元,參保農戶共34484餘;二是政府支持強,省市縣各級財政給予保費補貼總比例達到42.7%,其中省財政補貼23.95%;三是羣衆基礎牢,華安期貨在2017—2020年連續4年已累計開展試點50萬畝,農戶獲得感強、投保意願高,本次投保的大豆收入險兼顧了價格風險和產量風險,可以爲農戶提供每畝670.89元的收入保障,有農戶表示,“這樣的保險讓我可以放心種大豆了”;四是合作效果好,政府部門、大商所、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等多方參與支持協調,極大地提高了項目執行力。

雖然“保險+期貨”試點連續四年在皖北開展項目,但今年是第一次開展縣域覆蓋的大豆收入保險,當地投保戶在瞭解這一保險產品後表示高度認可,投保積極性明顯提高。

試點之初以爲很快會建立“長效機制”,五年走過來才發現試點一直在路上,沒有人退縮。爲解決省財政和市縣財政資金的配套比例與農民自繳保費比例問題,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多家職能部門召開項目推進會會商解決;爲解決收繳農戶保費進度慢與出單日期緊迫的矛盾,國元保險日夜加班完成出單;各參與期貨公司採取分六批次同步入場的策略,保障在完成入場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盤面衝擊……

2017年—2020年間,華安期貨開展的“保險+期貨”項目共25個,其中在皖北主要糧食主產區持續開展了大豆和玉米的“保險+期貨”項目,保障金額達4.43億元,累計幫扶7.19萬戶農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5萬戶,總賠付金額達1213萬元。

下載新浪財經APP,查看更多資訊和大V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