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持續發展論壇2021會議上,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敬楨在發言中表示,全球衛生治理的首要任務是促進全世界“人人享有健康”;參與全球健康服務,提高健康服務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可及性,是國藥集團的重要使命。他談到了新冠疫情以來的幾點思考體會。

劉敬楨認爲,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就是要在衛生健康領域互通有無,守望相助。“去年,在新冠疫情擴散時期,在中國政府統一部署下,國藥集團緊急支援全球抗疫,對外向150多個國家提供了醫療物資供應和國際援助,發運防護物資近30億件。”

“這是一段超高壓力、超快節奏的時期。”他表示,這段時期留下的啓示是,當突發疫情襲來時,企業應該及時發動自身能量,把所有觸角都儘量伸展出去,和其他企業、國際組織建立“觸點”,聯結起一張遍佈全球的網絡。

“企業是最有市場活力的經濟組織,最具備迅速反應、互通互聯的能力,能夠在全球抗疫大局,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劉敬楨說。

他還談到,科學技術始終是人類戰勝疾病的最有力武器。“科技企業的責任使命,是應用科學技術,把研發生產打通,讓理論轉化爲現實武器。”

劉敬楨介紹,面對未知的新冠病毒,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佈局三條技術路線,研發四款新冠疫苗,其中滅活疫苗去年6月獲批緊急使用,12月9日獲批成爲世界上第一個正式註冊上市的新冠疫苗,12月30日在中國國內首家附條件上市。

“目前,針對Beta株和Delta株的滅活疫苗研發已迭代升級,同時,我們的mRNA疫苗研發突破了關鍵節點,重組新冠疫苗Ⅰ/Ⅱ期臨牀研究完成,針對已發現全部變異株的二代廣譜重組疫苗完成科研工作。”他表示,“尤其重要的是,我們還與中東、南美、歐洲、非洲等各大洲國家達成廣泛合作,與當地機構協作開展Ⅲ期臨牀試驗,加快推進疫苗研發。”

他介紹,國藥科學家先後在《柳葉刀》(Lacent Infect Disease)、《細胞》(CELL)、《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等十餘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高質量論文,探討疫苗研發和臨牀試驗等研究成果,增進全球科技互助。

“今年7月,在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支持下,我們和國際疫苗研究所(IVI)、莫桑比克國家研究所、孟加拉國國際腹瀉病研究中心、德國海德堡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合作,對國藥新冠滅活疫苗進行Ⅲ期臨牀試驗,在指定區域研究新冠滅活疫苗在不同人羣中對變異株的保護效果。”劉敬楨說。

在構建公平合理的新冠疫苗全球分配機制中,中國企業能夠做些什麼?

劉敬楨表示,爲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國藥集團持續快速擴大產能。“到今年8月,國藥集團北京、武漢、蘭州、成都、長春、上海研發生產基地全系統新冠疫苗年產能已超過70億劑,有能力滿足國際需求。國藥中生新冠疫苗已在10個國家獲批正式註冊,在107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使用,接種人羣覆蓋196個國別。”

此外,在世界衛生組織指導協調下,國藥集團也積極投入到促進構建公平合理的新冠疫苗全球分配機制中去。他介紹,5月7日,國藥集團新冠滅活疫苗獲世衛組織緊急使用認證,納入全球“緊急使用清單”(EUL)。7月7日,國藥集團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簽署了首個新冠疫苗預購協議,將提供1.7億劑疫苗,通過COVAX供應給相關參與國。

國藥集團還通過原液分裝和技術轉移,增強有關國家本土生產供應能力。劉敬楨說:“我們先後與阿聯酋、塞爾維亞、摩洛哥、匈牙利達成合作,生產新冠疫苗,還與非洲、東南亞、美洲等多個國家探討海外建廠、原液分裝及更多合作可能性。”

國藥集團還盡力嚮應對疫情能力薄弱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幫助。他表示,“我們承擔了中國政府向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援助新冠疫苗任務,助力全球抗疫。”(劉麗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