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贵阳残奥健儿凯旋

9月29日,从东京残奥会载誉归来的贵阳市羽毛球运动员杨秋霞、程和芳和她们的教练张先明,乘飞机从北京飞回贵阳。

在刚结束不久的东京残奥会上,杨秋霞在羽毛球女子单打SU5级别比赛中获得了中国本届残奥会羽毛球项目上的首枚金牌,这也是残奥会历史上的首枚羽毛球金牌。程和芳摘取羽毛球女子单打SL4级别比赛桂冠和羽毛球女子双打SL3-SU5级别比赛银牌。

当天下午,省、市残联、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和运动员的家人、亲朋好友代表早早来到机场等候。三人一走出机场大厅,就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收到送上的鲜花。贵阳市残联工作人员展开横幅,祝贺她们凯旋。

据悉,杨秋霞和程和芳经过短暂的调整后,将于10月中旬奔赴西安,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继续向金牌发起冲击。

  • 延伸阅读

杨秋霞:独臂女孩改写人生命运

2008年,10岁的杨秋霞以游泳运动员的身份被选送到贵州省残疾人游泳集训队,因为"怕"水,经过一番辗转,被羽毛球教练车军一眼相中,阴差阳错成了羽毛球运动员。对于失去左臂的她来讲,每天6个小时的训练,起初经常会在运动中因为失去平衡而摔倒。"光是挥拍,每天就要重复上千次。"杨秋霞说。

这些日常辛苦枯燥的训练,曾经让她一度想要放弃。但转念想到大家一起训练的快乐,那些枯燥的基本功便也不是太难熬的事情。因为贵阳市在羽毛球项目中有着传统优势,所以杨秋霞的进步也非常神速。

"坦克"是杨秋霞的外号,因为赛场上的她表现霸气,碾压能力也十分强悍。但年少时的小秋霞,却也会因为输掉比赛而偷偷趴在教练背上抹眼泪。当年,刚练了2年多的她首次参加全国残疾人锦标赛,因2分之差与冠军失之交臂,虽然难过,但也从侧面让她看见了自己的潜力,坚定了她走下去的信心。

尤其是2015年,在后来的一系列赛事中,杨秋霞不断争金夺银。如今,学习羽毛球已经13年的她,先后在亚洲残疾人青年运动会、亚洲残疾人锦标赛、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世界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和残疾人奥运会的羽毛球SU5级别个人女单上获得冠军,完成了残疾人羽毛球项目个人赛的"大满贯"。

程和芳:超越自我靠拼搏精神

程和芳自小就很喜爱打羽毛球,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致左下肢肢体残疾的她,是怎么克服身体上的短板训练步伐的?对此,程和芳曾表示,首先是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不要去想太多。

打球这些年,程和芳拿遍了各种大赛的金牌,但也因此落下伤病。除了髋关节外,她的跟腱、膝盖、手肘都有伤痛。"最严重时就仿佛是有锯子,24小时不停地在你骨头上来回拉锯着。"程和芳向记者描述说,让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也痛、睡也痛。

和所有残疾人运动员一样,几年前,当听闻羽毛球将要正式成为残奥会项目的时候,程和芳便有了更多动力和期待,并为此备战了5年之久。在出征东京残奥会之前,她曾表示要尽量能够站在最高领奖台。如今,这个26岁的姑娘愿望达成,并且凭借这枚金牌实现了残疾人羽毛球项目上的个人"大满贯"。

张先明:运动员的"助梦者"

曾经是羽毛球国家队运动员的张先明,因为伤病的原因,1999年退役了。随后担任贵州省、贵阳市残疾人羽毛球队主教练。平日里,她更多是负责运动员的下肢训练。为了帮助残疾人队员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张先明不断改进训练方案。不仅在训练时上场给运动员做示范进行专业球技指导,训练结束后,还不厌其烦地给队员进行动作分析,纠正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晚上,她还会给程和芳等队员进行热敷等物理理疗。

这些年,张先明和车军带领着队员经历了大大小小许多次比赛。比赛有输有赢,赢了不骄傲,输了不气馁。张先明常常对队员说,拼搏的目的、球赛的输赢,不仅是为了登上领奖台,更是为了战胜自己,磨炼意志才是最终目的。也正是张先明夫妻身上这种沉得下来的心态,才让贵阳市的一众羽毛球队员在国际大赛中多次获奖,在多个项目中保持世界一流水平。

车军:身兼数职的大家长

车军曾经是一名羽毛球运动员,退役后任教羽毛球已经22年。根据分工,车军协助张先明的工作,负责运动员的上肢训练。在他看来,杨秋霞是个训练相当刻苦的运动员,训练量通常能比同期运动员多上一倍。在车军的手机里,记者就看到这样一张训练照,脚底厚厚的老茧被磨通,露出细嫩的新肉。原来,杨秋霞在发现脚底的不适后,为继续训练,忍痛找来纱布和绷带,紧紧缠住新肉进行练习。车军发现其姿势怪异,此时,血水裹挟着汗水早已浸湿了她的鞋袜。

车军不仅是队里的教练,在生活中还是队员的大家长。首次带着年龄尚小的杨秋霞出国比赛时,清早6点,杨秋霞就会在车军的房外拍门:"老车,快起来,给我扎头发。"到了赛场上,车军不仅要给杨秋霞等队员分析赛场情况、鼓劲,还要帮着他们热身、按摩放松。以至于外国选手都有些懵,这个人到底是教练、体能师还是队医?"都是!"车军总是微笑着回答。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利/文 郑宇潇/图

编辑:欢喜 | 审校:九月 | 签发:安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