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慶期間旅遊收入近3900億元,“新中產”消費方式成主流——國內出遊超5億人次 最強國慶檔影片刷屏

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10月7日,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10月1日至7日,全國國內旅遊出遊5.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890.61億元。多個三方平臺發佈的國慶黃金週數據也顯示,假期消費市場運行平穩,部分消費領域持續提檔升級。

受多地相繼出現零星散發病例和突發聚集性疫情影響,國慶假期七天,國內旅遊出遊人次和旅遊消費支出同比略降。據交通運輸部消息,10月1日至7日(國慶假期),全國預計共發送旅客4.03億人次,日均5750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國慶7天假期)日均下降33.9%,比2020年同期(中秋國慶8天假期)日均下降7.5%。

不過,中國銀聯和網聯清算平臺公佈的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前6日,兩大交易網絡合計處理網絡交易金額近9萬億元,其中銀聯日均網絡交易筆數相比去年國慶假期增長32%,網聯清算平臺處理的日均網絡支付交易筆數和金額同比增長均超過兩成。去年國慶8天假期兩大交易網絡共處理將近10萬億元的交易。此外,來自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前6日,國家電網經營區日均發受電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一成。

旅遊市場方面,疫情加速了需求提檔升級,旅遊市場向高品質休閒度假和低消費近程休閒發展。攜程平臺數據顯示,高星酒店火熱。高星酒店均價達945元,比節前一週提升超80%。受冬奧會和北方降溫影響,滑雪類酒店及度假村的關注度也較往年熱度增長提前。攜程方面指出,受周邊遊熱度進一步提升、城市IP持續深化的影響,今年國慶區域旅遊比往年更爲火熱。以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成渝爲代表的都市經濟圈旅遊出行繁榮,選擇城市休閒、宅度假和周邊深度遊的遊客增多。

同樣提檔升級的還有商品消費。蘇寧易購發佈的報告顯示,“十一”期間,全國門店訂單增長86%,萬元以上高端套系家電訂單增長141%,智能家居銷售增長101%。消費呈現四大趨勢:國貨品牌崛起成爲消費升級新引擎,線上線下融合提速,“就地過節”帶火本地購、周邊遊、宅經濟,綠色、智能、健康的“新中產”消費方式成爲主流。

電影票房方面,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日17時,國慶檔票房達42.46億元。其中,《長津湖》以30.9億元票房領跑,並打破國慶檔影片票房紀錄。國泰君安證券研報表示,結合貓眼專業版公佈的已有和預測數據,2021年國慶檔分賬票房有望超越同口徑2020年國慶檔的分賬票房。其中,《長津湖》票房奪魁,電影出品發行公司有望受益,電影大盤表現優異,院線及票務龍頭收穫利好。

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持續火爆。據海口海關統計,10月1日~6日,海口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12.7億元,購物件數175萬件,購物人數15.2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82%、154%和66.7%。華泰證券表示,以國慶假期爲起點,海南傳統旺季將至,伴隨客流改善,期待離島免稅延續黃金週上升趨勢至整個四季度,提振海南及整體旅遊板塊市場信心。華泰證券認爲,長期看局部疫情基本可控,天氣因素擾動有限,疫情新常態下“品質遊”需求不變,今年四季度旅遊板塊復甦確定性漸強,或呈螺旋式上升走勢。

汽車消費一直是推動節日市場消費的重頭。“十一”期間,不少地方通過舉辦汽車展覽等方式,進一步帶熱國內的車市消費。部分車展上新能源車獨立展臺佔比接近三成。商務部公佈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47.8萬輛,超過2020年全年水平。8月份,新能源汽車銷售32.1萬輛,同比增長1.8倍,創單月曆史最高紀錄。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表示,當前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要進一步提升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有機結合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