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山公園內有一座中華百年老字號茶莊——來今雨軒。它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優美的就餐環境及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著名。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來今雨軒是北京中山公園(初稱中央公園)裏的一個茶座。對於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來說,“來今雨軒”是一個非常熟悉而親切的社交場所,魯迅、林徽因、張恨水等文化界名人經常來此光顧,紅牆裏的“來今雨軒”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與林徽因家的“太太的客廳”,以及朱光潛家的“慈慧殿三號”相比。

名稱由來

清代學者題寫的楹聯“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

來今雨軒建於1915年,由北洋政府內務總長,也是中央公園的創始人朱啓鈐創辦。來今雨軒意思是指朋友歡聚一堂之所。其意取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秋述》小序:“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取名“來今雨”意喻新舊朋友來此歡聚,對盞者一般都是不計地位名勢的真友。

來今雨軒原址位於中山公園內壇牆東南角外,黑筒瓦歇山頂捲棚屋面,紅磚房、有廊柱,房內有地板和護牆板,是典型的民國式建築。建築面積481平方米,建成後初擬做俱樂部,後招商經營,開辦餐館和茶社。環境清靜幽雅,當時一些社會名流、大學教授、鴻儒名醫常來此聚會。著名通俗文學大師張恨水先生與《新聞報》嚴獨鶴先生在此邂逅,匯成了不朽之作《啼笑因緣》。

今天,來今雨軒茶社還在原址的位置,從公園正門進入,沿東側長廊曲折北行可直接到達。來今雨軒的飯莊則在1990年從原址遷到了公園西側的杏花村新址。

來今雨軒的獨特不僅體現在名字寓意、建築形式和經營理念上,門口的牌匾也很有講究。

來今雨軒的匾額最初由民國畫壇聲譽頗高的徐世昌書寫。1966年,這塊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題寫的匾額被摘下。1971年重新裝修油飾後,據說是受周恩來總理之託,有“中國第一書法家”之稱的郭風惠題寫了“來今雨軒”四字。天津老字號“正興德茶莊”“成興茶莊”“直隸書局”等匾額均出自他的手筆。比較新的一塊匾是1985年趙樸初所題,郭風惠版本匾額被摘下存於庫房。

徐世昌書匾今已無存。郭風惠的書法平淡天真,意趣高古。趙樸初所題“來今雨軒”字形流暢秀逸,結構嚴謹縝密,靈動的行筆中透出樸拙氣息。書法家們皆以各自的方式表達了對“舊雨新雨”的理解,詮釋了朋友的真諦,傳遞了對天下朋友的美好祝願。

《秋述》序廣爲流傳,蘊含一段人情冷暖的歷史典故:杜甫居長安時,曾被唐玄宗賞識,衆人便主動上門結交,一時車馬不絕,但他終沒做成什麼官,於是人們又對他逐漸疏遠。天寶十年,秋雨綿綿,杜甫貧病交迫,一個姓魏的老友前去探望,詩人感概作詩以表謝意,從此“舊雨”“新雨”就成爲了老朋友、新朋友的代稱。

如今,走進來今雨軒,室內是民國風佈局,老榆木的舊式茶桌板凳,烏木的地板和樓梯,八瓣梅圖案的老花磚,茶社中服務人員身着民國時期學生服。

高朋滿座

民國時期來今雨軒老照片

來今雨軒之所以出名,還是與茶客的身份以及茶座的氛圍有很大的關係。

民國初年,中央公園的門票和消費價格偏高,也因此限制了來此的人羣。當時的門票雖說只有5分錢,但可以換取銅圓20枚,這個價格可以買六七個雞蛋,這對於當時衆多的平民而言不算便宜。而且遊客進入公園還要有其他的消費,比如茶座的茶水一般1角,點心也是1角,所以一般人承受起來有點困難。

正因爲一般人消費不起,所以以茶座爲代表的中央公園便成了文人聚會的地方。不管是中央公園東面的來今雨軒,還是西面的春明館、長美軒、上林春、柏斯馨等都是高朋滿座。茶客以中上層社會的知識分子居多,尤其是各個大學的教授,還有一些著名高中的教員、醫生、記者、畫家以及大學生等。

民國時來今雨軒外的茶座老照片

另外,各個茶座都有固定的茶客,如郭則澐、黃節、夏仁虎、傅增湘等都是春明館的常客,馬敘倫、傅斯年、錢玄同、胡適之、畫家王夢白、速記專家汪怡,這幾位都是長美軒的常客。這些人要是喫飯就會選擇去來今雨軒。

魯迅與冬菜包子

魯迅是來今雨軒的“鐵桿粉絲”。《魯迅日記》中有記載,魯迅曾82次來到中山公園,60次親臨來今雨軒翻譯寫作、品茗就餐、賞花會友。魯迅的學生許欽文,在1979年曾撰文詳細描述了魯迅先生請他在來今雨軒喫包子、喝茶的故事。魯迅對飲食是極其挑剔的,他眼中的“可以喫”,換成白話文就是“很值得一喫”。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他把對學生的關愛體貼都融進了這一盤冬菜包子裏。

進門的左手邊,鏤空圓桌上擺放着魯迅的小雕像,銘牌上記錄着《魯迅與冬菜包子》的故事。

來今雨軒的冬菜包子,在北京十分出名,可以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相媲美。從民國到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包子餡裏也包着來今雨軒建立以來悠久而綿長的歷史。冬菜包子幾乎成爲了來今雨軒的代名詞。

冬菜包子製作上採用醃製三年以上的四川南充川東菜,以傳統炒餡工藝製作而成,入口微甜,醬香濃郁。這款包子最大的特點是“高幫”的,26個褶,呈鳥籠狀,也有人管它叫鳥籠包。如今,這款包子是店裏的“網紅”產品,手工製作,且限量銷售,還設有外賣窗口。除了包子,茶社目前在售的還有小菜、豌豆黃、小桃酥和熱茶。餐具的使用上也很講究,沉甸甸的黑底金邊餐盤和金屬筷子,讓喫包子的過程頗有儀式感。

來今雨軒茶社的冬菜包子、豌豆黃和小桃酥。

另外,來今雨軒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之一。1919年7月少年中國學會成立後,李大釗、鄧中夏、高君宇等多次到來今雨軒參加學會的聚會、座談會,闡明政治主張。1920年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後,李大釗多次來到這裏,宣傳馬克思主義。

來今雨軒二樓展覽

來今雨軒二樓展覽

如今,來今雨軒成爲北京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經過前期修繕布展工作,於2021年6月1日正式對公衆開放,內設少年中國學會和文學研究會專題展,讓遊客沉浸式體驗中國早期進步人士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活動場景。

參考資料來源:

《北京志·文物志》

《老北京茶話》

《“來今雨軒”的三塊匾額》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