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奈雪喝上市了”,也破發了,新茶飲賺錢能力到底如何?

作者/silence

自4月底加盟1828王老吉奶茶以來,劉奎每月都在虧損,加上投入的成本,已經虧損超過50萬元。

他還在猶豫,要不要繼續撐下去。然而1828王老吉奶茶督導員與加盟商的一番對話更是讓他氣不打一處來。“聽說你們是做大生意的,副業做成了是錦上添花,沒做成也是無傷大雅。”

滿懷希望加盟,如今慘淡收尾,衆多加盟商也是有苦難言。

在獵雲網與1828王老吉多位加盟商瞭解過程中發現,很多加盟商都是衝着王老吉品牌而去,他們的控訴集中在加盟之後持續虧損,總部運營不專業、沒有相應推廣扶持、退出加盟需要簽訂相應承諾協議等。

而類似的控訴也發生在娃哈哈奶茶加盟商羣體當中。

在奶茶這條賽道上,諸如王老吉和哇哈哈等巨頭企業其實早已入局,開展跨界拓張,然而卻鮮少被大衆媒體報道。奶茶被視爲這些企業探索的第二增長曲線,但若經營不善,勢必對長期積累的原有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新業務探索之下,需要創新,也需要謹慎。

加盟商虧損,相繼關店

2017年,在新茶飲一片紅海之時,主業務增長放緩的王老吉,以“健康、養生”爲概念入局,推出1828王老吉。

2019年,王老吉把“1828王老吉現制涼茶”改名爲“1828王老吉草本新茶”。同時在產品線方面進行了升級,賣王牌涼茶產品的同時也開始售賣奶茶,完成了從“現泡涼茶”到“新茶飲”的轉型。同時,其宣佈大規模擴張,表示未來3-5年的規劃將門店規模擴展到3000-5000家。

根據加盟商提供的《1828王老吉招商政策》,分爲鉑金店、鑽石店和旗艦店,加盟費用分別爲16.8萬元、22.8萬元和27.8萬元,品牌保證金都是2萬元。

此外,1828王老吉交由廣州圖騰進行獨家全國招商,並特設廣州圖騰集團爲1828王老吉全國運營中心,王老吉並不參與1828王老吉的實際門店運營管理。

從廣州圖騰官網可以看到,其業務包括餐飲品牌開發、營銷企劃、招商推廣、門店運營、中央廚房管理和連鎖加盟等。除了1828王老吉之外,旗下還有椰子碗、蛙蛙小串、吉姆大師傅、南洋大師傅等品牌。其官網新聞資訊自2020年5月再未更新。

從天眼查股權結構來看,廣州圖騰並非王老吉旗下公司。此外,2021年9月,廣州圖騰被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因爲“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繫“,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單。

在加盟商提供的另一份1828王老吉《2021年品牌規劃及動作》裏,有明星代言、與電影跨界合作、抖音挑戰遊戲等多項營銷舉措。

劉奎說,當時招商人員給介紹的條件,都蠻吸引人的,但加盟之後,對方並沒有按照所說的那些營銷措施做。“感覺只是給你一個品牌用,還會限制很多東西,就是必須自食其力的感覺。”

另外據加盟商透露,如果關店拿回保證金,必須簽訂一份協議,是因“個人經營不善”的單方面因素導致門店無法繼續經營,並且在拿回保證金之後,加盟商不得對外傳播任何與1828王老吉相關的不好消息的保證書,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從1828王老吉草本新茶的官方微信公衆號,目前共有80+門店地址。劉奎透露,關店潮是從年後開始,每月都有5-6家關店。他所知道的,就有二三十家,“現在應該過半了。”

據宋伊透露,選擇關店的加盟商很多都虧損在100萬左右。

對此加盟商控訴內容,獵雲網撥打1828王老吉加盟商電話進行求證,截止發稿。電話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無獨有偶。另一快消巨頭娃哈哈最近也陷入加盟風波。有娃哈哈加盟商曾對紅餐網爆料“一開始大家都衝着娃哈哈這個國民老品牌的知名度參與投資,沒想到入局之後,才發現娃哈哈奶茶就是典型的快招公司。”

從兩家品牌的加盟商的控訴內容來看,有相似之處——必須從品牌方那裏購入物料、總部沒有給予專業的運營指導、加盟商持續虧損等。

對於加盟商控訴內容,獵雲網撥打娃哈哈官網電話進行求證,截止發稿,電話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根據2019年底一份在網絡流傳的《娃哈哈天生營養自然好茶合作手冊》顯示,加盟娃哈哈茶飲店費用爲28萬元,包括店面評估、店面設計、店面裝修、設備輸出、技術培訓等內容。

娃哈哈官微曾在2020年5月15日曾經發布過一條消息,稱“最近很多人來問奶茶店的事情,在此跟大家說明下,奶茶項目不是我們直營,是我們授權給合作伙伴在運營的。”

天眼查顯示,娃哈哈奶茶所屬公司爲廣州娃哈哈健康飲品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成立於2019年10月,註冊資本爲200萬元。從持股比例上看,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佔比25%,廣東冠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佔比75%。

從娃哈哈奶茶官網可以看到,其合作優勢裏承諾給予全程持續扶持,包括從開業前到開業後提供經營管理推廣和運營培訓等。未來計劃10年內在全國開1萬家奶茶店,建立七大運營中心。

在產品上,娃哈哈奶茶店的主打奶茶產品是AD鈣奶系列,並開發了芝士營養快線系列和乳酸爽歪歪系列等全新產品,都是含有過往娃哈哈明星飲料的元素。

據悉,娃哈哈的創始人宗慶後對奶茶店項目十分重視,在《娃哈哈天生營養自然好茶合作手冊》的附錄了署名寄語,稱這是娃哈哈“第三次創業”。

2020年7月,娃哈哈奶茶在廣州全國首個直營店,宗慶後親自爲之站臺,引起廣泛關注。彼時據媒體報道稱,娃哈哈計劃開業時候,已有約有430家娃哈哈奶茶加盟店簽約。

原材料價格高,缺乏扶持

1828王老吉加盟商宋伊於今年二月加盟,她覺得品牌主打的養生概念與當下消費者習慣一致,進行加盟培訓時,也覺得整個流程很專業。但在培訓過程中,宋伊跟其他加盟商對奶茶直營店的銷售數據產生疑慮,“同樣的人力物力,如果放在其他品牌商,賺的要比王老吉多。”

在加盟過程中,宋伊說主要面臨兩大問題,一是除了新鮮的水果蔬菜自己添置之外。所有原材料必須從位於廣州的王老吉總部購買,總部爲了品控這樣要求,她可以理解。但對加盟商來說,原材料的價格高於市場價,還需額外承擔運費。她舉例稱,比較遠的加盟商,比如9塊錢一包的珍珠,運費就要付5塊錢一包,進一箱珍珠到店裏,光運費就去到了220元。

從總部進原材料貴多少?宋伊表示,貴的程度不一樣,有的貴幾塊錢,有的貴幾十塊錢。據她從另一家茶飲品牌瞭解到,“他們綠茶14元/包,但我們以前是110元/包,後來在加盟商爭取之下降到60多元,但還是貴很多。”

此外,她表示,植脂末網上價格爲25公斤380元,但從總部供貨25公斤植脂末,價格是800多。

另一位加盟商劉奎透露,針對此問題,加盟商向王老吉反應過,最後給的解決方案是給一定的階梯運費補貼,比如進貨滿2000元會給到10%補貼,上萬則免運費。但他表示,自己門店並不大,加之日營業額也不理想,一般進不了那麼多貨,目前的補貼只是杯水車薪。

加盟商們控訴的另一個問題則是沒有宣傳推廣。宋伊表示,在美團、餓了麼上,她經常能看到其他品牌首頁banner投放、開屏廣告等,甚至她聽其他品牌說,在加盟商剛開業時,總部會安排人去刷單、假排隊等。“1828王老吉這邊什麼扶持都沒有,總部那邊說在抖音花了500萬做宣傳,但是我們也沒看到。”

宋伊覺得,初期需要宣傳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奶茶命名爲1828王老吉,很容易被消費者認爲是山寨品牌。

另一位加盟商小白則表示,部分奶茶研發的口味比較濃稠,與當地喜歡清淡口味的消費者不符。在推新上,她認爲曾經幾個月連續推出冰沙系列口味,創新力稍顯不足。

劉奎則認爲新品推出有些慢,屬於“追隨者”,比如生椰系列在夏天很早就火了,但王老吉推出生打椰就較晚。此外,他也覺得,“現在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需要營銷和推廣。”

不止是娃哈哈和王老吉,把新茶飲作爲第二增長曲線,也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已經成爲很多企業的共識。同仁堂的枸杞拿鐵、好想你紅棗開養生茶飲店、北冰洋開茶飲店+遊樂園等,作爲頗具國民度的品牌,這些企業的奶茶店開店初期,也經常吸引人們憑藉着過往情懷去打卡。

但無一例外的,這些企業入局時曾宣傳要開多少家店,最後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例如同仁堂在推出咖啡之時,曾表示知嘛健康要在北京市佈局300家門店,其中社區店、購物中心店、寫字樓店各開100家。而從大衆點評查詢到的信息來看,目前同仁堂旗下的“知嘛健康”咖啡館僅有3家門店,還有1家正在籌備之中。

進軍新茶飲,玩法各不相同。同仁堂、王老吉等紛紛爲新茶飲注入養生概念。邵萬生,將上海人熟悉的糟滷、肉脯、黃酒等元素融入咖啡之中。蒙牛注重吸引女性消費者,奶茶定位是“膠原蛋白飲品開創者”。知嘛健康門店的經營之道是將星巴克式的社交“第三空間”與中醫問診進行混搭。

對娃哈哈、蒙牛等企業來說,從最初印象來說,公衆認爲他們可以高度利用主產品原材料爲奶茶賦能。只是,奶茶對“奶”需求複雜,據CBNdata消費站,如今的鮮奶茶,奶底多以牛奶+煉奶或奶油復配而成,或創新性加入芝士粉、黃油粉等單品提升口感。

奶茶加盟商倒閉風波頻發

茶飲加盟有“十店九虧”的說法。根據《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截至2020年11月底,停止營業的茶飲企業超過13萬家,佔茶飲行業企業總數的43%。

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內有近六成茶飲企業活不過三年,存活時間在1年內的茶飲企業佔比爲24.4%,存活時間在1-3年的茶飲企業佔比35.0%。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獵雲網,加盟模式對品牌方來說,是“甩手做掌櫃”,實現輕資產運營。對很多加盟商來說,是想搶奶茶的風口,認爲肯定可以賺錢。但有些加盟商在門店管理、食品安全管控、門店運營和人員培訓等方面不專業,加上加盟裏面有很多“坑”,加盟商水平參差不齊,行業競爭更加激烈,虧損很正常。

今年5月,上海警方成功偵破首例以虛假品牌奶茶招商網站吸引加盟商、虛構履約能力騙取加盟費的“套路加盟”合同詐騙案,抓獲金某、王某等90餘名犯罪嫌疑人,搗毀多個虛假招商網站,查獲大量虛假授權文書、合同文書、話術清單、貼牌奶茶等涉案物品,涉案金額7億餘元。

此外,近期因爲涉及明星代言的四起暴雷事件引起更廣泛關注,包括包括馬伊琍代言的“茶芝蘭”、鄭愷代言的“茶主播”、李維嘉代言的“快樂方程式”、號稱張繼科聯合創辦的“猴子的救兵”等奶茶品牌,遭到加盟商控訴。

一邊是新式茶飲賽道如火如荼,一邊是加盟商倒閉維權頻發,問題出在哪裏?

很多都出在品牌與加盟商之間的快招公司身上。“所謂“快招公司”,就是短時間內利用各種手段包裝打造出一款品牌“爆品”,大規模快速招商,獲取巨大加盟費等利益,但後期服務支持完全沒有。這類公司往往會註冊一些公司,藉着大品牌的名頭宣傳。當其所創造的“爆品”熱度消失,他們會再次包裝一個“爆品”出來獲利。”

在獵雲網過往報道的關於茶芝蘭加盟套路時,茶芝蘭背後的團隊爲了吸引加盟商,會邀請他們去上總部考察,並帶他們去實體店感受生意火爆。

而所謂的“火爆”,門店現場大部分消費者都是茶芝蘭花錢請來的“奶茶代排”兼職,營造出生意火爆的假象,“排隊充場”最終瞄準的目標人羣不是消費者,而是這批深陷套路加盟商。加盟商交加盟費之日,也是“收割”完成之時。

而從整個新茶飲賽道而言,競爭也愈加激烈。灼識諮詢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底,中國約有34.8萬家現制奶茶店。五年間,中國茶飲市場的零售規模翻了近9倍。

天眼查數據研究院分析指出,茶飲市場進入相對成熟階段,市場分級初步完成,千店、萬店品牌紛紛湧現,頭部、腰部、底部的品牌格局日益清晰。

與此同時,隨着茶飲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對於新銳茶飲品牌來說,只有在細分賽道突圍,才能找到市場縫隙。比如丘大叔檸檬茶、檸季等新品牌,就選擇從更細分的“檸檬茶”品類切入,快速搶佔茶飲市場。對傳統巨頭企業來說,顯然再去紅海之中攻佔市場並非易事。

此外,在“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招股書中,“近三年營收57億反虧1.38億”的數據也打破了外界對於奶茶是暴利生意的固有印象。

對奶茶加盟商來說,要面臨房租、人力、原材料等一系列高昂成本,若總部未能給予專業指導,而加盟商又無相應從業經驗,也極易出現虧損倒閉現象。

即使在傳統飲料上經驗豐富,對當下進軍新茶飲的“王老吉”們來說,也難免“翻車”。在進行業務創新的同時,去彌補上加盟上的諸多不足,是當下之急。

(注:文中宋伊、劉奎、小白皆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