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科學藝術研究中心(ID:Art_And_Science)

作者 | Tansy

巴黎橘園美術館的《睡蓮》|wiki

哪怕超越百年,莫奈的名作依然富有魔力——無論是誰駐足於畫前,都彷彿回到時光中凝固的吉維尼盛夏,明媚陽光灑下,日式橋底的睡蓮靜靜開放。不過,晚年的莫奈似乎經歷了一場風格突變。粗曠的筆觸與對比強烈的色彩,不同於昔日作品的靜謐柔和,令人不禁揣測,難道他曾試着轉變方向,跳脫印象派基於現實的光影記錄?其實,這激烈的筆調下描摹的恰恰是另一種真實——一個只在莫奈眼中顯形的扭曲世界

1922年莫奈繪製的日式橋 | wiki

明亮中的至暗  

印象主義畫派力求捕捉珍貴的 “當下”,將光影在環境中的真實表現呈現在畫布上,這倚賴於頻繁、長久的肉眼觀察。全身心投入到自然中的莫奈也是如此。他常常貼近耀眼的水面或雪地觀察反光,加上高強度的戶外作畫,讓莫奈的眼睛飽受高能量的紫外線侵襲。這可能是其晚年眼疾——白內障的最重要誘因。

大約從1912年開始,不可逆的破壞顯現在莫奈作爲光影捕手最重要的“鏡頭”——晶狀體上,它正日益老化渾濁。正常人的視網膜上存在三種類型的視錐細胞,分別接收不同波段的光,它們共同作用的效果成爲我們所看到的色彩。晶狀體對於眼睛則如同安在窗戶上的玻璃,一切我們看到的光到達視網膜前,都要從此通過。

人的S、M和L類別視錐細胞在光譜上對應不同波段的靈敏度,波長以納米爲單位 | wiki

病變的晶狀體不再清澈透明,限制視錐細胞接收到的波段範圍,讓白內障患者的世界變得晦暗、昏黃。忠實記錄着光影的畫筆清晰地將這樣的改變反映在莫奈的晚年作品上。吉維尼庭院中,倍受莫奈青睞的日式橋和池塘曾青翠欲滴,如今被染上了沉沉的暮色,筆觸也混沌斑駁了許多。泥濘不堪的畫面之下,每一筆都彷彿述盡作者的迷茫與掙扎

莫奈分別於白內障前後繪製的日式橋,差異顯著|wiki

莫奈的“蜜蜂眼”  

囿於不發達的醫療水平,抗拒手術的莫奈始終沒等來更有效的醫治方法。當時的白內障手術只能直接摘除患眼的晶狀體,而人工晶狀體的發明要等到20世紀40年代。1923年,82歲的莫奈終於同意在右眼進行手術。色彩的世界似乎失而復得,但這次有所不同——失去晶狀體庇護的右眼,卻意外獲得了感知紫外線的特殊能力。

人眼可見波長在400nm~780nm之間,紫外線和紅外線都在可見波長之外。事實上,人類感知藍色光波段的視錐細胞對紫外線也有一定感受能力,只是並不發達,且晶狀體會阻擋絕大部分紫外線進入視網膜。自然界中,出於不同的生存策略,多種生物的視覺系統擁有發達的紫外線感知功能,包括許多鳥類和昆蟲。例如蜜蜂會在花朵上看到人類看不見的圖案,它們像停機坪一樣指引着蜜蜂降落、授粉。

紫外線攝影技術下的一些植物會顯現人眼通常無法看見的圖案。© Donkomarechka

沒人知道莫奈的右眼究竟看到了怎樣光怪陸離的圖景,但得益於他的作品,學者可以大致推測出那是什麼樣。莫奈分別用左右眼在他的房子後面畫下了兩次相同的場景,左眼的畫面依然被白內障帶來的昏黃籠罩,而右眼中的圖像充斥着濃烈的藍紫系色彩,不同於我們平時在自然中所見的任何一種。

莫奈的《從玫瑰園看到的房子》,以兩隻眼睛的視角分別呈現|wiki

與朋友的信件往來中,莫奈數次抱怨眼疾帶給他的扭曲視覺,哪怕在術後佩戴了醫生提供的專用眼鏡也不能帶來太多幫助,並曾在痛苦中毀壞自己的作品。隨着科學的發展,人們在接近莫奈的詭譎色彩世界真相的同時,或也能從更本質的角度體會藝術作品的存在意義。它們像時空膠囊,不僅記錄了迥異的場景,也濃縮了一段段人生的跌宕起伏

題外話:紫外線攝影  

紫外線改變了莫奈眼中的色彩,也同樣拓寬了我們的科學視野。藉助特殊的攝影技術,我們得以更接近莫奈右眼中的神祕世界。紫外線攝影技術(uv photography)可以拍攝到普通攝影拍不到的紫外線下的圖像,主要可分爲反射紫外線攝影紫外線誘導熒光攝影兩類。

反射紫外線攝影需要在拍攝中爲鏡頭增加過濾片,過濾掉自然光源中的可見光,只提取紫外線被物體反射的成像。這樣得到的最終圖像會呈現黑白色,並突出一些獨特細節。它在醫學圖像診斷、研究植物與昆蟲的互動關係、鑑定藝術品等領域廣泛應用。

反射紫外線攝影下更清晰呈現腳印|broncolor.swiss

反射紫外線攝影下的花朵。一些花朵中的蜜腺附近帶有“蜜標”,吸收紫外線保護蜜腺的同時或能以獨特的深色圖案吸引昆蟲接近。只有在特殊攝影方式下可以爲人類所見 | YouTube

紫外線誘導熒光攝影則有所不同,它需要在沒有其他光源的黑暗環境中進行。就像夜光T恤那樣,當受到高強度的純紫外線照射後,一些物體會發出可見熒光——自然界中的許多岩石或生物都具有這種特性,其背後的種種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藝術家們利用這種性質拍攝出了不少“閃亮”的圖像。

GlowingHearts©Donkomarechka

Stardust©Donkomarechka

MidnightDancer©Donkomarechka

Kalanchoefedtschenkoi©CraigBurrows

參考文獻

[1]Matthew H。 Koski。 Floral Pigmentation Has Responded Rapidly to Global Change in Ozone and Temperature。 2020

[2]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1110358.html/

[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8yMYvHc5E&t=7s/ 

[4]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054569.htmlhttps://eye-see-mag.com/en/glasses-culture/great-artists-eyesight-problems/ 

[5]http://www.donkom.ca/glowing-hearts/

[6]http://www.cpburrows.com/independent-work/

本文轉載自科學藝術研究中心(ID:Art_And_Scienc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