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豔

 近日,友邦保險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等發佈《2021大中城市中產人羣養老風險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聚焦國內大中城市養老現狀,對國民退休及養老生活進行了風險研判。

《藍皮書》調查結果顯示,由於缺乏相關知識儲備或必要的行動力,七成受訪者尚未制定自己的養老規劃;90%以上受訪者對於健康保障支出的意願強烈,但個人投保商業健康保險的比例並不高,有53.2%受訪者未購買任何形式的商業健康保險。

同時,《藍皮書》提及,從供給方面來看,養老金儲備三支柱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健康保障和社會化養老服務供給明顯不足,機構、社區養老條件有限,醫養結合在各細分領域仍有廣泛的供給缺口和錯配,不同客羣所需的個性化服務也尚待開發。

養老財富儲備缺口較大 七成受訪者尚未制定養老規劃

本次藍皮書調研覆蓋北京、上海 、深圳 、廣州、蘇州、成都、南京、佛山、武漢、石家莊十個城市,抽樣調查了5000多個年收入10萬以上的城鎮居民樣本,特別關注受訪者的現有養老保障、財富儲備情況,未來面臨的各項養老風險以及他們對養老的認知與行動情況。

經過調研,藍皮書總結了受訪者養老風險隱患與發展機遇並存的現狀,首先其對老齡化衝擊意識有限,未能充分理解社會化養老方式。受訪者中預期在退休後由子女照護的比例有30.8%,選擇依靠自己和配偶的有40.6%。這說明雖然人們已認識到了現代社會“養兒防老”的侷限性,但面對日益加劇的老齡化衝擊,仍未充分意識到專業化和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重要性。

其次,養老財富儲備缺口較大,養老資金未有效規劃。社保佔據養老金收入的主要來源,二支柱企業(職業)年金和三支柱商業保險參與率均不足 20%,導致養老金的總體替代率相對較低。

同時,受訪者普遍有健康風險意識,但有效行動轉化不足——90%以上受訪者對於健康保障支出的意願強烈,但個人投保商業健康保險的比例並不高,有53.2%受訪者未購買任何形式的商業健康保險。

此外,未備先老形勢嚴峻,全方位養老規劃迫在眉睫。個人養老規劃制定和實施難。由於缺乏相關知識儲備或必要的行動力,相當大比例受訪者並沒有制定自己的養老規劃。調查顯示,七成受訪者尚未制定自己的養老規劃,能力和惰性限制了人們的行爲能力。

養老金儲備三支柱發展不平衡 中國家庭未來養老需求凸顯

針對上述問題,《藍皮書》引入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驗,揭示了養老財富儲備、健康保障和養老規劃認知三大類風險,向社會大衆提供了一次養老風險預警。

據社科院測算數據顯示,若希望未來養老金替代率(即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達到50%以上,樣本城市平均收入個體的養老金風險指數爲≥21.01%,這說明從養老金收入角度分析,這些城市中產以上人羣有21%的收入缺口。如果將個人的金融資產和房產也納入養老規劃,風險指數將有所下降,但這僅爲最理想狀態,未考慮個人資產貶值或挪作他用的情況。

《藍皮書》指出,除養老財富保障以外,受訪者對退休後的醫療保健和護理服務需求也有較高期望,但目前的健康支出和參保投入水平離保障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參與國家醫療保障的受訪者佔比爲98.9%,但商業健康保險的普及率並不高。

調研顯示,受訪者中僅有5.5%、7.4%、8.0%的人分別參加了健康意外險、重大疾病險、長期護理險,20.8%的受訪者購買了互聯網性質的相互保,22.9%的受訪者購買了政府惠民保,但仍有高達53.2%的受訪者未購買任何形式的商業健康保險。這意味着,當基本保險滿足不了重病、慢性病的長期支出時,國民的健康保障將受到很大威脅。

《藍皮書》指出,在養老財富儲備、健康保障、養老規劃認知三類風險疊加的情況下,中國家庭未來的養老需求凸顯:一是更加充分的退休金收入支持,二是醫養結合,居家、社區、機構三方協同互補的養老服務。

從供給方面來看,養老金儲備三支柱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健康保障和社會化養老服務供給明顯不足,機構、社區養老條件有限,醫養結合在各細分領域仍有廣泛的供給缺口和錯配,不同客羣所需的個性化服務也尚待開發。

《藍皮書》調查顯示,75.1%的受訪者大多數時間有定期理財偏好,但仍以銀行存款爲主,約佔32.3%。健康保障方面,在購買商業健康險的受訪者中,自報保額在10萬元以下的佔63.4%。藍皮書建議,人們一方面需要加大參與養老保險和商業健康險的力度,實現多元化保障,另一方面需要更早開始學習,養成良好的儲蓄和投資理財習慣,未雨綢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