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

餘 蕾

醫養結合,即醫療衛生服務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是指面向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照料的基礎上,提供所需的醫療衛生相關服務。“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老年健康服務,推動醫養結合,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好滿足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安徽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7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15.01%,老年人口占比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通過推行醫養結合試點示範基地建設,簡化醫養結合機構設立審批等措施,我省現有養老機構舉辦的醫療機構327家,佔醫養結合機構總數的66.5%,醫養結合健康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我省醫養結合健康產業,依然存在服務體系不完善、發展不平衡、服務水平不高、大型規模化機構較少、從業人員不穩定以及支持措施不足等問題。爲此,我省應在醫養結合體系建設、經費投入、人才隊伍培養、政策保障等方面多出舉措、紮實推進,以推動我省醫養結合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完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建設。按照《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完善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開展醫養結合機構質量提升行動,全面提高醫養結合機構醫療服務的養老服務規範化水平。融入長三角區域養老一體化發展,加強“十四五”期間長三角區域養老資源共享、政策互鑑、項目合作。從“擴容”和“提質”兩個方面入手,推進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和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增加醫養結合機構存量。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中心、養老院、社區養老機構之間建立暢通的轉介渠道,使不同機構之間資源互接、優勢互補,發揮醫養結合的醫療支撐作用,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醫養結合協同聯動。

創新機制增加多元資本投入。醫養結合行業的發展不能僅依靠政府的投入,要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形成多元資本投入模式,特別要注重引入民間資本,推動社會辦醫辦養老的潮流。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勵社會力量依託公立醫院開展醫養結合項目。整合審批環節,排除各種阻礙,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醫養結合產業的發展,彌補政府投入不足。金融機構根據醫養結合產業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嘗試設立由政府統籌協調、金融和產業資本共同籌資的健康產業投資基金,支持商業養老保險,開放適應老年人需求的多元化商業保險,補充基本醫療保險,爲老年人提供多樣化保險選擇。

加強醫養結合人才隊伍建設。我省醫養結合機構從業人員20383人,其中從事醫療衛生服務11582人、養老服務8801人,這些從業人員遠遠不能滿足我省1146.9萬老年人羣的養老需求。我省醫養結合機構從業人員不足,並且綜合素質不高,已嚴重束縛了我省醫養結合健康產業的發展。高校、醫院、養老院等機構要共同發力,補齊人才短板,確保人才隊伍的增長與穩定。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開設老年醫學、藥學、護理、康復、心理、中醫保健、安寧療護等相關專業學歷教育課程,引導護理及相關專業畢業生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強化行業學會/協會、醫療機構、職業培訓機構等對老年醫療護理員培訓力度,建立醫養結合機構醫務人員進修輪訓機制,提高其服務能力和水平。鼓勵退休醫師、護士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醫養結合從業人員享有與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同等的職稱評定、繼續教育等晉升渠道。

優化醫養結合機構政策保障。政府相關部門應儘快研究,將提供醫療服務的醫養結合單位納入醫保定點單位,使老年人在養老機構內使用醫療服務也能夠享受醫保待遇。適時面向全省推廣長期護理保險,將待遇享受對象穩步擴大至中度失能人員,保障失能人員的生活尊嚴。減輕稅費負擔,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可享受小微企業等財稅優惠政策,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對醫養結合機構按規定實行行政事業性收費優惠政策。支持開展上門服務,研究出臺上門醫療衛生服務的內容、標準、規範,完善上門醫療服務收費政策,建立老年慢性病用藥長期處方制度。支持社會力量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並按規定享受稅費、投融資、用地等有關優惠政策。各地可採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爲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養結合服務,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制定多種優惠支持政策。支持社會辦大型醫養結合機構走集團化、連鎖化發展道路。鼓勵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作爲投資主體舉辦醫養結合機構。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該文爲2019年安徽省社科規劃青年項目[AHSKQ2019D027]研究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