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提高職教高考吸引力:綜合性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專業,可通過“職教高考”招生 

文/熊丙奇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更加鮮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辦學格局更加優化,辦學條件大幅改善,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職業教育吸引力和培養質量顯著提高。

到2035年,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大幅提升,職業教育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作用顯著增強。

構建技能型社會,是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目標。但必須直面的現實是,當前我國社會還是學歷社會,要推進學歷社會轉向技能型社會,必須從根本上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吸引力。這就要求必須按類型教育的思維,來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舉辦職業本科教育,是把職業教育建設爲類型教育的重要舉措。但是,如果就此認爲,只有職業本科院校才舉辦職業教育,其他本科院校就不舉辦職業教育,那會出現三方面問題。

其一,舉辦職業本科教育,並不能提升職業教育的地位,學生和家長還會把職教本科視爲比普通本科低一等的教育。其二,職業院校依舊不安於職業教育定位,隨着職教本科擴大招生,打通職校學生的“升學路”,中職校和高職校,有可能出現更嚴重的以升學爲導向辦學,今年兩會上,已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一些地方出現以本科率來評價中職學校辦學的情況,中職“普高化”情況嚴重。其三,我國的地方本科院校也應該舉辦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而專門舉辦職業本科院校,會讓這些地方本科院校,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爲辦學目標,導致整體高等教育結構與社會需求脫節。

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質量,打通“升學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職業院校必須安於職業教育定位,做高質量的職業教育。爲此,必須進一步推進三方面工作。首先,推進所有本科院校,包括研究型大學,要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育人定位和社會需求,明確辦學定位。

從職業教育定位看,研究型大學的專業碩士教育,其實也是職業教育,我國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也應該是職業教育。《意見》提出,鼓勵應用型本科學校開展職業本科教育。按照專業大致對口原則,指導應用型本科學校、職業本科學校吸引更多中高職畢業生報考。

我國多年前就已經實行分類高考改革,但分類高考中的職教高考的吸引力並不強,原因是主要由高職院校參與招生。筆者多年前就提出,我國一些綜合性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專業,完全可以通過“職教高考”招生,由此提高“職教高考”的吸引力,也切實把職業教育建設爲類型教育。作爲類型教育的職業教育,將包括專科層次、本科層次、碩士層次與博士層次,且每所大學都整體或局部有職業教育,互相融通。

此次《意見》提出,要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加快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加強省級統籌,確保公平公正。加強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及時總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辦學規律和制度模式。如果能推進綜合性院校部分專業招生,也採用“職教高考”,那麼,將破除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成見”。

其次,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以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引導社會、學生、家長轉變對職業教育的“低端”認知。根據《意見》提出的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有輿論分析,這是新的“商機”,這種解讀是不正確的。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是爲了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而不是把職業教育作爲營利項目。舉辦高質量的職業教育,需要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推進深度的產教融合,及時根據社會需求變化、技術更新,改革專業設置、課程設置,這是需要大量投入的。

以營利思路舉辦職業教育,可能給學生的只是低端的甚至空心化的職業教育。最近中青報的一項調查顯示,六成職校學生不願意當“藍領”,這有諸多因素,但職業院校沒有給學生高質量的技能教育,讓學生學到新技術,有成爲技能人才的榮譽感、成就感,也是重要原因。由於經費投入不足,我國不少職業院校是在進行低質化辦學。據統計,2014年,中國高等本科學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內事業費支出18576元,是高職高專學校的約1.89 倍;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內公用部分教育經費支出爲 8932元,是高職高專學校的約2.05倍。

當然,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低、待遇低、發展空間小,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學生和家長選擇的根本原因。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人才評價改革問題。把職業教育發展爲高質量的類型教育,讓學生、家長沒有在中考後進入中職,成爲技能型人才的“恐慌”與焦慮,就要以給每個學生人生出彩的機會來配置教育資源,推進教育管理與人才評價改革,爲學生創造多元成才機會。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校對:彭玉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