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毛澤東《採桑子·重陽》

今天是農曆九月九日。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逢,稱“重九”。稱“重九”爲“重陽”,始於漢朝,因漢朝人有謂“六陰九陽”,“九”是陽數,“重九”可不就是“重陽”了嗎。

關於重陽節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時期。據《呂氏春秋·季秋紀》:“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九月初九,乃是源自於上古時的一個重大的祭祀活動。

先民們爲什麼會選擇在每年的這一天,舉行這樣一個重大的祭祀活動?

《夏小正》稱是因爲“九月內火”。“火”者,大火星是也。大火星並非指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火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火星在古代稱“熒惑”),而是二十八宿之東方蒼龍七宿中第五宿心宿的第二顆星(現代天文學稱之爲“天蠍座α星”,這是一顆距地球600光年的紅超巨星,全天第十五亮星,光度爲太陽的6000倍)。

傳說早在遠古時代,顓頊帝(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時,先民們就開始用它相對於地球的方位,來確定季節了。

“內火”,就是大紅星將要隱退了。先民們普遍有“星象崇拜”的心理,對天上的很多星星就是奉若神明,更何況是對這樣一顆重要的星星。所以它的隱退會讓先民們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心理,因此在“內火”時節,舉行祭祀活動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到了漢代,九月初九,就開始有了作爲一個節日的講究。

漢人劉歆所著之《西京雜記》有記:時有宮人賈佩蘭(傳爲漢高祖劉邦的寵姬戚夫人的一個侍女,後戚氏爲呂氏所害,她也被逐出了宮,嫁與了一個貧民爲妻。賈氏出宮後,也把漢宮中過重陽日的方式,帶到了民間,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可令人長壽。”

“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應該就是最早的重陽節俗。

當然,我們知道重陽節俗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登高。這又是怎麼來的?

南朝梁人吳均所著之《續齊諧記》有記:東漢時,汝南縣有一名叫桓景的人,他的家鄉每年九月都會發生一場大的瘟疫,他的父母也都因染疫而亡故了。父母死後,他便去中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了他一把能降妖除怪的青龍寶劍。從此,桓景就在東南山上,每天早起晚睡地勤學苦練。一日,費仙人對他說道:“你藝已成,可以下山了。九月九日,瘟魔還會到你家鄉去禍害百姓,你這就去把它給除了吧。”並給了他一包茱萸葉子和一大瓶菊花酒,叫他回鄉後,就將這些茱萸葉子分給家鄉父老每一片,再讓他們每人都喝上一口菊花酒(說是這樣,就能百邪不侵了),然後,都躲到附近的山上去,因爲你和那瘟魔之間必會有場激戰,他們若是都待在村裏,恐會傷及。等你把那瘟魔斬殺了,再讓他們回來就行了。桓景下山後,便依師命而行,果然斬殺了那瘟魔……

從此,重陽日登高也就成爲了重陽節的一個節俗。

又,“蓬餌”者,重陽糕也。

這應該是和“登高”相聯繫的,因爲“高”和“糕”是諧音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等等,制無定法。有單層的,也有多層的(多層的明顯是取步步登高之意),從質量上來分,又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之分。“糙花糕”一般上面都會粘上幾片香菜葉,以爲標誌,中間夾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最差的就是棗饅頭,窮人一般喫這個;細花糕,中間則夾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這在過去都是富人喫的。

另外,重陽節還有放風箏、祭祖(這大概是因爲“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選擇在此日祭祖和敬老活動,也是正當其時)和郊遊(上巳三月三、寒食節、清明節時的郊遊叫“踏青”,而重陽節時的郊遊就叫“辭青”了)。

最後,再補充一句:1989年,我國政府就已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正式定名爲“老人節”或“敬老節”了。

好了,關於重陽節就說這麼多吧。下面,還是讓我們一起欣賞幾首和重陽節有關的古詩詞吧。

第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二首《過故人莊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第三首《九日得新字

唐代: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陽即此晨。

登高聞古事,載酒訪幽人。

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親。

第四首《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代: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第五首《九日齊安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第六首《重陽日至峽道

唐代:張籍

無限青山行已盡,回看忽覺遠離家。

逢高欲飲重陽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第七首《九日藍田崔氏莊

唐代: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爲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峯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第八首《九日龍山飲

唐代: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第九首《九日登高

唐代:劉禹錫

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

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

第十首《旅中過重陽

唐代:朱慶餘

一歲重陽至,羈遊在異鄉。

登高思舊友,滿目是窮荒。

草際飛雲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籬畔菊,今日爲誰黃。

第十一首《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第十二首《少年遊·重陽》

宋代:蘇軾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第十三首《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第十四首《漁家傲·九月重陽還又到

宋代:歐陽修

九月重陽還又到。東籬菊放金錢小。月下風前愁不少。誰語笑。吳娘搗練腰肢嫋。

槁葉半軒慵更掃。憑闌豈是閒臨眺。欲向南雲新雁道。休草草。來時覓取伊消耗。

第十五首《重陽

宋代:陸游

照江丹葉一林霜,折得黃花更斷腸。

商略此時須痛飲,細腰宮畔過重陽。

第十六首《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宋代:辛棄疾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淒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閒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第十七首《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宋代:晏幾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風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

初見雁,已聞砧。綺羅叢裏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灩灩金。

第十八首《重陽

宋代:文天祥

飄零萬里若爲家,一夜西風吹鬢華。

只有新詩題甲子,更無故舊對黃花。

第十九首《折桂令·九日

元代: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盃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第二十首《採桑子·九日

清代: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爲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作者:木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