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私募、企業等各方在備戰過程中面臨着怎樣的投資新格局?

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已進入開市前的全力衝刺階段, 券商、私募、企業等各方在備戰過程中面臨着怎樣的投資新格局?

在10月15日召開的申萬宏源·北交所“專精特新”大會上,申萬宏源證券總裁楊玉成表示,如果說科創板是中國資本市場培育支持硬科技企業發展的先河,那麼北交所的成立是中國資本市場培育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里程碑。

楊玉成表示,北交所的設立是深化新三板改革的重大舉措,解決了當前新三板成熟企業最後上市的問題,能夠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強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爲中小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企業打開了成長的空間,提供了新的舞臺,對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促進科技與資本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爲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體系指明方向。

“站在投行角度,提到新三板,就不得不提到在項目過程中也好,在與客戶溝通過程中也好,之前爭議較爲普遍的可能主要是法律層面定位模糊、 獨立市場定位模糊,以及公募機構稀缺,存在市值低、流動性低、估值低的三低問題。”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公司副總經理、普惠金融總部負責人王昭憑補充道。

截至今年7月份,在新三板精選層中,24家公司市值低於10億元,17家公司市值10~20億元間,百億元以上市值2家;精選層日均換手率中值僅0.6%,小於1%,遠低於科創板和創業板,尤其是創業板;從PE(TTM)來看,精選層均值爲科創板的36%和53%。

今年9月3日,北交所橫空出世。經過9月的全速推進,北交所制度框架確立、業務規則出爐,全網測試也已開展。各方均在緊鑼密鼓籌備中,北交所建設已進入開市前的全力衝刺階段。

投行在備戰的過程中,服務思維應該進行怎樣的轉變?王昭憑認爲, 滬深交易所目標客戶羣體是成熟、規模以上的企業,可以比喻爲“摘桃子”;相較而言,北交所則是“種桃樹採桃子”, 目標客戶羣體是創新型中小企業。所以,投行要學會從“打獵找項目”,轉換爲從“種地中培育項目”,注重培育企業,將企業從基礎層、創新層開始,實現同個交易所內流轉上市,享受北交所本身的政策紅利,陪伴企業成長。

北交所成立之後,券商行業格局也迎來變革。以申萬宏源爲例,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未來申萬宏源將設立100億一級市場股權基金,用於投資“專精特新”企業;組建超300人的“北交所”專業服務隊伍,提供“北交所”全產業鏈服務,陪伴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設立100億二級市場公募基金、資管產品;投入不少於10億元資金用於“北交所”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做市,提供專業化流動性支持;組建“專精特新”研究團隊,發佈“專精特新”行業研究指數。

“現在,北交所成立帶來的新三板整個的資本市場層次與格局,令那些在細分領域有技術含量、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是夠不上科創板硬科技屬性,又達不到創業板盈利能力的企業,有了重點的發展陣地。他們可以依託北交所,匹配到合適的投資者。”王昭憑稱。

就行業與賽道的變化來看,王昭憑認爲,以往中小企業製造業企業主的財富效應和社會地位較高,未來財富效應和社會地位會轉向科技型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對社會生產力有提升的中小科技型企業製造業。

在新的投資環境之下,私募機構的投資邏輯也發生了新變化。

王昭憑認爲,北交所成立之前, 部分一級股權基金獲取項目難度較大,退出途徑主要有上市和被收購兩種。 北交所成立後, 一級股權基金獲取項目難度降低,確定性增加;項目退出的時間縮短,效率提升。

“企業的動力加上投資機構的需求,都令一級股權投資基金的項目獲取的確定性增加。”他詳細分析稱,首先,北交所設立後,精選層現有公司直接平移。原本已經在基礎層和創新層裏的公司,是被市場篩選過一輪的,這些企業不論是從公司的資產質量、發展前景,還是業內知名度、投資者認可度、治理規範程度,都相對較好; 其次,除已經在基礎層和創新層裏面的公司外,由於北交所聚焦在“專精特新”企業上,對公司的盈利等影響要求更加寬鬆,整體較寬鬆的環境也增加了企業基數。

在王昭憑看來,未來,A股的機構投資者不斷進入北交所,讓北交所與滬深交易所在機構層面打通,這樣頭部企業在北交所就不會有太大的估值折價,就有好企業願意來,畢竟這邊審覈的效率要高。對於投資機構而言, 大型投資機構仍具有較強競爭力,但項目獲取的難度降低,項目退出的效率增加,也爲中小型機構發掘優質標的提供了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