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代青年人,在離婚綜藝裏感同身受?

社會進步了,人們經營婚姻的方式是否隨之進步了?

記者:袁秀月

2021年還未過完,有些觀衆提前將自己的“年度綜藝”獎頒給了《再見愛人》。

這檔頗具實驗性的離婚綜藝,以旅行的形式製造了一段別樣“冷靜期”,三對已離婚或將要離婚的夫妻,經過18天的旅行,再決定要不要分開。

儘管人們普遍認同真人秀的戲劇性,但離婚這種極具個人情感色彩的私事,仍賦予觀衆強烈的代入感

“意難平”也好,愛好“BE美學”也罷,當代青年人爲何在離婚綜藝裏感同身受?

中年夫妻的分別

在生活中,婚姻大多不是兩個人的事情,它還涉及孩子、雙方父母、親戚朋友等等。《再見愛人》恰恰將嘉賓們從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剝離,只關注夫妻兩個人的感受。

三對夫妻分別處於不同的階段,章賀、郭柯宇離婚一年,王秋雨、朱雅瓊處於“離婚冷靜期”,魏巍和佟晨潔還未離婚。

隨着旅行即將結束,他們之間的問題基本暴露出來,甚至有些嘉賓還因此招致網友的罵聲。而節目的情感濃度之高,可謂是“男默女淚”。最新一期夫妻間的36問,讓觀察室的幾位嘉賓哭得控制不住。

不是劇情太狗血,反而是因爲太真實。王秋雨在最後對視時說,他突然發現朱雅瓊變老了好多,一句話打開兩個人的淚閘。

郭柯宇和章賀對問時很輕鬆,唯獨說到這十年時無法控制情緒,到最後對視更是淚如雨下。

魏巍和佟晨潔能夠敞開心扉,但當魏巍說“我們也許會有一個或兩個很可愛的孩子”時,佟晨潔卻澆了一盆冷水“我們也許會分開”。

每對夫妻之間的問題都平淡而日常,但細碎的感知和錯位的期望讓彼此疏離。他們都有深厚的感情,彼此瞭解且相似,彼此陪伴走過艱苦或美好的歲月,但始終有些問題無法克服,不得不考慮用離婚來徹底解決。

人到中年要離婚,比年輕時分手要“慘烈”得多,因爲不只是換一種生活方式,更是對一段人生路程的告別。作爲觀衆,也不免唏噓感嘆。

婚姻生活的啓示

從實際經驗方面來說,《再見愛人》給我們提供了幾個範本。在婚姻生活中,除了物質條件、家庭關係和社會外界原因,溝通交流、原生家庭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因素亦值得重視

章賀、郭柯宇和王秋雨、朱雅瓊兩對夫妻都沒有形成較好的溝通交流方式。前者是用高高的心牆隔開彼此,將自尊放在愛人前面,維持了體面,卻失去了更進一步瞭解的可能。後者則是在沉默和歇斯底里間轉換,平心靜氣的有效溝通成爲難題。

魏巍和佟晨潔在這方面有很好的示範,但他們面對的卻是原則性問題——生不生孩子。背後也有原生家庭的陰影,兩人都是單親家庭,尤其佟晨潔更缺乏安全感。被原生家庭影響最深的是王秋雨,他小時候面對的天才式教育,讓他在情感表達上出現缺失。

朱雅瓊和郭柯宇的情況相似,一個是追求獨立自我的成長,一個是繼續熱愛的事業和想要的生活,兩人都選擇了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現代婚姻觀

一段關係失去控制,不在一朝一夕間,每個年代婚姻觀的變化卻有跡可循。《再見愛人》裏幾對夫妻面臨的問題,也顯現着現代社會的婚姻風向。

2007年時曾有研究指出,現代社會家庭的生產功能減弱,情感慰藉的功能日益突出。“以人爲本”的觀念成爲現代婚姻觀念的核心,“人的需求至上”開始代替“家庭利益至上”

近期,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課題組的一份調查,則描述了“Z世代”的婚姻觀——“Z世代”青年在婚戀中的獨立意識更強,注重自我感受及自主選擇。如果婚姻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或者影響到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就不願意接受和選擇婚姻。

從關注自我到強調自我,可以看見青年人對於婚姻的要求和期待更高。然而在社會轉型期,過去的傳統觀念沒有完全消失,不同的婚姻觀念在現實中碰撞,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對待婚姻?

在節目中,胡彥斌提到,上個時代的人,家裏鐘錶壞了會拿去修,而這個時代的人就會丟掉換個新的。社會進步了,人們經營婚姻的方式是否隨之進步了?

這或許正是節目帶給當代青年人的啓發。“放棄總是容易的,維繫感情纔是最難的。”比起逃避,也許我們更應該去學習,如何處理一段親密關係,如何面對親密關係中的裂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