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萬證券經紀人“出走” 頭部券商成轉型急先鋒 

中國基金報記者 莫琳

在北京、深圳兩地的證券營業部因爲交易收入減少,面臨名義上“虧損”的背後,是“以證券經紀人打天下”時代的謝幕,而“以投顧服務爲抓手的財富管理”新時代正在徐徐拉開帷幕。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15日,129家證券公司中,以營銷獲客爲主業的證券經紀人數量已經降至5.8萬人。2017年,這一崗位全行業人數曾高達9萬人。

超三萬證券經紀人“出走”的另一邊,是證券投資諮詢人員數量的持續增加。

國信證券率先清零

中信、中金經紀人降至個位數

在全國100多家券商中,率先對經紀人隊伍減員的是頭部券商。

從最新數據來看,除了外資券商因爲歷史原因,經紀人數量爲零外,大型券商中,經紀人數量率先清零是國信證券。2018年初,國信證券還有114名經紀人,證券投資諮詢(投資顧問)卻陡增至2888人。“現在公司提倡全員投顧。”國信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

其它大型券商中的經紀人隊伍也在持續收縮。截至10月15日,中信證券僅有7位經紀人,而就在2018年初,中信證券的證券經紀人數接近1萬人。除了國信證券,中金國際的證券經紀人數也爲零,但由於中投證券和中金公司旗下的中金財富合併,因此中金財富仍有243名證券經紀人。

中金財富相關人士表示,經紀人以個人營銷獲客爲主要展業模式,在線上獲客的對比下也顯得缺少優勢。在佣金大幅下降情況下,經紀人的提成收入普遍降低,經紀人自身也有轉型的需要和動力。

目前擁有經紀人數量最多的海通證券仍有3248名經紀人,與2018年相比,減少了近50%。

經紀業務人數一向偏少的平安證券表示,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佣金費率下滑改變了證券經紀的業務結構,也改變了行業的人才需求結構。過去經紀業務中通道收入貢獻較大,經紀人是重要的獲客和收入增長的力量,但隨着近年來佣金下滑、互聯網獲客興起,傳統獲客收入貢獻下滑,對經紀人的需求相應有所減少,同時行業開始向提供高附加值的專業服務(如投顧服務、財富管理等)轉型,推動了整個行業的人才結構轉型。

仍有部分中小券商

逆勢增加經紀業務崗位

是否意味着證券經紀人未來將會消失呢?

國聯證券財富管理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隨着佣金收入下滑,以佣金收入爲主要提成來源的經紀人,生存越來越難。證券經紀人要麼被減員,要麼進行角色轉型求生存,除招攬客戶進行證券交易外,通過轉變理念,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承擔客戶服務、投資諮詢、投資管理等多種職能中的一個或多個。

某不願具名的大型券商資深經紀人士也認爲,按現行的經紀人相關規定,經紀人的業務開展模式不具可持續性。

但也有某頭部券商表示,行業發展是多元的,券商也有差異化的發展戰略,部分中小券商經紀人的數量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加。

數據統計顯示,部分中小券商經紀人仍處於逆勢增長中。比如開源證券、華林證券、萬和證券今年以來的經紀人數量較去年年末有一定增長。其中,華林證券較去年同期增長最多,超過100人。

“中小型券商對經紀人還是存在一定依賴的,至少目前這幾年之內是無法清零的。”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坦言。由於規模小,技術和人才培養上也難以持續投入,“轉型”對這類券商難度不小,不如撿漏,把大券商看不上的經紀業務做大、做強,北方某小型券商的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