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檢察機關嚴打此類犯罪!此前有“瘦身咖啡”曾銷往全國

10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了今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其中,針對羣衆最爲關心的食品安全、公益訴訟、未成年人保護三大問題,最高檢還進行了專項分析。

危險的“瘦身咖啡”被微商銷往全國各地

最高檢通報,全國檢察機關1月至9月共起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9442人,同比上升21.7%。罪名主要集中在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和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罪,佔全部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79.2%。

檢察官強調,該類犯罪呈現三方面趨勢,需強化防範、依法打擊。

首先,非食用物質在食品中被非法使用或濫用。檢察機關辦案發現,一些農藥、獸藥或其他非食用物質被非法使用或濫用的情況時有發生。相關犯罪手段迭代更新,危害疊加升級。

另外,通過網絡直播、微商等方式層層銷售。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該類犯罪銷售模式逐漸由傳統實體店銷售轉向網絡營銷。犯罪分子通過網絡直播、微商等方式層層銷售,通過虛假宣傳、給予返利等形式吸引大量消費者。這種模式短期內可將銷售範圍覆蓋到全國甚至境外,受害人分佈範圍廣,偵查取證難度升級。如,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中,被告人生產添加西布曲明的“瘦身咖啡”後,製作銷售網站、虛假防僞二維碼等,通過網絡渠道銷售至全國各地,銷售金額830餘萬元,危及衆多消費者身體健康。

此外,犯罪產業化、鏈條化趨勢明顯。一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藉助合法公司的外衣,採用企業化經營方式製售僞劣食品,內部組織嚴密,生產、加工、運輸、倉儲、銷售等各個環節均有專人負責,犯罪隱蔽性、反偵查能力強,打擊根除難度大。如,檢察機關辦理一起假冒某知名品牌烤鴨案發現,該案已形成上游提供假冒包裝材料—中游小作坊加工製作—下游嚮導遊銷售—末端經由導遊向遊客出售的完整犯罪鏈條。

檢察機關表示,會持續嚴厲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爲,遏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易發多發態勢,維護人民羣衆“舌尖上的安全”。

跨省域非法傾倒固體廢物問題較爲突出

今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65505件,督促處理各類生活垃圾23.3萬噸,督促回收和清理生產類固體廢物89.9萬噸,督促清除處理違法堆放的生活垃圾佔地面積2095.6畝。一企業未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實施非法填埋,未及時處置,致使4.8萬平方米土壤被污染。檢察機關依法辦案,向生態環境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後,生態環境部門積極履職,促使涉案企業投入首批3.2億元進行生態修復;隨後,生態環境部門對轄區30家企業開展危險廢物處置專項執法檢查,要求限期整改,促進規範管理,取得系統整治效果。

檢察機關辦案發現,固體廢物污染環境有三個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跨省域非法傾倒問題較爲突出。一些不法企業僱傭無資質人員,向相鄰省份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如,浙江一企業違法向江西省浮樑縣兩處地塊傾倒危險廢物,致使地塊周邊8畝範圍內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受到污染,當地3.6公里河道、6.6平方公里流域環境受到影響,造成1000餘名羣衆飲水用水困難。當地政府及時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專人值班、取水送水、異地代替,並新建飲水工程、洗衣碼頭工程等。涉案企業相關責任人構成犯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二個月至六年六個月不等。同時,檢察機關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法院判決該公司承擔環境修復費用、環境功能性損失費用、應急處置費用等285萬餘元,並承擔環境污染懲罰性賠償17萬餘元。目前被污染環境正在整治中。

二是部分企業和相關負責人法治觀念不強、環境危害意識淡薄、落實環保主體責任不到位。

三是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監管執法需要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涉及面廣、專業性強,一些地區不同程度存在監管力量缺乏、手段落後、投入不足等問題。

檢察機關表示,針對固體廢物跨區域傾倒等問題,將強化檢察機關一體化辦案機制,推進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建設,依法懲治固體廢物污染違法行爲。同時,加強與行政機關協作配合,切實加強固體廢物規範化處理,強化企業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積極推進綜合治理。

未成年人利用電信網絡實施犯罪同比增長三成

今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涉及未成年人的電信網絡犯罪4822人。其中,利用電信網絡實施的詐騙罪2066人,佔42.8%;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1205人,佔25%。

檢察官介紹,未成年人利用電信網絡實施犯罪同比增長三成。“由於未成年人易沉迷網絡、受到各類不良信息誘導,在遇到問題時,易與網絡因素疊加,誘發實施網絡犯罪。”檢察官說,除虛假交友、騙買遊戲裝備、刷單詐騙等詐騙手法外,還出現了利用網絡平臺監管漏洞虛假充值、騙取運費險及退貨款、詐騙未成年追星族等新型犯罪手段和作案方式。

一些詐騙團伙利用未成年人心智發育不成熟、識別風險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弱等特點,以及法律對未成年人從輕、減輕處罰的特殊政策,脅迫、教唆、利誘未成年人蔘與、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甚至利用公司化運作,裹挾未成年人加入跨境詐騙集團。如,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急於賺快錢的心理,設置“高薪”“兼職”等誘人入職條件,使未成年人成爲詐騙集團業務員;發佈租借網絡賬號、銀行卡、電話卡、收款二維碼信息,讓未成年人在不知不覺中爲網絡詐騙犯罪提供幫助;發佈支付轉租中介酬勞等廣告信息,使部分未成年人成爲收售“兩卡”的職業卡商等,嚴重損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危害社會和諧穩定。

檢察官還提出,未成年在校學生、低齡未成年人受害問題也值得關注。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學生網上學習、社交之機詐騙錢財:有的在班級羣冒充班主任騙取學費、收取愛心捐款;有的以低價出售電子產品、掃碼領取虛擬禮物、遊戲充值等方式,誘騙未成年人通過網絡支付費用;一些不法分子以不滿14週歲的未成年追星族爲詐騙對象,在網絡平臺發佈“明星感謝粉絲”“領取任務”“明星生日回饋”等消息,以充值返現等手段,誘騙未成年人用手機多次掃碼,低齡受害人數量大,社會影響惡劣。

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加強與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全面履行檢察職能,依法懲治涉未成年人電信網絡犯罪,積極推動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對涉罪未成年人依法懲戒和精準幫教,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