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侯嘉成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823131億元, 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比上半年兩年平均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略低於的市場預期,兩年平均增長4.9%,環比增長0.2%。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8057億元,同比增長16.4%;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97827億元,同比增長7.3%;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

具體到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4%,高於市場預期的3.5%,環比增長0.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低於市場預期的3.8%,環比增長0.05%;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增長0.17%。

從同比看,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出現了反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增速下降;從環比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保持上升趨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則有所下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國務院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副部長馮俏彬對澎湃新聞表示,第三季度GDP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有基數效應的消退、中國第三季度經濟領域一些重大變化帶來的影響以及能源問題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則表示,在外需出口高速增長的前提下,三季度的GDP增速低於預期的主要原因是內需不足,投資和消費的拉動不夠。

“從經濟增長的全局來考慮,‘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出口和內需不大可能在同一個時期都非常強勁,它們互相之間有一定的代償作用。”馮俏彬說道。

四季度依然是消費復甦的重要窗口期

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833億元,同比增長4.4%,比上月加快1.9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3%,比上月加快0.08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64.8%。

按消費類型分,前三季度商品零售285307億元,同比增長15.0%,兩年平均增長4.5%;餐飲收入32750億元,同比增長29.8%,兩年平均下降0.6%。

馮俏彬表示,消費的反彈和中國疫情防控越來越成熟有直接關係,疫情防控經驗的增加、各地的快速反應、將疫情控制在特定區域內都減弱了其對消費全局的影響。同時,國慶節、中秋節等節日因素都帶動了消費的增加。另一方面,消費的復甦仍不均衡,餐飲行業恢復不錯,但文旅方面恢復相對緩慢。

滕泰則表示,9月份的消費雖然情況比8月份有所好轉,但是由於消費在經濟增速裏面佔比較大,消費仍然低於疫情之前的正常指標。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奐劼對澎湃新聞表示,隨着傳統消費旺季的到來,四季度依然是消費復甦的重要窗口期。一方面,鑑於我國對於疫情反彈的防控效果,部分商品消費有望出現回補,或將繼續帶動整體消費回暖以及服務類消費的改善,消費復甦的動能有望延續,但復甦斜率預計偏緩。另一方面,仍需關注收入增速放緩、防禦性儲蓄導致消費傾向降低等兩方面因素對消費的壓制作用。

基建和房地產投資繼續降溫

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397827億元,同比增長7.3%,比上月放緩1.6個百分點;9月份環比增長0.17%,比上月放緩0.01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前三季度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4.0%,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2.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5.0%。第三產業投資增速低於總體7.3%的增速。

分領域看,前三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5%,比1-8月份回落1.4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4.8%,比1-8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8.8%,比1-8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

馮俏彬表示,今年強勁的外需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情況,相比之下基建投資爲主的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是那麼突出;但固定資產投資方面應該是保有餘力的,需要的時候會再發力。

滕泰則表示,投資方面,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以及民間投資的信心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恢復。

“從後面幾個月乃至明年來看,最值得擔憂的是內需;尤其在基建投資方面,傳統的‘鐵公雞’的增速下滑是必然的歷史規律。”滕泰說,光伏、風電等新基建,雖然有很大的規劃,卻很難對沖傳統老基建的增速下降;同時,房地產今年有很多土地的流拍,這必然造成後一個時期,尤其是明年房地產投資增速的回落。

羅奐劼表示,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加大了基建投資的成本壓力,對擴大基建投資意願形成一定抑制;地方政府面臨化解隱性債務風險壓力,需要規範城投等融資平臺,基建資金的來源會受到制約。

羅奐劼還表示,今年1-9月新增地方專項債僅完成全年額度的67.8%,相比去年(91.0%)和前年(98.6%)的發行節奏明顯滯後,但剩餘專項債規模較大,意味着四季度“儲備糧”充足。預計剩餘專項債額度或將集中在10月至11月發行,大部分省市會將下達的全部額度發完。同時由於要在今年末和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明年基建投資有望得到提前佈局,用於明年的新增額度有望提前下達。

出口數據讓人眼前一亮

作爲“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近幾個月呈現出超市場預期的增長。

10月13日,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9月中國出口3057億美元,同比增長28.1%;在8月出口增速反彈至25.6%後,9月保持上升趨勢,比8月增速還提高了2.5個百分點,兩月增速都超出市場預期。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對澎湃新聞表示,由於一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供給能力依然被疫情抑制,外需在一定幅度上拉動了出口;運輸渠道不暢,拉長了中國企業的出貨期,全球海運緊張,也使得企業前期的庫存積壓推動進一步的出口。

馮俏彬表示,從宏觀調控上看,外需非常活躍的時候,固定資產投資的小幅減退是正常的;但是要防止政策之間不夠協調所造成的效應疊加。近期爲了減緩拉閘限電的影響,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對電網電價的形成機制做了重大改革,這對下一步的經濟平穩增長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羅奐劼表示,出口韌勁較強,四季度依增速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水平,對經濟復甦有一定的支撐。

滕泰表示,近期的出口超預期跟海外歐美國家大量的發行貨幣刺激消費和供給有關。他指出,一旦海外的供給恢復,或者美國的資產市場、股市或者是房地產市場出現動盪,造成消費的階段性萎縮,中國出口貨物的迴流也可能會加大國內供給過剩的情況。

政策空間大,能夠及時根據形勢變化推出有力措施

付凌暉表示,當前中國財政實力不斷增強,貨幣政策仍然有較大空間,能夠及時根據形勢變化推出有力措施,促進經濟穩定運行。針對主要經濟體可能的貨幣政策調整,今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已經提前作出了一些政策安排,降低了發達經濟體政策調整可能帶來的外溢衝擊。

羅奐劼表示,四季度,隨着國內外消費旺季的到來,內外需會有小幅改善,但在高基數和疫情反覆等因素的作用下,經濟運行壓力仍然不小。應在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統籌規劃的基礎上,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挖掘內需潛力,推動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完成全年既定的發展目標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上面確定的6%經濟增長目標,我覺得全年從現在的情況上來看,完成這個目標沒有問題。” 馮俏彬說道。

滕泰則表示,考慮到明年內循環,尤其是投資和消費都有很大下行的壓力,跨週期的政策應提前啓動宏觀。政策方面應該進一步提振消費,擴大投資;降準降息對於穩消費和穩投資都有積極的作用;應該繼續堅持減稅降費、改善營商環境等長效舉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