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的目瑙縱歌節

走進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你能看到傣族的潑水節、景頗族的目瑙縱歌節、阿昌族的阿露窩羅節、傈僳族的闊時節……各民族羣衆在這裏和諧共處,到處洋溢着健康幸福與和諧文明,民族團結之花在每個角落裏炫麗綻放。

隴川,傣語稱“勐宛”,意爲太陽照耀的地方。縣域內有漢、景頗、傣、阿昌等24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3.53%,聚居着全國近三分之一的景頗族和二分之一的阿昌族。近年來,隴川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通過加強黨的領導,實施“精準扶貧、產業帶動、系統治理、文化引領、聯創共建、交流合作”六大工程,全縣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進一步鞏固。

通力合作!築牢民族團結進步基石

民族團結工作成績顯著

“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不重視民族工作的幹部不是稱職幹部!”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隴川縣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在縣、鄉、村三級組織和幹部職工當中,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全社會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

地基固則大廈堅,地基松則大廈傾。如何把基層黨組織打造成爲堅強戰鬥堡壘,是開展民族團結工作尤爲重要的一環。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楊小永介紹,2018年開始,該縣就開展黨支部規範化達標建設,目前全縣9個類別919個黨支部達標率爲100%,44個黨支部成爲黨建省、州級示範黨支部。

龍安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姚永留就是個鮮明的例子,因黨建工作和民族團結工作成績顯著,他先後被評爲“德宏州百名好支書”“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我們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同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統籌起來,‘五用’‘五化’加強民族政策宣講,倡導各民族節慶互慶、風俗互適、婚姻互通、生產互助。制定村規民約維護民族團結;在生產勞動、紅白喜事中促進民族團結;在傳統節日活動中增強民族團結。”姚永留說。

該縣還以“7+N進”作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的有力抓手,實現創建工作進機關、進企業、進鄉鎮、進村(社區)、進學校、進宗教場所、進軍(警)營、進醫院、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進產業發展基地、進抵邊村等,爭創建、學先進、超先進的氛圍日趨濃厚。

共同富裕!增強民族團結進步內生動力

茶產業

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隴川擁有滇西南最大的景罕糖廠,也是優質菸葉種植基地,特色優勢產業明顯。如此,隴川縣持續抓好甘蔗、蠶桑、菸草等重點農業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佈局,走農工貿一體化發展路子,構建“蔗園+製糖+食品加工+乾酵母生產+有機肥廠”“桑園+蠶繭加工+紡織製造+絲綢織造+服裝製造”兩條全產業鏈。

拿近年新晉的蠶桑產業來說,至2020年底,全縣桑園面積5.1萬畝,帶動建檔立卡戶4096戶、戶均增收6500元,爲隴川脫貧摘帽立下汗馬功勞。清平鄉楊春燕通過種桑養蠶脫貧致富,又辦起了以“桑香茶”爲品牌的桑茶加工廠、以“桑香雞”爲品牌的農家樂,成爲致富帶頭人。

2020年,全縣菸葉收穫面積6.53萬畝,實現菸葉總產值達2.1億元,從事菸葉種植農戶7088戶31896人,覆蓋建檔立卡戶901戶3980人,帶動建檔立卡戶人均增收6011元。“甘蔗變白糖、糖蜜變酵母、酵母廢棄物變有機肥”“桑葉變蠶繭、桑條變菌包、菌包變農肥”……實現經濟發展促脫貧攻堅、脫貧攻堅促民族團結、民族團結促社會和諧。

文化引領!搭建民族團結進步橋樑

民族團結一家親

在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中,隴川縣注重文化引領,堅持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着力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逐步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各民族羣衆在一年一度的“目瑙縱歌節”“潑水節”“阿露窩羅節”“闊時節”“龍陽節”等傳統節日活動中交往交流交融。

教育從娃娃抓起,民族團結工作亦是如此。隴川縣民族小學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納入校本課程,從小播種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以鄉村少年宮爲依託,創新開設每週1課時的“特色文化興趣班”,豐富各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平臺,不斷增強師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引一顆紅心向黨”,走出一條民族團結特色辦學之路。

實現邊防穩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少不了各民族羣衆共同的努力。“老百姓說我們是最可愛的人,在我們看來老百姓也是最可愛的人!”瑞麗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拉線分站辦公室主任史德全介紹,駐地羣衆自發組建邊境巡控隊、民兵聯防隊等羣防力量,無償協助我們工作,合力構建堵查控並舉、點線面合圍、警企郵合作、軍警民協同、所站隊聯動等“五位一體”合力強邊固防新格局,最大程度消除邊境地區不穩定、不和諧因素。

衆志成城!織密民族團結進步網格

隴川與緬甸毗鄰,國境線長50.899公里,隴川“7·14”疫情發生後,各族人民堅決扛起管邊控邊穩邊的政治責任,攜手同心織牢織密邊境、村寨、境外疫情防控三張網,採取最硬核、最有效的舉措,將疫情死死控制在隴川轄區,沒有擴散到縣外,爲有效阻斷疫情擴散做出貢獻。

風雨同舟、衆志成城!各族人民全力推進物防、技防和人防立體化邊境疫情防控體系建設,構建“村村是哨所、戶戶是堡壘、人人是哨兵”的全民防線。其中,還積極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國防知識教育,各族羣衆國家、國防、國土、國界、國民意識不斷增強,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基礎進一步夯實。

“雖然守卡點耽誤了不少農活,但是既然黨叫我們守住,肯定是爲我們好,我們就要堅持守住,不要讓境外疫情傳過來!”“我自願打(疫苗)”“我也願意打(疫苗)”“我們都去打(疫苗)”……在隴川,這樣的呼聲與行動比比皆是,這也正是隴川人民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民族大團結的真實寫照。

“直過民族”景頗族、阿昌族實現整族脫貧;2020年,隴川生產總值增長11.30%,增幅位列全省第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10%,增幅位列全省第三;騰隴高速公路、廣宋通用機場雙雙於2019年通車通航;芒梁高速公路和大型水利工程麻慄壩灌區工程加速建設……目前隴川已實現脫貧攻堅與民族團結雙融合雙促進雙達標,各族人民羣衆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如今,走在隴川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這樣一番景象,各民族羣衆在生產生活中相互瞭解、相互幫助,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伴隨着燦爛的陽光,隴川人民正以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創造力,向着幸福生活大步向前!

雲報全媒體記者 夏方海 譚雅竹 管毓樹 吳沛釗 趙麗槐 馬楠

點擊進入專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