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限電潮”下 柴油發電機廠家訂單爆滿

本報記者 曹衛新

受電力供應緊張、能耗雙控等多重因素影響,全國多地相繼發生“拉閘限電”現象。限電突如其來,爲了搶抓生產,一些企業選擇了搶購柴油發電機以保障電力供應。

10月18日,多家柴油發電機生產企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公司柴油發電機訂單飽滿,工廠紛紛開足馬力在生產。其中,400千瓦、500千瓦的柴油發動機交付時間正常在15至20個工作日之間。

“現在發動機比較緊缺,上游原材料價格在漲價,最近一段時間發電機的價格也漲了一些,400千瓦的品牌機的價格18萬元至20多萬元不等。”揚州地區一家發電機生產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A股市場方面,發電機概念股也受到市場追捧。記者在互動交易平臺上看到,近期投資者通過互動平臺紛紛向上市公司詢問是否有發電機產品,訂單銷售情況如何,上市公司也積極進行互動回覆。

投資者追問發電機業務佈局

多家上市公司積極回應

發電機市場的火爆行情傳導至A股市場。記者發現,發電機成爲投資者互動平臺熱詞,不少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渠道,透露了其在發電機業務方面的佈局或進展。

10月8日,投資者詢問泰豪科技“公司的發電機業務可以理解爲供不應求,賣斷貨了嗎?”公司方面回覆稱,“近期受各地雙限等政策影響,公司智能應急電源相關產品出現訂單較往期大幅增加的情況,公司正在加緊備產,以儘快滿足交付需求。”

10月11日,有投資者向威孚高科提問,“現在全國各地缺電,公司的燃油噴射產品能否應用於柴油發電機上?”公司方面回覆稱,“公司燃油噴射系統產品廣泛用於各檔功率的柴油機,爲各類載貨車、客車、工程機械、船用、農機、發電機組等配套。”

此外,對於投資者關心的發電機相關問題,鳳形股份、綠田機械、濰柴重機、濰柴動力等公司在互動平臺上也進行了積極回覆。

10月18日,被市場歸爲發電機概念股的中電電機衝擊漲停。記者致電詢問相關事項,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沒有小型的,只有大型的,主要供應風電廠。公司的訂單情況一直相對是比較穩定的。”

區域限電時有發生

企業自購發電機“應急”

今年9月份,在“能耗雙控”目標壓力下,全國多地宣佈嚴控能耗,實行用電降負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重點用能企業限電限產。

“差不多就是在限電發生後,訂單陸續開始增多。廣東、江蘇包括浙江等省,都有收到訂單,目前訂單大概在200多臺,有些已經不接了,太多了。”上述揚州地區發電機生產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平時交貨正常一個星期左右,現在差不多要20天。”泰州地區某發電機生產企業銷售經理告訴記者,“不管是哪一家貨都是比較缺的,因爲有品牌的發動機就那麼幾家。”

“發電機組更多的是爲了應急,比如說企業來了一個大單子,爲了能如期交付不違約。但如果一直用發電機發電,從成本上來說,還是比較高的,畢竟還是電價相對比較便宜。”有內燃機行業從業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企業來說,通過柴油發電機保生產,完成訂單是正確的方式。從長期能耗降低的角度看,企業可以通過峯谷電儲能設備來進行能源管理。當然,電力緊缺,限電無法預判的情況下,儲能設備不如柴油發電機,因爲柴油發電機是解決電力缺口最快的方式。”

電價改革初顯成效

供電緊張形勢趨於緩解

中信建投證券公用事業及環保首席分析師高興表示:“爲解決能源保供問題,國家發改委及各地政府陸續出臺多項能源保供政策,從成本端和收入端對電力企業予以疏導支持。”

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提出調整燃煤發電交易價格上下浮動範圍均不超過基準電價的20%,並明確該文件於10月15日起實施。

據江蘇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公佈的數據,2021年10月中旬,江蘇電力市場月內掛牌交易於10月15日11時結束,最終成交294筆,成交電量19.98億千瓦時,成交均價468.97元/兆瓦時。江蘇省煤電基準價爲391元/兆瓦時,此次成交價較基準價上浮了19.94%,接近20%的價格浮動上限。

無獨有偶,山東電力交易中心近期率先組織開展了深化煤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後的首次交易。10月15日,共有49家燃煤發電企業(97臺機組)與79家售電公司和5家電力用戶參與,成交電量110.7億千瓦時,成交均價較基準電價上浮19.8%。

“短期來看,20%的漲幅已經緩解了煤電企業成本壓力,能夠緩解用電緊張的短期局勢。電力市場成交價上漲,可以提高煤電企業的出口電價,提高收入,但是當前煤炭價格還在上漲當中,對於煤電企業,只要上網電價能夠覆蓋電力生產成本,他們會盡最大努力生產,但如果煤炭價格繼續上漲,超過了上網電價,生產越多虧損越多,那麼用電緊張的態勢則無法緩解。所以,未來還是要看煤炭價格的波動情況。”盤和林表示。

10月8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電力和煤炭等供應,保障羣衆基本生活和經濟平穩運行。會議要求糾正“一刀切”停限產或運動式減碳。

“將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範圍上升至20%,由此逐漸完善煤電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本質上是從需求側調節用電需求。”盤和林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