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染雍阳,微风拂过,阵阵稻香扑鼻而来,沉甸甸的稻穗层层摇曳,肥美的蟹群在田间地头争欢,醉人心扉。

眼下,上马台镇杨家河村的1900余亩稻田,已进入每年的稻蟹双收季,一副稻花飘香、稻蟹共生、五谷丰登的壮美画卷尽收眼底,农民因喜获丰收而笑开颜。

“2013年我们村开始稻田养蟹,到现在已经有8年了,从目前来看,螃蟹和水稻的前景非常可观。”谈起发展稻田养蟹,天津市吉达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杨守龙高兴地说,“之前,我们村就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充分利用金泉湖水库的有利条件,是有名的水稻种植村。”

怎么可以把水稻种得更好?从发展之初,杨守龙就秉持打造精品水稻的理念,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从插秧到锄草,全程机械化。看着这么一大片稻田,杨守龙总是感觉还可以再做点什么?除了水稻,在稻田里还能做些什么来增加水稻的附加值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镇党委政府带领下,合作社尝试稻蟹混养模式,依托现有的水稻种植,开始养殖稻田蟹,形成了“稻在水中长,蟹在稻下游”的美好画面。“螃蟹以水草、小虫子为食,它能觅食水稻田间的害虫和虫卵,从而大大降低虫害几率。它的排泄物对稻根又是特别好的有机肥,可以提高水稻品质。”杨守龙说,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还提高了水稻质量和扣蟹产量,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尤其是蟹田米,很受消费者的喜爱,今年还将稻米注册了金泉湖品牌。

为了保障稻、蟹品质,合作社成立之初就专门聘请了多年从事稻蟹种植的“土专家”——62岁的赵宝明,谈到这些年的变化,他感触颇多:“近年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全区‘稻田养蟹’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效益日渐显现,管理水平趋向科学。”

“3、4月份育蟹苗,5月份开始放蟹苗,9、10月份开始往外卖,以100元4斤的销售价格,每亩地的收益在800元左右。今年雨水足,水稻长势特别好,亩产能达到1500斤,这1900亩地的利润非常可观。”杨守龙边算账边说,“这里靠近金泉湖水库,水质特别好,种出来的水稻口感香甜,螃蟹沐浴在稻花香里,肉质特别香甜……”

“对,这里的螃蟹特别好吃,去年我就买过,今年我还得多买点,给亲戚朋友们尝尝!”特意从城区开车前来购买螃蟹的王国强抢着说道。

56岁的杨守宣说起自身收益变化激动不已,以前养鱼为生,自从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他第一时间响应:“我们村在全区首个搞起了稻蟹混养,村民享受到了土地流转的好政策。原来贫瘠的土地上,种上了水稻、养起了稻田蟹,党和政府不仅帮我们联系相关养殖专家现场指导,为我们在养殖方面创造经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而且在销售和宣传方面提供了帮助,让我们农民真正体会到了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关怀。”站在稻田埂上,望着金灿灿的稻田,那份对于丰收的期盼洋溢在杨守宣脸上。

一片片黄澄澄的稻粒穗子随风倾斜,一只只螃蟹在稻田地里嬉戏玩耍,这和谐的场面充分肯定了“稻蟹混养”这种不费水、不占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经营理念。下一步,上马台镇将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充分利用稻蟹共生种养的优势,进一步做好精包装、深加工品牌的建设,带领全镇百姓共同致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