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衆朋友,你好。

機場裏,粉絲接送機,層層人牆擁堵通道,影響正常通行;網絡上,有組織的控評打榜,干預網友正常發表言論……這些“飯圈”的常見行爲,讓人不堪其擾。若是把粉絲接送機、打榜控評的對象換成運動員,大家又怎麼看呢?今天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

近年來,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人們對運動員的關注度也水漲船高,不再侷限於賽場上的高光表現,開始向日常生活延伸。毋庸置疑,“體育破圈”是一個好的趨勢,讓體育運動的影響變大,也讓更多運動員的成績和努力能夠被看到、被認可。但同時,這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一部分粉絲把關注點從賽場擴大到場外,蔓延至訓練、活動、甚至私人行程。前有各路網友趕往全紅嬋老家打卡,影響家人生活,後有粉絲機場圍追堵截國乒選手,干擾公共秩序……這些“瘋狂”的行爲,已經影響到了運動員的日常生活和賽訓活動。

縱觀粉絲的這種不合理行爲,是出於愛嗎?顯然不全是。游泳運動員汪順被粉絲強行戴上帽子時,拒絕與爲難的情緒清晰可見,粉絲卻熟視無睹,甚至大聲呵斥“給我戴上!”乒乓球運動員樊振東不堪接送機之擾,希望球迷“把握住應有的禮貌邊界”,粉絲越界行爲卻愈演愈烈,迫使其再度發聲:“請大家只關注賽場”“反對通過特殊手段獲取他人的行程信息、跟機、代拍等嚴重侵犯隱私的‘飯圈’不良風氣”。種種行爲,忽視了運動員的切身感受,是藉着粉絲的名義,以愛之名進行着失範行爲。

圖源網絡

客觀來說,把運動員作爲偶像,本可以是充滿正能量的好事。賽場上,運動員們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身姿,頑強的意志、對目標的堅定、不輕言放棄的心態,都是閃亮的發光點,有着強大的感染力。籃球運動員易建聯兒時的偶像是王治郅,乒乓球運動員李曉霞的偶像是鄧亞萍……偶像的力量,能夠激勵粉絲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與夢想。但對於部分粉絲來說,他們青睞的並不是賽場上拼搏不止的選手,而是賽場外顏值出衆、榮譽加身的“明星”。他們透過層層濾鏡爲運動員打造人設,不允許任何人說運動員的缺點,比賽失利也聽不得任何的批評。這樣的粉絲,不僅沒有理解體育精神,也無視了運動員在榮譽背後的努力,甚至可能會影響運動員正視失敗的態度。

在討論體育“飯圈化”時,常有一種觀點,認爲粉絲爲運動員帶來了流量,提高了商業價值。這種言論看似很有道理,實則卻是本末倒置。商業價值也好,粉絲流量也罷,最基礎的都是來自於運動員的成績。沒有成績,粉絲終有一日會散盡。而那些盲目崇拜、過度吹捧,極有可能擾亂運動員的心理,使他們迷失初心,喪失鬥志,止步不前。粉絲來去如風,培養一名運動員卻殊爲不易,如果因“飯圈”的鮮花和掌聲耽誤了職業道路,對運動員自己和體育事業都是巨大的損失。

愛一朵花,最好的方式是陪它盛開。接送機、投票、打榜等固然是個人表達喜愛的方式,但喜愛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個人意願,而不應不論時間地點、不講方式方法地傾瀉個人的情感,更不能影響公共秩序、打擾他人生活。關注一位運動員,瞭解他所熱愛的運動,在賽場內歡呼吶喊,爲運動員加油助威,在賽場外,以永不言棄、奮勇爭先的精神激勵自己成長,與運動員共同進步,纔是粉一位運動員的正確姿勢。

這正是:

運動無需應援,相見爭如不見。

(文| 徐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