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和军徽是军队的重要标志,是军队灵魂和精神所在。由于受战争形势的制约,我军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军后,一直没有统一的旗帜。直到1948年,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时,设计统一的军旗、军徽、帽花和臂章,让人民解放军以崭新的面貌挺进新区成为迫切需要。

你知道军旗和军徽是如何诞生的吗?今天,丹丹就带大家跟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的相关文物,一起去探寻它们诞生的幕后故事。

文物展示

周恩来为公布军旗样式在胡乔木请示报告上的批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印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图案》

中央军委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样式为长方形,横直为5:4,红地,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两字,故亦称“八一军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为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故亦称“八一军徽”。

周恩来指导研拟军旗、军徽式样

1948年2月21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指示电,征求对设计军旗、军徽和臂章的意见,请各地各单位研拟具体样式报送中央审议。

1948年3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从杨家沟启程,于4、5月间到达西柏坡。5月间,军委作战部调整组织机构,李涛任作战部部长,下设4个局。作战部成立后,周恩来将军旗样式的汇集、综合和研议工作交给军委作战部一局承办。

1948年7月,黄镇调任新筹建的军委政治部研究室副主任。考虑到黄镇是上海新华艺术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懂艺术设计,周恩来指定他带领总政研究室部分人员一起参与军旗军徽的设计工作。

至1948年冬,军委先后收到数百份应征图案。设计军旗式样的,有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有指挥作战的高级指挥员。最难能可贵的,刘伯承在百忙之中也设计了一面军旗图案。各式设计图案被分类整理,堆了满满一桌子,有五角星旗、有镰刀斧头旗、有车轮和麦穗旗、有枪支旗、有火炬旗等。

如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成为了难题。遵照周恩来的指示,黄镇派工作人员杨大琦和通信员连夜骑马到几十公里外的石家庄购买了各色有光纸、直尺、三角板、圆管铅笔、剪刀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杨大琦按照应征图案缩小成统一规格,绘成图样;朱霖、王岚等人再根据图纸刻纸,精心制作了30余幅军旗小样,每幅小样下工整地写上设计单位和设计说明,然后装订成册。

黄镇详细核阅小样和说明后,专门写了一封信,让杨大琦一并送呈周恩来。周恩来看了信,接过那厚厚一本军旗小样,一幅一幅地看着图案和说明,满意地连声说好。他指示说:“从中精选十几种就可以了。拿来以后,我再呈毛主席、少奇同志、朱德同志看一看,最后由他们选定。”

毛泽东指明设计思路

1948年底,中共中央机要室主任叶子龙拿着一本鲁中军区政治部前卫报社为纪念建军21周年出版的特刊来到作战室,指着该刊封面上一面标识有五角星和“八一”二字的红旗,对张清化和江右书说,毛主席和首长们对封面红旗都很欣赏,指示可按这个思路设计军旗:军旗上要有“八一”二字,以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举行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历史纪念日;旗上要有五角星,象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旗要以红色为底色,既是革命的颜色,也是广大中国人民的传统喜庆颜色;五角星和“八一”二字用醒目的黄色。

油画《南昌起义》

不久,周恩来就军旗的设计明确指示:设计必须体现毛主席的思想。同时他还细致地交代,星与字用黄色,旗杆要有红黄二色旋纹,顶部要装上一个红缨枪的矛头,并饰红穗,象征人民军队的由来。按照指示,张清化、江右书立即安排人设计制作了两面样旗。一幅五角星右侧为“八一”二字,置于左上方,一幅五角星在正中央,“八一”二字放在五角星内。

1949年3月5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张清化、江右书把这两面样旗挂在会场墙上,同时,也将全军各大单位上送军委的图样摆在靠墙的几张桌子上。到会的中央委员们审议后,均感觉两面挂在墙上的样旗式样比较好,却再难取舍。

此届会议上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军旗的决议》,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地,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毛泽东起草的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决议底稿

规定了旗帜的基本样式后,余下的问题是五角星、“八一”二字的相对位置及大小,还有“八一”二字的字体等细节问题。周恩来指示李涛等再设计几个方案,待进一步审议后,确定样式并制作标准样旗;军徽,也是按军旗的基本图案来设计。

军旗、军徽的正式诞生并启用

1949年春,北平和平解放。3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进驻北平。经过工作人员的精心努力,拟出3种送审图案:第一案是五角星外加“八一”二字,置于旗杆一侧的左上方;第二案是五角星置于中央,“八一”二字竖写置于五角星内;第三案是五角星右侧加“八一”二字,置于上半部中央,下面加上5条蓝色波纹水线,象征着中国的5条江河。经周恩来带到中央书记处会议审议后,对军旗方案,毛泽东和中共书记处的书记比较看重第一案;对军徽,则看重第二案。

考虑到军旗、军徽均是国家大事,中央领导人交代作战部一局分头征求在北平的中央委员、军委领导的意见,同时征求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人物的意见。

毛泽东还指示,我们的解放军很快就要渡江向全国进军了,不能等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再批准颁布,要尽可能快些,以便解放军戴着新的军徽,把军旗插遍全国。

张清化、江右书遵照指示,按周恩来秘书提供的有关人员的住址,分头带3种样旗、样徽登门征求各方意见。看过样旗和样徽的人,大都赞同第一案的军旗和第二案的军徽。周恩来指示,按第一案制作一幅绸料标准样旗;通过华北军区司令部,组织步兵、炮兵和坦克兵部队演练授旗仪式,包括旗手在方队、横队、纵队和行进间的位置,及执旗姿势等;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北苑摄制授旗仪式的纪录影片。而后,把标准样旗、纪录片一并呈请毛主席及中央领导审查。待审定后,在6月间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开幕时颁布。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

1949年5月27日,在毛泽东的住处——香山双清别墅院内,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各部门的领导审定“八一”军旗的标准样旗。仰望猎猎军旗在风中招展,毛泽东深情地说:“将来要在发布命令时写上,军旗表示自八一南昌起义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大地,普照全国!”此后,毛泽东等又审查了授旗仪式的纪录影片,决定在新政协筹备会议开幕的当天——6月15日公布。

为保证全军能够于1949年6月15日同时启用规定式样的军旗、军徽,周恩来令作战部速制作军旗、军徽样式700份,供全军照制;起草公布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稿,要图文准确,制作方法精准;配合新华社写一篇社论,阐明军旗的含义和意义。

5月30日,周恩来代表中央军委致电各野战军、各军区首长并各级军政首长:兹颁发军委制定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及军徽700份,请即点收,并请各野战军、各军区遵式制发各所属部队,并定于6月15日全军正式开始启用。随电附发之军委命令及军旗、军徽图样,请按团(县)级二份、师(分区)级五份,军(三级军区)级十份,兵团(二级军区)级十份,野战军(一级军区)级二十份分发。

为确保全军官兵对军旗、军徽重大意义的理解,电文强调:政治机关应按照军委命令在部队中广泛地进行教育,阐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徽含义,务使全体指战员有深刻的了解,并自觉维护我人民解放军光荣旗帜的严肃。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召开

1949年6月15日,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联名发布命令,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及军徽样式”,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地,上缀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

开国大典上的八一军旗

军旗和军徽的诞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在设计上更科学,更美感,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彰显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壮大和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