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體蓋上車間,我通過與村集體籤協議從自己家搬到了這裏,不僅經營管理便利規範了,而且經濟效益實現了翻番,帶動了更多的鄉親打工掙錢……”,說到集體車間,衡水市武強縣吳沙窪村二臣手套加工廠負責人吳海艦滔滔不絕。這只是武強縣推行“村企戶聯帶互利發展”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工人在縫製手套 蘇小立/攝

一家樂器企業的工人在組裝薩克斯 蘇小立/攝

近年來,武強縣創新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有力抓手,探索確立了“村集體+個體企業+農戶”的模式,實現村企戶聯帶互利發展。村黨支部爲主導,以樂器、手套、儀表等特色產業爲依託,引導村集體靈活運用政策、資源、資金、人才等要素,因村制宜建設集體車間,租賃給村內小作坊、企業,實現村集體經濟創收、企業藉機發展、羣衆務工增收三者共贏。

依照典型引路、試點先行的原則,在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基礎上,縣委組織部篩選確定43個傳統產業聚集村作爲試點,爭取上級財政扶持資金1000多萬元,籌措社會資金600餘萬元,按照“村集體+個體企業+農戶”的發展經營模式,村集體“築巢”,建設集體產權車間,企業“入巢”利用集體車間開展生產經營,由村集體按年度收取承包經營費並全部計入村集體經濟賬戶,同時企業就近吸納農民羣衆進場務工,實現增收致富。近年來,先後建成譚封莊樂器加工、吳沙窪手套加工、丁莊儀表加工等產業車間62個,在建車間16個,務工羣衆2600餘人,人均年增收1.2萬元。

爲充分發揮入駐企業在促鄉村振興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村黨支部以產業爲核心,精心確立村莊發展規劃,引導集體車間實際經營者以“領富帶富”爲己任,以“先鋒軍”的姿態高站位、高水準投身村莊建設,做到安全生產、守法經營,充分保障村集體與務工人員合法收益,推動產業向着優質精細化、集約高效化方向發展,推動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農戶持續增收、產業持續發展。同時村黨支部爲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法規,協調處理相關事務,爲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截止目前,43個試點村的集體經濟年收入平均增加3萬元,其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村莊達到35個。

爲進一步做大做強“村企戶聯帶互利發展”模式,該縣以換屆爲契機,選配了133名優秀企業家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和集體經濟負責人“一肩挑”幹部,將895名致富能手選進村“兩委”班子,每村落實一名致富能手作爲項目負責人,培育集體經濟“領頭羊”,實施了新一屆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和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進一步提升領富帶富能力,使村企戶聯帶互利發展鏈條更加穩固,在推動產業振興、共繪鄉村振興美好畫卷的道路上步伐更爲穩健、堅實。(李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