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尋找下一個互利共贏的創新風口  中德汽車大會傳遞了哪些新訊號

在2021中德汽車大會現場,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留平介紹說,到2025年,新能源車型將在一汽紅旗銷量中佔比40%,到2030年達到80%;同時,智能網聯L2級以上車型的滲透率在2025年達到70%,2030年達到90%。

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至今,顯現出百年未有之大變革,中國品牌面臨着轉型與升級的雙重挑戰。身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鉅變之中,每一家汽車企業都希望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與此同時,當前,中國已進入“十四五”發展時期,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這也爲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歷史機遇。

“中國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進‘碳達峯、碳中和’進程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大方向,也將爲汽車產業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重點領域的創新和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提供廣闊的成長空間。”談及這一話題時,汽車行業分析師劉志超對記者說。

在這種多項利好的發展背景下,全球的汽車產業都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市場。近日,以“創新引領·綠色未來”爲主題的2021中德汽車大會在長春召開。

記者瞭解到,本屆中德汽車大會順應“十四五”發展脈絡,邀請來自中德政府、企業、機構,探討新時期汽車行業創新發展趨勢與國際合作機遇,聚焦新發展格局對汽車行業發展的影響,致力於推動中德汽車產業深度開放合作,助力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在會上指出,當前,中國已具備結構完整的汽車產業鏈體系,成爲全球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和供應基地,並培育形成了一批行業領先的優勢企業。汽車產業不僅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還成爲中國促進雙向投資、提升國際合作水平的重要橋樑。

那麼,在全球汽車產業大變革的背景下,中德兩國汽車產業該如何進一步開展創新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對於這一話題,奧迪首席執行官杜斯曼表示:“中國是創新的驅動者,是數字化發展的節拍器。中國所聚焦的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對於智能化、互聯化、電動化的未來出行至關重要。”

杜斯曼直言,伴隨中德雙方深入的經濟交流,奧迪將持續加強與中國一汽的合作,併爲中國汽車行業的整體轉型貢獻力量,攜手爲塑造中國未來的綠色出行而努力。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留平則認爲,環境本身的壓力,和電動化、智能網聯等技術驅動,驅使着汽車產品和產業的變化。在轉型過程中,汽車產業鏈、價值鏈、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整個系統的生態都在進行重塑。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規模,最具成長潛力的汽車市場,將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作爲中國市場的核心和重點,無論是產業端,還是消費端,都正在或準備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徐留平說,“中德兩國汽車產業之間應該加強優勢互補,深化多領域合作,共享中國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紅利。”

徐留平還表示,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是中國市場的核心和重點。當前,汽車產業正處於深刻轉型的過程中,其主要的方向就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

在大會現場,徐留平和參會者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2025年新能源車型將在一汽紅旗中佔比40%,2030年達到80%,智能網聯L2級以上車型的滲透率在2025年達到70%,2030年達到90%。

“此外,一汽集團另外一個商用車品牌解放,將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交通運輸方案的提供者,對於未來的發展,尤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明確了下一步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徐留平總結說。

徐留平表示,面對電動化的大趨勢,一汽集團將聚集BEV、xHEV、FCV三條技術路線,主攻鋰電、氫能、電驅、電控、充電、高壓六大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技術。

作爲一汽集團發力前沿技術和市場的排頭兵,一汽紅旗經過近兩年的高速發展,已經躋身豪華品牌市場的前列。如今,面對全新的發展格局,一汽紅旗也在本屆汽車大會上展示了自身對於未來的規劃和思考。

“在一汽集團戰略指引下,紅旗制定了新能源技術戰略,總體目標圍繞三大技術平臺,純電、混合、燃料電池技術平臺,對應六個技術方向,打造十個核心專有的先進技術。不斷降低碳排放水平,提高客戶認可度,樹立紅旗品牌作爲自主的民族的豪華品牌的標杆作用。”一汽集團新能源開發院副院長趙慧超對記者說。

爲了讓攻克技術難關的腳步再提速,一汽集團研發總院副院長兼智能網聯開發院院長李丹公佈了一汽紅旗的FEEA3.0飛刃計劃。

“從上世紀90年代我們談論汽車所提到的傳統三大件,到用戶開始關注車型的配置與功能,再到數字化社會的飛速發展,智能汽車的應運而生,汽車產品開發模式也隨着上述發展趨勢在不斷更新變化。”在本屆中德汽車大會的分論壇上,李丹表示,爲了滿足千人千面的用戶需求,需要汽車企業有全新的技術架構支撐。

“簡單來說,在硬件方面,要預留足夠的算力,這樣才能運行更多更好用的App;軟件方面要引入SOA面向服務的設計理念,這樣才能實現App的快速開發及上線。而這就是紅旗飛刃計劃,是一汽集團面對智能汽車以及智慧汽車時代的重要版圖。”李丹介紹說。

他表示,飛刃計劃由三類核心產品組成,分別是依託FEEA3.0物理架構的升級衍生出的硬件產品;以面向服務理念打造的FAW.OS;以及車雲一體化的軟件開發平臺。通過這種方式,在FEEA3.0架構下開發的車輛,將作爲IOT中的智能節點,接入物聯網生態。

“通過實施飛刃計劃,一汽紅旗乃至一汽集團,將與合作伙伴共創軟件定義汽車的未來,並通過量產的應用,實現標準的共建。”李丹對記者說,“此外,通過數智化轉型,跨界融合,將一汽集團的產品打造成物聯網的智能節點,支持智慧交通和智能社會的建設,並通過架構的升級,實現智能網聯產品的輕量化、通過智能管理和提升計算效率來降低能耗,支持國家雙碳戰略。”

李丹透露,飛刃計劃的核心產品和軟件平臺在2022年4月搭載原型車開始驗證,最終在2023年9月搭載EV-Concept車型量產,之後逐漸在紅旗新車型中大規模導入。最終,FEEA3.0將搭載一汽乘用車的各個平臺。

有分析指出,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浪潮中,一汽紅旗已經從傳統的汽車製造企業蛻變爲“整車製造”與“科技創新”並重的高科技企業,致力於爲用戶打造安全可靠、綠色智能、更舒適體驗的出行服務產品。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規模,最具成長潛力的汽車市場,將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作爲中國市場的核心和重點,無論是產業端,還是消費端,都正在或準備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新趨勢。中德兩國汽車產業之間應該加強優勢互補,深化多領域合作,共享中國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紅利。”徐留平總結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真齊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1年10月28日 12 版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