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神舟十三號發射的前三天,BRTV科教頻道《創新北京》派出的三人報道小組來到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航天城。與之前報道不同的是,這次不僅僅只有資深記者趙鵬,欄目製片人楊子云、年輕記者張文瑞也加入到了前方採訪的陣營之中。

10月13日18:00

記者到達東風航天城

“從凌晨3點到晚上7點,經過了16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終於到達了東風航天城。”隨着製片人楊子云的開場白,此次“神舟十三號發射之旅”隨即展開。站在刻有“東風航天城”的巨石之前,三位記者都相當興奮激動。年輕記者張文瑞的眼睛片刻沒有離開這塊大石頭,它對於中國航天事業的意義不言而喻。楊子云則更感慨於這五個字背後的深邃。“別看我們長途跋涉了十幾個小時,但我們的航天前輩以及記者前輩們都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這其中包含着50多年的積累和底蘊,才造就了今天中國空間站的建成。”

茫茫戈壁,少了城市中的高樓林立,少了樹木的遮擋,記者在東風航天城檢查站可以清晰看到遠處神舟飛船發射架和長征2F火箭的垂直總裝廠房。

一直心情激動的記者文瑞說:“我與酒泉失之交臂了兩次,第三次終於來了。”一下車,他就迫不及待拿出長焦照相機,對準了發射架開始拍攝。

經過長途跋涉,報道小組終於到達了東風航天城。但此時天色已晚,他們本來準備安頓休息。但就在此時,他們接到通知,被獲准進入發射場。

10月13日20:25

地面測試站誓師大會即將開始

在發射架下,高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起,地面測試站誓師大會開始。此時,神舟十三號飛船和長征2F運載火箭完成了星箭組合體的最後一次體檢。體檢結果非常好。之後神舟十三號飛船和長征2F運載火箭即將進入燃料加註階段。

曾多次參與報道航天事件的資深記者趙鵬當時就在現場,他說這也是他人生中非常獨特的一次聆聽國歌的經歷,這歌聲也將深深刻進他的記憶當中。

早在記者到達東風航天城的六天前,10月7日長2F遙13運載火箭與神舟十三號飛船的箭船組合體已經完成了垂直轉運,從9001垂直總裝廠房運到了火箭發射的發射架。記者趙鵬多次見證過垂直轉運,在神舟八號垂直轉運的時候,他甚至還登上過火箭的活動發射平臺。而這次,在火箭發射架下的活動發射平臺上,趙鵬又有了一個發現——

10月14日8:00

長2F火箭進入了燃料加註程序

由於燃料加註過程具有危險性,只有現場工作人員才能靠近。好在在神舟十三號發射前,記者獲准採訪到負責燃料檢測的工作人員。他爲記者講述了一次燃料檢測中的小意外。兩年前他在取樣過程中,不慎將燃料弄到了自己手腕上。當時雖然沒有疼痛,但沒過多久他就發現皮膚被燒傷了一片。

10月14日17:00

航天員見面會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二號,每一次中國航天員的出征儀式都是在問天閣的圓夢園舉行的。這裏可以說是中國航天員出征前的家。本次拍攝小組在出徵見面會前五個小時就來到了問天閣。

見面會開始前,來自各方的媒體記者聚集問天閣,各式長槍短炮早早就佔領了最佳拍攝位置,只等三位航天員的出現。大門一開,三位航天員精神抖擻地依次出現,贏得現場掌聲一片。

10月15日21:20

航天員出征儀式

趙鵬在鏡頭前這樣說道:“問天閣廣場此時已經人頭攢動。我們在現場搶佔了一個有利位置。”

他介紹說,“問天閣出征儀式”是所有現場記者都高度關注的,幾乎所有的攝像頭、目光都集中到了這裏。所以現場氣氛非常熱烈。”

但是在從酒泉回到北京,在整理素材的時候,趙鵬偶然在“出征儀式”畫面的右下角發現了兩隻小手。這兩隻小手一直在不斷揮舞。通過視頻也清晰可以聽到一個稚嫩的聲音在喊“媽媽”。事後,通過其他媒體的報道,他們才終於證實了自己之前的推測,這隻小手果然是航天員王亞平的女兒的。“這個鏡頭很巧合,王亞平從問天閣出來後,很快就注意到了自己的女兒,看到了孩子在跟自己揮手。在這個過程中,王亞平一共和女兒揮了三次手。與此同時,在發射大廳有一位穿紅色棉襖的阿姨,她戴着墨鏡,一動不動地看着大屏幕。事後我們才知道她是王亞平的媽媽。這些場面也讓我非常感動。母女三代人,女兒送媽媽,媽媽也在爲女兒送行。”

10月15日22:43

迴轉平臺打開助推器清晰可見

每一層迴轉平臺的打開,也預示着神舟發射的整個流程推進順利進行。發射架下聚集了很多車輛,工作人員在進行最後的撤離。車輛慢慢駛離工作區。

火箭發射進入倒計時。讓我們再重溫一下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吧——

如今,三名航天員已經順利進入到了天和核心艙,開啓了爲期六個月的太空生活。《創新北京》也將持續關注。

作者:劉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