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代年輕人的AB面:一面超前消費,一面存錢養老

近期發佈的兩份市場調查報告展現出,當代年輕人在超前消費和養老投資的AB兩面。

日前,中銀消費金融聯合時代數據發佈的《當代青年消費報告》顯示,90後、00後將逐漸主導中國消費市場,而且他們的消費觀已不再保守。

報告中的一組數據引發了熱議,中國有1.75億90後,其中只有13.4%的年輕人沒有負債,有86.6%的90後都接觸過信貸產品。從消費信貸年齡分佈來看,90後幾乎佔全國的一半,佔49.3%。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逐漸開始注重物質享受,這導致了許多年輕人產生攀比心理,讓90後逐漸形成新的“信用消費”。

報告調查顯示,除還房貸外,六成以上的90後將消費貸用於提高生活品質和休閒。

另一份最新發布的報告卻顯示,現在的年輕人存錢意識正在加強,而且儲蓄率創三年來新高,00後已經開始養老了。

根據富達國際和螞蟻財富平臺於10月27日聯合發佈的2021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年輕一代每月的儲蓄比例從2020年的20%跳升到今年的25%,每月儲蓄金額達到平均1624元。

值得關注的是,相對於35歲以上人羣,年輕一代的養老儲備目標更高,預計安享退休需要儲備接近155萬元,明顯高於35歲以上人羣的目標139萬元。

然而在很多長者大衆的眼中,超前消費、愛玩潮玩、愛購美妝、喜歡旅行等等,往往會以“自己一代”的眼光去審視年輕人。

但在新品略看來,卻並不是這樣,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生活觀、金錢觀及投資觀等各方面正在發生明顯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年輕人的消費觀越來越理性。

潮玩、劇本殺、電競、炒鞋、旅行……現在的年輕人爲了情感、體驗和悅己進行消費,催生出一個個百億、千億的新市場,這是年輕人消費力的一種體現。

許多人會過度關注年輕人的消費,但根據一項權威調查顯示,近六成年輕人只把錢花在剛需上。

企鵝智庫報告調研報告顯示:22.6%Z世代表示自己目前沒有過非必要消費,而認爲自己每月的非必要消費佔總支出1%-20%的Z世代比例已超過半數,僅13.4%表示自己的非必要消費達到了30%以上。該報告還指出,整體而言,Z世代的消費較爲理性,平均非必要消費比例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準。

日前,央視新聞發佈了一條經濟類節目《不懂就問》短視頻,倪萍在節目中對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觀進行解析,認爲這代年輕人消費整體比較理性、有規劃意識,實際上特別有頭腦去思考面對未來的生活,很有計劃,有的孩子很攢錢,很有經濟頭腦。

再比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社交分享平臺“濾鏡景點”及“虛假種草”事件爆發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反思,逐漸迴歸線下真實消費場景,更加趨於理性消費。

第二方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存錢,也愛理財。

同樣,很多人看到了年輕人喜歡超前消費,擁抱消費貸,甚至給年輕人被貼上了“精緻窮”的標籤,然而事實上愛存錢的年輕人遠比你想象的多,而且越來越多。

正如前文所述的最新發布的《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數據表明,年輕一代每月的儲蓄比例已經明顯上升,其實不僅是受到疫情等突發因素影響,同時也反映出年輕人的金錢觀趨於成熟。

我們看到許多年輕人有消費貸,全是用於消費嗎?答案當然是未必。尼爾森發佈的《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半數年輕人只使用信貸作爲短期資金週轉,並當月還清。

其實,現在的年輕人不只愛存錢,而且也愛理財,漸漸會成爲投資理財主力軍。

根據騰訊理財通發佈的《90後理財與消費報告》數據顯示,84%的90後有理財習慣,在各種固定工資收入以外,投資理財的收益是年輕人的最大收入來源,佔比達20.4%。

新一代年輕人成長於不同的時代環境,他們的消費觀念、生活觀念和投資觀念都已經改變,我們應該客觀理性看待。

最後新品略引用倪萍在上述央視新聞視頻節目中發表的觀點作分享: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年輕人的消費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