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國債今日正式“入富” 增量資金有望排隊入場 來源: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劉琪

今日,中國國債正式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納入過程將分步驟在36個月內完成,屆時中國國債佔富時世界國債指數的權重將達5.25%。

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改革開放發展穩步推進。目前,我國債券市場已經發展成爲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能力明顯增強,並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踊躍配置。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28日,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126萬億元。另據中央結算公司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達34941億元。

躋身全球三大主流債券指數

2020年9月25日,富時羅素公司宣佈中國國債將被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彼時表示,“這充分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金融持續擴大開放的信心”。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去年9月28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國債被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體現了中國債券市場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的積極成果,反映的是國際投資者對中國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成效的信心以及對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和投資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優化的信心。

今年3月29日,富時羅素宣佈決定自今年10月29日開始將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富時羅素首席執行官瓦卡斯·薩馬德在公告中說,這一決定反映了富時羅素對中國市場改革巨大成就的肯定。

中國國債已先後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和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加上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中國國債已成功躋身全球三大主流債券指數。

爲債市帶來持續增量資金

“世界國債指數是富時羅素追蹤資金量最大的旗艦指數產品,也是全球政府債券指數的標杆。中國國債加入世界國債指數,表明我國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等已經滿足國際化標準,能夠引導國際債券配置資金進一步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爲我國債券市場帶來持續可觀的資金流入。”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中金公司在相關研報中分析認爲,在潛在的被動增量資金層面,如果按照跟蹤指數AUM(資產管理規模)在3萬億美元至5萬億美元區間估算,5.25%佔比對應的將是約1500億美元至2600億美元的被動增量資金,36個月分批納入意味着每個月的資金流入約42億美元至72億美元。富時世界國債指數帶來的單月體量衝擊要低於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主要是分批納入時間跨度比較長,可能也是出於平滑投資端可得性、儘量降低納入指數所造成的市場波動等方面考量。

“國外投資者已經對中國債券不陌生了,之前通過其他渠道都有參與境內債券和離岸中國債券的投資,很多國際投資機構早已完成了風險與合規審查和相關注冊備案。跟蹤富時羅素國債指數的機構也很多,即便是被動配置,也是規模不小的資金流入。”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成爲大型資產配置品種,是中國債券進一步接軌國際市場的標誌性事件,會逐步分流歐美債市資金。被動配置的資金會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建倉,隨着中國長期經濟前景越來越明確,未來也將會有主動配置資金流入。

推動相關規則進一步完善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爲,除了帶動資金流入,“入富”還能將更多海外機構投資者帶入中國債市,有助於構建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提高市場流動性,也有助於推動國內債市相關規則進一步完善。同時,中國國債“入富”也將提升人民幣債券吸引力,有利於進一步激活人民幣的國際金融交易功能、鞏固人民幣的國際儲備地位,對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具有積極意義。

在鄭磊看來,隨着中國債券市場加入更多國際資金,境內投資者需要更多考慮境外市場的預期和反應,提高投研能力和風控管理水平。

“外資跨境流入流出規模增加將提升中國跨境資本流動的波動性,增加匯率穩定的難度,貨幣政策制定除了要考慮對國內流動性和利率的影響,還要考慮對國際市場的影響。”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表示,考慮到目前中國債券市場主要以國內投資者爲主,債券通等互聯互通交易機制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對於外匯市場和國內流動性的影響相對可控。

對於如何在擴大開放的同時,防範跨境資本異動,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認爲,可以進一步完善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微觀監管”的管理框架,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入、流出雙向監測預警的同時建立健全處置極端市場情況的協作機制。(證券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