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TikTok等就未成年保護接受美國國會質詢,全球多國加強算法監管

美東時間10月26日,TikTok、Snapchat和YouTube出席了美國國會的消費者保護附屬委員會舉辦的聽證會,並在會上公開回應了備受外界關注的青少年網絡保護和數據安全等問題。

此前,Facebook前產品經理弗朗斯·霍根披露了大量的內部文件。這些文件顯示,該公司優先考慮增長和參與度的算法正驅使兒童瀏覽更具爭議和有害的內容。

未成年人正掉入“算法”陷阱中?

10月26日的聽證會主要探討了三家公司產品對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傷害,以及算法和數據透明等問題。TikTok北美副總裁兼公共政策負責人貝克曼代表公司出席並回應了爭議問題,一同出席的還有在美國頗受青少年喜愛的社交媒體Snapchat,以及Google旗下視頻媒體Youtube。

TikTok是此次會議的焦點,其被質疑用算法引導年輕用戶瀏覽負面內容。明尼蘇達州民主黨參議員艾米·克洛布徹援引此前媒體揭露另一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報道稱,“TikTok的算法同樣可以引導年輕用戶瀏覽鼓勵病態飲食、毒品和暴力等危害他們身心健康的內容。”隨後該議員質問TikTok是否採取行動扼制此類內容。

TikTok北美副總裁兼公共政策負責人貝克曼並未直接回應,但辯護稱該報道沒有指出“一個真實用戶在TikTok上的真實體驗”,不具有足夠說服力,並回應稱TikTok在控制算法和內容健康方面做了很多改進。

據介紹,這是TikTok和Snapchat首次出席美國國會的聽證會。相比之下,此前備受關注的Facebook的相關負責人在過去四年中已出席了 30 次。

今年九月,Facebook一名內部人士披露稱,Facebook爲了謀取利益,在明知會造成負面影響的情況下,仍執意通過算法操縱內容,試圖以販賣焦慮和煽動情緒來獲得流量。

披露文件顯示,在一項內部研究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少女表示,Instagram使她們的形象問題變得更糟;13.5%的少女認爲,使用Instagram會強化她們的自殺念頭;17%的少女認爲,Instagram會加劇她們的飲食失調。然而Facebook卻將這種心理傷害當做留住年輕人的祕訣。

社交媒體的青少年保護問題再度成爲關注焦點,大型科技公司備受質疑。

在26日的聽證會上,來自康涅狄格州的一民主黨參議員表示:“我們聽聞 YouTube、TikTok 和 Snapchat 正在造成同樣的傷害”。

據瞭解,YouTube曾在2019年因非法收集兒童數據,被罰1.7億美元。當時YouTube在未經父母同意的情況下使用“cookies”追蹤兒童頻道的觀衆,並藉此向這些觀衆投放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靶向廣告。

前YouTube工程師紀堯姆·卡斯洛也表示短視頻平臺讓人“上癮”的原因,主要是以其特有的算法爲每一個用戶都貼上了“標籤”,“標籤”化鑄就了令人深陷其中的“信息繭房”。

TikTok 表示,它每月擁有超過 10 億用戶,但並未按年齡細分。Snapchat 每月有 5 億活躍用戶,並表示其 80% 以上的美國用戶都在 18 歲以上。

即使是每天視頻播放量數十億的YouTube,有時也被政府技術調查所忽視。有專家表示,這次聽證會是審查除少數幾家最大的公司之外的公司的良好開端。

多國出臺法案加強算法監管

社交媒體推薦算法被推上風口浪尖。

在美國國會擬對Facebook等在線平臺算法加強監管的同時,其他國家也有所動作。

在10月25日,澳大利亞公佈了一項隱私法草案,規定社交媒體公司確保16歲以下用戶需家長同意纔可使用其平臺,違例者將面對達1000萬澳元(約合748萬美元)罰款。

澳大利亞心理健康助理部長戴維·科爾曼在採訪中說:“通過算法將兒童引導至飲食失調、自殘等內容顯然是不符合兒童的最大利益,而且未來在澳大利亞將是非法的。”

根據草案,Facebook等社交媒體在收集、使用和公開兒童個人信息時,需優先考慮兒童最大利益。對於 16 歲以下的兒童,社交媒體平臺必須獲得父母的批准才能開設賬戶。草案中的部分條款將同樣適用於數據經濟服務機構和大型網絡平臺。但對於用戶年齡的限制將僅僅適用於社交媒體平臺。

我國對算法的監管也有出臺相關規定。此前,國家網信辦起草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要求科技企業不得利用算法損害用戶的利益,不得用算法“屏蔽信息、過度推薦、操縱榜單或者檢索結果排序、控制熱搜”。

同時意見稿特別規定了未成年人的保護條款,如要求不得向未成年人推送可能引發模仿不安全行爲和違反社會公德行爲,誘導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以及不得利用算法推薦服務,誘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而我國的各大視頻平臺以及社交內容平臺早已上線“青少年模式”,在在線時長、上線時段、消費充值、內容推送等多功能上對青少年上網進行限制。

海外平臺自律方面,YouTube、TikTok雖已推出青少年保護措施,但效果未知。而處於風口浪尖的Facebook也於10月10日表示,除了暫停Instagram Kids平臺的計劃,其還計劃引入新的可選控制,讓父母監督青少年的在線活動,包括“休息”功能,不過這些功能的具體上線時間暫時未定。

專家:算法要有責任性原則要求

此次質詢帶來一個新問題,算法推薦在創新與監管之間該如何平衡?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高豔東表示,我國目前在立法層面還未對算法安全風險做規定,如果提前介入,可能會導致算法領域創新能力的扼殺。他建議可以加快樹立行業規範,建立行業監督組織等方式儘快落實對算法服務提供者的責任,加強行業內部治理,增強行業自律,在後續的算法發展中面對新問題可以聯合行業力量及時想辦法應對。

高豔東認爲社交媒體及科技公司在青少年保護上可以向三方面着手:第一,社交平臺和科技公司應當着力對系統進行更新升級,給青少年設置“關閉算法推薦”的選項,給其選擇觀看內容的權利;第二,網頁的防沉迷設計應當更加精準化,如青少年使用網頁時不能“連續播放”,或者達到一定上網用時就要關閉網頁;第三,網頁的內容應該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揚正能量,禁止涉及暴力、黃色以及有害物品(典型如香菸、酒精),一旦發現有以上內容,要發揮網頁後臺監督檢舉功能。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吳沈括建議,平臺和公司在運用算法,特別是涉及到青少年受衆的場景當中,一方面要注意到研發和運營過程當中的技術安全要求,倫理安全要求和合法性要求,而在算法的應用層面要有全流程的監測和必要的介入,及時對於算法相關的青少年保護風險做出必要的人工干預。此外,應有責任性原則的要求,包括引入青少年本身的監督,包括引入相關利益方,比如家長,學校和其他社會組織的監督介入,通過這種方式共同構成和傳統的行政監管相匹配的全方位的一個監管機制。

而武漢大學法學院/網絡治理研究院講師王德夫認爲,應將注意力集中於“科技公司監管”之上,以清晰、嚴格的青少年身份認證和具體經營上的區別對待,來確保青少年利益得以保障。約束相關經營者的行爲,這遠比約束高度複雜的智能算法來得直觀、高效。“在智能社會的大背景下,相關監管活動也不可能完全迴避算法技術或者其他技術對象。”他說,“在“約束經營者”的整體框架下,針對青少年用戶羣體的特殊性,設計專門的利益關切指標,將相關指標對應爲智能算法參數設置和數據信息蒐集、反饋等技術活動,可以爲相關的監管活動提供清晰的方向與抓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