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演了15年007,他準備“逃離邦德”?

來源:環球人物

15年過去,丹尼爾·克雷格最終成爲了“最接近原著的007”,而今,他正在走出邦德、逃離邦德。

|:東月

|編輯阿曄

|編審蘇蘇

“當然也有一絲傷感,但我很高興能向前看。我覺得現在是時候道別了。”在《007:無暇赴死》首映發佈會上,007的第六任扮演者丹尼爾·克雷格說道。

這是“007系列電影”的第二十五部,也是克雷格與這一系列的告別之作。電影上映之前,一部46分鐘的紀錄片《成爲詹姆斯·邦德:丹尼爾·克雷格的故事》上線,講述這些年他和007之間的故事。

紀錄片的開場,特意選用了《007:大戰天幕危機》(該系列第二十三部)的第一個鏡頭,旁白宣佈新任詹姆斯·邦德人選的聲音還未落下,克雷格篤定的腳步就已經帶出了傷感的鋼琴聲。議論聲漸漸淡去,邦德的目光穿過一片黑影,望向銀幕外的更遠方,格外溫柔。

從2006年的《007:大戰皇家賭場》到如今的《007:無暇赴死》,克雷格參演了5部007系列電影,從備受爭議到一鳴驚人。15年過去,他最終成爲了“最接近原著的007”,讓這一系列重煥生機。與此同時,邦德也成就了他。

寫給這代邦德影迷的情書

《007:無暇赴死》一開始就延續《007:幽靈黨》的結局:邦德解決掉幽靈黨的老大,和瑪德琳·斯旺在牙買加過上了平靜的退休生活。5年後,邦德被迫重出江湖,一開始的行動只是解救一名被綁架的科學家,但他很快發現,不再年輕的自己迎來了史上最大危機……

“這是一個愛的故事。”談及這部新片,包括克雷格在內的很多主創在採訪時都如是說。看過此片的觀衆也說,《007:無暇赴死》是寫給這代邦德影迷的情書——它將過去的四部電影串聯起來,圓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丹尼爾·克雷格的邦德,手中最強大的“吸睛”武器便是他與身邊人物之間的關係,這部也不例外:他與軍情六處主管M之間有着激烈的衝突;死對頭布洛菲爾德迴歸,兩人的互動既火藥味十足又幽默風趣;中情局特工帕洛瑪爲影片增加了間諜味;與邦德關係最爲密切的仍是瑪德琳·斯旺,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爲邦德這個角色增添了更多人情味。

“我儘量把邦德想成一個普通角色,雖然這很難。”克雷格曾說。在之前的四部作品中,邦德戀愛又失戀,第一次在銀幕上哽咽。風流的笑容消失,他變老了,被要求參加體測,甚至陷入“我到底還能不能幹這一行”的自我懷疑與狼狽中,向觀衆展現了一種人的脆弱。

《007:無暇赴死》的最後,邦德爲了愛人和女兒勇敢赴死:一個行動略顯遲緩的男人站在死亡邊緣,從容地看着導彈飛過,臉上的皺紋佈滿了溝壑與滄桑,身上的傷疤是他的勳章,眼睛裏滿是溫柔的悲傷。邦德無暇赴死,但死亡最終來臨。

《成爲詹姆斯·邦德:丹尼爾·克雷格的故事》中,記錄了克雷格拍完《007:無暇赴死》殺青戲後,在全體工作人員的掌聲中離開拍攝現場:他穿着燕尾服,獨自走在倫敦街道上,隨後跑了起來,最終消失在夜色裏。他身邊有霧,彷彿在對人說:“再見,我要走了。”

克雷格當然捨不得再見。他第一次遇到007,是在2005年。

那一年,第五任“邦德”皮爾斯·布魯斯南宣佈告別007。接下來,猜猜誰最有可能成爲007,成了媒體與影迷樂此不疲的話題。最終,克雷格從200多名男演員中脫穎而出。

“經過比較我們發現,艾瑞克·巴納不夠瀟灑;休·傑克曼過於超凡脫俗;科林·法瑞爾演技不夠最佳;伊萬·麥奎格身高不足。”007系列製片人芭芭拉·伯克利說。在她看來,克雷格能給007帶來的是不同於前幾任演員的粗糙質感——不再是一個能從各種打鬥場景中游刃有餘脫身、西裝永遠乾淨、永遠保持風流微笑的角色。

克雷格對這個新角色充滿期待,但也充滿壓力。上一任“邦德”皮爾斯·布魯斯南是英倫紳士的經典代名詞,克雷格則看起來更加陰沉、粗獷,甚至略帶木訥。

後來,克雷格回憶,當時他一度以爲自己被邀請試鏡的是《007:大戰皇家賭場》裏某個出場不久就會被邦德干掉的“炮灰”,接到邀請出演的確認電話時,他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做的第一件事是“坐下來喝一杯緩緩”。

從“詹姆斯·平淡”到“詹姆斯·邦德”

“從被選中接替皮爾斯·布魯斯南擔任007的那一刻起,克雷格就被認爲絕不是這個角色的上佳人選。”《紐約時報》寫道。

克雷格版“邦德”剛一亮相就充滿爭議。

2005年10月14日,索尼電影公司選擇在英國倫敦舉辦新聞發佈會,克雷格穿着邦德的標誌性西裝,打上紅領帶,應軍隊要求套上灰色救生衣,乘着在泰晤士河上急行的海軍快艇前來。

當時,BBC新聞網的評論員說那場發佈會的氣氛“非常尷尬”,迎接克雷格的是記者們的尖銳提問:“你會放棄金髮嗎?”“你有在家偷偷練習招牌臺詞嗎?”

《倫敦每日鏡報》拿諧音梗嘲笑他,“他叫平淡,詹姆斯·平淡(James Bland)”。反對他的觀衆甚至註冊了網站,分別叫“邦德不是金髮”和“丹尼爾·克雷格不是邦德”。

顯然,丹尼爾·克雷格絕不是大衆原本期待的邦德。

克雷格1968年出生在英國柴郡的切斯特,父親是個僱傭海員,母親是位美術老師。4歲那年,父母離婚,克雷格和姐姐被母親帶到了利物浦。年幼的他,跟着大人去劇院、電影院,後來因接觸了母親的演員朋友,心中有了表演夢。

17歲那年,克雷格來到倫敦,加入國家青年劇院,後來又考入吉爾德侯音樂和戲劇學校進修。這個學校赫赫有名,後來出了很多如日中天的人物,比如約瑟夫·費恩斯、伊萬·麥格雷戈以及戴米恩·路易斯。

上世紀90年代初, 克雷格出演了銀幕處女作《小子要自強》,繼而演出BBC劇集《我們北方的朋友》。電影和電視,讓他成了新的年輕偶像。但一直學習莎士比亞戲劇的他,始終不肯認同自己。無數次反省過後,他選擇投身於獨立電影的製作,因爲他“更想拍電影”。

走上獨立電影之路的克雷格如魚得水,在業內頗有名氣,好萊塢也看到了他。2001年,克雷格來到好萊塢,開始飾演各種角色:在《情迷畫色》裏,他全裸出鏡飾演性感竊賊;在《毀滅之路》中,他是保羅·紐曼不爭氣的兒子;在《慕尼黑慘案》裏,他是外表悠然的殺手……

當時的他,時尚品味被人稱道,演技魅力爲人讚賞,但還不是大牌,因爲商業電影與他無緣。

直到遇到007。

“我想在這個角色身上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克雷格在那次作爲邦德首度亮相的發佈會上說。爲了更貼近邦德,他每天都高強度工作:5點起牀,6點化妝完畢,7點鐘開始一天10到12小時的拍攝,收工後進行一小時鍛鍊,10點準時睡覺。拍攝前他還有恐高,但“開拍之後我就不能再恐高了”。

《007:大戰皇家賭場》拍攝期間,狗仔捕捉到了克雷格赤裸上身從海水中走來的照片。英國觀衆看到他充滿肌肉感的身材後,便隱約對他有了信心,至少在外表上,他已經可以勝任邦德了。

2006年,《007:大戰皇家賭場》上映。觀衆們立刻轉變了口風,爲這個新“邦德”折服,甚至爲他着迷。

克雷格賦予了邦德新的生命,將一個人性化的007帶到新世紀。之後,克雷格也成了票房明星,片約不斷,連續出演《黃金羅盤》《龍文身的女孩》《利刃出鞘》等一系列大片。

而他最高光的時刻,是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上。他作爲007加盟演出,爲英國女王護駕。當時,007與女王一起登上直升機,穿越了倫敦眼、倫敦塔等,突然和女王一起一躍而下,打開降落傘,緩緩下落到倫敦碗,臺下一片沸騰。

“史上最成功的007”

如今,丹尼爾·克雷格已經成爲歷史上扮演邦德時間最長的演員。在《007:無暇赴死》全球首映現場,迎接他的早已不是虎視眈眈的媒體。當他亮相時,粉絲、攝影師在對面大聲呼喊。“丹尼爾!看這邊!”“丹尼爾!我們愛你!”

在告別007的消息曝出後,很多人更關注克雷格的未來。

歷任邦德的遭遇充分說明這個角色身上的魔咒:從肖恩·康納利到皮爾斯·布魯斯南,5任邦德從來沒有憑藉007系列影片獲得過奧斯卡影帝的提名。肖恩·康納利是最幸運的一個,在他告別邦德15年之後,1988年憑藉《鐵面無私》一片獲第六十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只演了一部《007之女王祕史》的喬治·拉贊貝最“慘”,一直混跡在電視劇中;羅傑·摩爾在58歲時告別007,演藝事業開始走下坡路;提摩西·道爾頓演過兩次邦德,之後也一直不溫不火;皮爾斯·布魯斯南後來也一直沒有遇到很適合自己的角色,在2008年的《媽媽咪呀!》中還不得不委屈自己表演最不擅長的唱歌……

丹尼爾·克雷格,似乎與其他幾任邦德的命運不同,至少現在如此。

這個角色帶給他許多名譽,也爲他的表演事業鋪平了道路。2013年,他憑藉《007:大破天幕殺機》獲得第三十九屆美國電影電視土星獎最佳男主角獎;2020年,他獲得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但不是因爲007,而是因爲《利刃出鞘》。

在告別007後,他目前依然在光環之下:《利刃出鞘2》已經拍完,等待上映;他還將登上百老匯的舞臺,出演《麥克白》。

在吉米·法倫主持的《今夜秀》節目中,主持人問克雷格對於下一個接替出演007的人有什麼建議,他的回答直截了當:“哥們兒,你可不能把邦德搞砸了!能幹這活兒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你要)做得比現在更好。”

至於下一任邦德,是會追隨他的腳步,還是會走自己的路?這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曾一度盛傳新任007是非裔女特工,後被製片人否認。對此,克雷格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中說,自己完全不在乎誰是下一任邦德,無論什麼種族、性別,“與我無關,我只能送上祝福”。

不管怎樣,如今正在上映的《007:無暇赴死》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上保持84%的專業好評率,媒體稱它是“克雷格時代最完美的落幕”。“在克雷格的第五部邦德作品中,我們非常清楚,誰是最好的007。”《波士頓環球報》評道,“他叫克雷格,丹尼爾·克雷格。”

但克雷格似乎並不太關注這些。而今,他正在走出邦德、逃離邦德,他需要重新成爲一名演員,而不是0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