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四到六成減損空間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從生產環節,到百姓餐桌,漫長的鏈條中,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糧食損耗,這些損耗,有多少是不必要的?近日,一項針對主糧、蔬菜、水果的研究顯示,在全產業鏈中,這些食物的減損,目前仍有四到六成的空間。該研究由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動物食物與營養政策團隊完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資源、保護和回收利用》上。

食物損耗已成爲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障礙,世界糧農組織估計,全球生產的供人類食用的食物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可食部分被損耗或浪費。

目前制約各國減損的一個重要障礙是損耗數據不清晰。據介紹,該研究首次系統量化分析了主糧、蔬菜和水果等重要農產品損耗情況,填補了我國相關領域的數據空白,對評估減損空間、推動食物系統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5-2019年,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先後對主糧、肉類、蔬菜、水果等8大類食用農產品開展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損耗實地調研,調研對象涉及25個省(直轄市)、35個農業主產縣、2000餘家相關主體,初步掌握了我國主要食用農產品損耗情況。

研究發現,主糧、蔬菜和水果的全產業鏈總損耗率分別爲7.9%、27.7%和13.2%,主糧損耗主要發生在生產階段,蔬菜和水果損耗主要發生在收穫後處理和零售階段。從全產業鏈看,減損空間仍有四到六成。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