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降溫凍壞了麼?要說咱們現在不用爲了冬天取暖而煩惱,大部分人家裏都是有暖氣的,就算沒有暖氣那也有空調、電暖氣、小太陽等等。出門在外有羽絨服,還有光腿神器,暖寶寶......那麼古代人是怎麼取暖的呢?

根據史書記載,棉花的原產地是印度和阿拉伯,中國宋代以前並沒有棉花。棉花在中國大面積種植的歷史卻不足千年,那麼中國歷史的前3000年,在沒有棉花可製作棉織品的冬天,連棉褲都沒有,這嚴冬古人可咋過啊?靠抖麼?當然不是了!

雖然沒有棉花,但是我國古代人們很早就用木棉取暖,木棉纖維短而細軟,中空率高,很適合製作禦寒物品。

如果是有錢人,衣服裏面放的填充物,是保暖又輕盈的動物毛,怎麼樣?沒有想到吧?出門穿狐皮製作的裘衣。

睡覺蓋的是鴨絨、駝絨、羊絨等材料填充的被子,這些材料直到現在都是比較昂貴的動物毛,屋裏放上一個炭火盆,這個冬天就這麼度過了,簡直不要太暖和。

相比之下,窮人家就窘迫許多了。窮人家禦寒時用葛麻的絮狀物填充到冬衣裏面,當然禦寒作用不明顯。只能多穿幾件。

還有一種“紙裘”。紙裘造價低廉,材料一般都是楮樹皮,要先將樹皮做成紙,再拿紙來做衣服,紙裘揉皺之後耐穿防風,可以說是那時候的“網紅爆款”了。

平民可穿不起裘衣,退而求其次,可以使用羊皮或者是狗皮做成外套來穿着。另外窮人睡覺鋪的是乾燥的稻草,蓋的被子裏填充柳絮,舊衣服,蘆葦等雜物,只能勉強禦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