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從清華大學獲悉,11月7日,有航天界“奧林匹克競賽”之稱的國際空間探測軌跡優化大賽(第11屆)落幕,由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寶音和副教授蔣方華帶領的清華代表隊,從全球94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以絕對優勢摘得桂冠。這也是清華大學在該項賽事首次奪冠。 本次比賽排名

國際空間探測軌跡優化大賽(簡稱GTOC)是由歐空局於2005年發起的高水平、專業性、國際性賽事,也是航天任務設計領域國際最高水平角逐的擂臺,旨在邀請全球優秀的航天動力學專家和數學家挑戰“近乎不可能”的太空探索複雜任務優化設計問題。往屆奪冠隊伍有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歐洲空間局(ESA)等世界知名航天機構。

本屆競賽以探索利用太空資源爲主題,賽題涉及小行星探測與防禦、空間站建造等熱門領域和前沿技術,具有廣闊的工程應用前景。本屆參賽隊伍數量爲歷屆之最。

比賽時長近一個月,來自不同國家的團隊要在此時間段內提出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的建造方案。賽期內,每個團隊都可不斷更新並提交新方案,“對手”之間可互相看到各自進展,並嘗試不斷突破自己和對方新的極限和記錄,提出更優指標。

此次,清華代表隊成員由清華航天動力學實驗室與航院校友、現就職於航天八院509所成員組成,共有8位航院碩士博士和2位航院校友參賽。

近一個月的賽期裏,該團隊成員們每天廢寢忘食,幾乎喫住都在實驗室裏。經過努力,他們對太陽系8萬多顆小行星進行了優化篩選,給出了適宜未來太空發電站建設的近千顆備選小行星,實現了到達發電站的小行星質量最優分佈。依靠團隊通過長期科研攻關積累的高效率優化算法,對小行星探訪順序進行了優化,給出未來人類太空資源利用的清華方案。

競賽中,該代表隊一路領先,並在最後一週提出了更具創意的、更大規模的建造方案,將絕對優勢保持到了最後。

此次奪冠是清華16年磨一“劍”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