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光明乳業新帥第一仗:全國擴張踩油門?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黃興利 北京報道

在10月27日原董事長濮韶華因工作調動離職後,光明乳業在20天之後迎來了新一任董事長。11月16日,光明乳業發公告顯示,董事會選舉黃黎明爲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任期與本屆董事會任期一致。

不過,在董事長人選落定同時,光明乳業總經理也宣佈辭職,目前誰將接任總經理一職尚待揭開懸念。11月17日,光明乳業開盤走跌,當天收於14.25元/股,跌幅1.72%,總市值174億元。

總經理尚空缺

乳業“老兵”黃黎明在11月16日正式成爲光明乳業新舵手,而他已經是2015至今6年多時間裏光明乳業的第四任董事長。

此前在10月27日,光明乳業發佈公告稱,董事長濮韶華因工作調動,申請辭去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不到一個月後,光明乳業新一任董事長黃黎明走馬上任。

公開報道顯示,黃黎明曾任光明乳業副總經理,常溫營銷中心總經理,生產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光明牧業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總經理等職。2020年4月,黃黎明調任上海市糖業菸酒(集團)有限公司,出任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

在董事長人選敲定同時,光明乳業也發佈了總經理離職消息。光明乳業當天公告稱,董事會於2021年11月16日收到公司董事、總經理羅海先生的辭職報告。光明乳業稱,羅海因工作調動,申請辭去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總經理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等職務。羅海的辭職事項自辭職報告送達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對於此後的總經理人選,光明乳業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回應稱目前還暫無確認人選,一切信息以官方公告爲準。

在黃黎明接棒光明乳業同時,這一區域乳企業績正走上回升通道。光明乳業日前發佈的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光明乳業實現營業總收入220.57億元,同比上升17.68%;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4.45億元,同比上升3.06%。

作爲對比,伊利股份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達到850.07億元,同比增15.23%;淨利79.67億元,同比增31.82%。除此之外,蒙牛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59.05億元,增幅22.3%,歸母淨利潤29.47億元,增速143.21%。

從營收與利潤體量上來看,光明乳業與另外兩大巨頭有較大差距,如何加快業績增長,成爲擺在新一任董事長面前的課題。

擴張能否追平?

作爲“中國乳業第一股”,光明乳業在2002年上市時,營收就突破50億元,當年伊利和蒙牛的銷售額遠不如光明,三者曾一度被認爲是“中國乳業三巨頭”。但近年來,光明乳業在營收體量上逐漸與前兩強拉開距離。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日前對記者分析認爲,光明關鍵的問題在於整個品類聚焦在低溫,常溫這塊業務做得非常弱,也沒有奶粉品牌,整個產品線比蒙牛跟伊利要差很遠。另有行業人士對記者分析認爲,光明乳業的低溫奶產品近年來也受到新舊巨頭夾擊,除了蒙牛、伊利也在發力低溫產品外,包括新希望、君樂寶等乳企也加入戰局,光明的市場重點區域在華東、華南等市場,在全國其他區域的發展上還需發力。

面對國內乳業日漸白熱化的競爭格局,光明加快全國擴張已經是必選項。在光明乳業3月底發佈的2021-2025年戰略規劃中,提出將積極運用資本手段,加快全國佈局,構建行業競爭新格局。加快長三角等區域產業集羣建設,發展新的優質奶源基地和優勢區域市場。

在這一五年規劃下,光明乳業今年也有多個資本動作,重點指向上游擴張。

今年3月16日,光明乳業發佈非公開發行預案,擬申請通過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方式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19.3億元。其中,13.55億元用於牧場建設,5.75億元用於補充該公司流動資金。隨後在今年9月,這一非公開發行預案收到了證監會批覆覈准。不過,截止目前,光明乳業尚未披露這項非公開發行的最新進展。

與此同時,今年10月,光明乳業宣佈擬以約6.12億元的價格,收購青海小西牛生物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小西牛”)60%的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將成爲小西牛公司的控股股東。在光明乳業看來,本次收購完成後有利於完善公司在西部的奶源佈局、產能佈局、市場佈局,有利於公司提升優質奶源自給能力,提高產能,進一步擴大規模。

對於小西牛的收購進展,11月17日,上述光明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提及,目前一切都在推進中。對於新一屆管理層而言,在資本助力下加快全國佈局,也許註定是未來幾年的重頭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