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南懷仁(FerdinandVerbiest ,1623—1688):字敦伯,又字勳卿,比利時人,天主教傳教士。清順治十五年(1658)來華,派往陝西。順治十七年(1660)奉召入京,協助湯若望修曆法。後因湯若望案下獄,釋放後幽居北京。康熙七年(1668)覆被啓用,次年任欽天監治理曆法;十三年(1674)奉命製造六架銅製天文儀器,加太常寺卿銜;十七年(1678)著成《康熙永年曆法》32卷,加通政使司通政使銜;二十一年(1682)奉旨製造大炮數百尊後,晉升工部右侍郎。

南懷仁因精通天文曆法等西方科學知識,成爲康熙皇帝西學老師。曾繪製包括東西兩個半球的世界地圖《坤輿全圖》,發明利用蒸汽推動的自行車模型,參與中俄《尼布楚條約》簽署前期的外交翻譯工作等。著有《坤輿圖說》《 歐洲天文學》《 靈臺儀象志》《 神威圖說》等。康熙二十七年(1688),在京逝世,諡號“勤敏”,安葬在阜成門外滕公柵欄西方傳教士墓地。

重啓“西洋新法”

北京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矗立着一座深灰色高臺樣式的古建築。它就是明清時期的皇家天文臺(今稱北京古觀象臺)。遠遠望去,依稀可見臺頂上陳列的天文儀器,其中大部分儀器都是南懷仁設計和督造的。

南懷仁畫像

清順治十四年(1657),南懷仁離開家鄉比利時,在葡萄牙里斯本碼頭登船遠赴中國,次年抵達澳門。順治十七年(1660),他奉詔入京,成爲欽天監監正湯若望的助手,開始參與清廷的天文曆法工作。

順治二年(1645)以前,中國通用的歷法是由元代《 授時歷》改編的《大統歷》以及阿拉伯傳入的《回回曆》。隨着時間的推移,天象預測開始出現誤差。湯若望在《 西洋新法曆書》中引入了歐洲先進的天文學系統,能使天象等的預測結果達到更高更穩定的精度水平,贏得了清廷認可。《西洋新法曆書》被編製成《時憲曆》頒行天下。

西洋新法移植到中國時,遇到很多阻力,清廷守舊派就對西洋曆法發起過猛烈攻擊。康熙元年(1662),新安衛官生楊光先依仗4位輔政大臣的勢力,詆譭天主教和西洋曆法,稱其“潛謀造反、邪說惑衆、曆法謬誤”。曆法之爭爆發,導致西洋新法被廢。康熙四年(1665),湯若望等人被判凌遲,欽天監官員大換血。南懷仁不顧自身安危,爲已經中風癱瘓的湯若望辯護,後因京師地震,湯若望被赦免。

康熙六年(1667),康熙皇帝臨朝親政。此時湯若望已經因病去世一年,欽天監依據舊曆編制的歷書差錯逐漸顯現。第二年,南懷仁上疏指出舊曆書不合天象。康熙皇帝覺得此事關係國家要務,就下令實地觀測正午日影長度加以驗證。三次的觀測結果,南懷仁推算全部正確,清廷開始意識到楊光先等人在學術上不堪勝任。

康熙八年(1669),南懷仁又一次上疏指出現行曆書中的閏月、春分、秋分等設置有誤。康熙皇帝再次下令測試立春等節氣,以及太陰(即月亮)、火星和木星的運行情況。結果再次證明,南懷仁的計算準確無誤,合乎天象,西洋新法優於傳統曆法。於是,康熙皇帝罷免了楊光先,任命南懷仁爲欽天監監副,但南懷仁以感念帝恩不圖回報爲由辭謝不就。因其情真意切,康熙皇帝只好不授其實職,後改任“治理曆法”。

在南懷仁等人的努力下,西洋新法被重新啓用,湯若望冤案也得以平反。康熙皇帝對南懷仁的學識頗爲認可,又將預測未來一兩千年曆表的任務交給他。南懷仁與欽天監官員在湯若望等人編制的《二百年曆表》的基礎上,編纂了一部32卷的《康熙永年曆法》。這部曆法推算了2000年內日食、月食以及行星運行的位置,設有日躔表、月離表、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和交食等篇章。曆法交康熙皇帝御覽後,南懷仁又得到新的封賞,被加封爲通政使司通政使。

《康熙永年曆法》書影

除了修訂曆法,南懷仁還製造了六架天文儀器,在中國的天文觀測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續製造天文儀器的故事,請大家繼續關注下期。

文章引自:《國際友人在北京》,北京出版社2020年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