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個月漲粉200萬,72歲退休教授爲何迅速走紅?

記者:任思雨

用鐵鍋模擬“中國天眼”、用漏勺演示法拉第籠、用掃帚講解宇宙射線……你見過這樣的硬核科普嗎?

最近,72歲的同濟大學退休教授吳於人火了,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百萬粉絲親切地叫她“吳姥姥”,因爲她常常能通過一個個有趣好玩的實驗演示,讓看似高深難懂的物理知識變得簡單生動起來。

“就好像一頭撞進了大觀園裏的劉姥姥,我是在科學世界裏處處感到新鮮、處處感到好奇的吳姥姥。”吳教授表示。

吳姥姥的神奇“玩具”

灰白的短髮、常穿一件多功能馬甲、新奇的實驗、簡潔而利落的發言,這是網友對吳於人教授的第一印象。

她喜歡說的一個詞是“好玩”,人們想象中的物理科普,是複雜的公式、高大上的實驗器具;但吳姥姥卻總能掏出五花八門的“玩具”,其中還有很多是日常可見的生活用品:漏勺、塑料管、吹風機、晾衣架,甚至雞蛋、花生……

就連大家熟悉的打乒乓球、轉硬幣,她都能開發出不一樣的玩法,再向大家科普這背後的物理學原理。

“玩具”雖小,可要展示的知識卻絕非小兒科。比如,太空中的宇宙射線軌跡長什麼樣?只見吳姥姥微笑着拿出了一把掃帚,手從掃帚柄劃到末須端,宇宙射線的軌跡就像掃帚一樣,從能量集中到漸漸減弱、分散。

當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吳姥姥講解火箭飛上天是靠高壓氣體的反推作用,光吹氣球演示還不夠,她又拿出礦泉水瓶注入液氮做實驗,倒轉過來的瓶子拖着長長的白汽,“咻”一聲就飛沒了影。

在演示“中國天眼”時,她直接端出了一口鍋:“FAST像一口大鍋,大到什麼程度?如果這個鍋裏裝滿了茅臺酒,全世界每人可以分到4瓶。500米口徑的FAST又像一個朝天看的眼睛……將來如果有外星人聯繫我們,最早發現的可能就是中國的FAST。”

很多抽象複雜的物理知識,經過吳姥姥一番生動的演繹,都變成了好玩的事情。評論裏,常有家長說要帶孩子一起看,還有網友自發總結起姥姥講的知識點:“全網最高級別家教。”“上學時要有這樣的老師,肯定特別喜歡物理!”

“不刷題”的祕密

初看吳姥姥視頻的網友,會對她的網名感到好奇——“不刷題”。

退休之前,吳姥姥曾在同濟大學擔任物理演示實驗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在她看來,物理學是很有趣很有用的一門學科,但是有的學生卻並不喜歡,因爲“被考怕了”,她希望自己能做點什麼,帶來一些改變。

2007年,吳教授在同濟大學的支持下,上海市科委、教委指導和資助下創辦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基地同濟大學物理實踐工作站,但成立四個月,工作站僅接待了600多名中學生。有些家長聽聞“跟考試關係不大”,便打了退堂鼓。

如今有趣又熱鬧的短視頻背後,是吳教授和團隊成員多年來嘗試、探索的結果。做青少年物理科普這件事,她已經堅持了十六年。如何將複雜的原理轉換爲通俗易懂的語言,吸引更多孩子參與科學實驗,找回科學探索的純粹樂趣,一直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前幾天的一場直播中,吳教授表示,不刷題不等於不做題,“其實我提倡的是要把物理學透。興趣是第一位的,只有你有興趣纔會有動力,而這樣的興趣培養不僅需要青少年努力,也需要家長和老師動動腦筋。”

短視頻,新講臺

2018年,已經退休的吳於人教授和學生關大勇牽頭,聯合十餘位教授、博士成立了“不刷題俱樂部”,同年4月,他們開始更新抖音賬號“不刷題”,將科普的目標放到了更大的平臺。

用短視頻科普,要在短時間內講清楚、讓大家感興趣,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一條一分多鐘的視頻,拍攝製作最少要好幾個小時,甚至需要1-2天。從選題、腳本到實驗,吳教授常常是親力親爲,有時碰上不知該怎麼通俗解釋的原理,她還會跑去和其他老教授討論。

在這些短視頻裏,她的實驗更加貼近生活,也更貼近當下的熱點,比如講解一幅金字塔投影的畫哪裏畫錯了,驗證海螺殼能否傳遞海邊的聲音,解釋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複雜系統”是什麼……

“姥姥”的名字,原本源於生活中晚輩對吳教授的稱呼,過去帶過的女學生成家有了孩子,習慣叫她姥姥,而現在,這個親切的稱呼延續到了網絡,她表示,“我覺得自己是吳姥姥進科學大觀園,永遠對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從今年7月到現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吳姥姥在短視頻平臺漲粉超過了200萬。

吳姥姥說,自己的夢想是推動全民“大學”物理,這個“大學”有兩層含義,一是希望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二是希望大家能夠接觸到包括基礎、應用、科研等在內的物理全貌。

“這段時間,媒體、網友都很關注我,我覺得有點意外,對我來說,我覺得這就是我應該做的一點小事。”在吳姥姥看來,做科普是自己的責任,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物理的魅力,領略到科學世界的樂趣,這些努力就都是值得的。

微博熱議

吳於人微博回應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