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藝術家郭海平爲了拓展人精神和藝術的邊界,他將自己的藝術探索轉向了特殊的羣體“精神疾病患者”的身上,懷揣着對極端狀態下藝術作品的探究心理開始了自己的藝術實踐。而這些被人們定義爲“病人” 的人,在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情況下產出了大批優秀的作品,不僅如此,三個月的自由創作,也讓這些參與體驗的“病人”精神健康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1945年,法國藝術家杜布菲率先將這種不受外部文化經驗干擾的自發創作的藝術稱作“原生藝術”。

楊旻 《無題A0928》 38×26cm

隨後,郭海平在南京創立了南京原生藝術工作室,工作室開始常態化運營,希望能夠爲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一個長期進行藝術創作的場所和環境。彼時,“藝術治療”在國內還處於起步階段,對於畫畫能治病,大多數人仍表示懷疑,更不會相信沒有接受系統科班教學的精神障礙患者能夠創造有藝術價值的藝術作品。最開始,很多服務對象及其家人對設在社區的原生藝術工作室的期待不過是“有個去處、有點事做”罷了。

精神障礙患者這一羣體的長期被污名化,導致社會對於他們的容忍度和接納程度都是極低的,從精神病院出來的他們在社會上的生存環境用“惡劣”來形容並不爲過。甚至由於精神病院牀位的緊張和空缺,那裏也不是一個可以隨時接納他們的去處,患者們只能被迫待在家裏,但是這類羣體的家庭揹負着巨大的壓力,很難爲他們創造一個適合他們療養的環境,不過是兩看生厭而導致矛盾激化升級從而使患者病情加重的惡性循環。於是工作室作爲第三方平臺,免費接納了他們,患者和家屬都有了一個喘息的空間。

隨着實踐的不斷深入,在這裏從事藝術創作的一批精神障礙患者們很快便創作出了大批被認可的優秀作品、精神狀況明顯好轉。工作室成立一週年,工作室的業務主管部門南京市殘聯就爲工作室舉辦了一個“共建我們精神家園——南京社區原生藝術作品展”,該展覽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包括醫學界和心理學界的關注。不需要學習、經驗、技巧的原生藝術,給人帶來了預想不到的驚喜,它呈現的良好的治療效果也讓大家感到十分意外。至此,原生藝術治療在中國本土的實踐中作爲一種新型療愈方式開始被社會各界支持並得以孵化。

陳寶桂 《“觸摸驚心”的面罩》 38×26cm

南京原生藝術工作室爲服務對象所提供的原生藝術治療手段基礎的模式是:工作室在工作日早9點至下午5點全天免費開放,他們可以選擇任意時間段到工作室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也可以自主選擇在工作室待的時長,在工作室內,他們不需要學習,不會被強制要求做任何事,只要遵從自己內心的意願自由創作即可,如果有特殊情況,工作室也會爲他們提供畫材,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在家裏進行創作。治療師們不會對服務對象的創作主題和內容進行指導干預或限制,不會要求他們遵循過於嚴格的時間規則,頗有些“無爲而治”的意味。然正如老子《道德經》中的“無爲而無不爲,有爲而有所不爲”,治療師們本着順應他們本能和天性的理念,不對他們進行過多的干預,相信服務對象自身的創造性潛能,他們也因此創造了許多奇蹟。

原生藝術治療手段突破了傳統治療手段時間、空間上的死板設定,使得患者們有了很大的自主權,在工作室內,精神障礙患者們被稱作“原生藝術家”,這種最基本的身份認同使得他們能夠找到自我的位置。這些都極大地調動了患者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薩特現象學的存在論就是採取人存在的絕對主動性立場的一種實存哲學,正如他自己所肯定的“人存在的絕對主動性對於客觀世界具有實存的優位”。而傳統治療手段中往往忽視患者自身的這種主動性,反而將患者定義爲“需要被救治的人”,不斷標籤化,對患者進行多種手段的干預,患者處於被壓抑的被動狀態,雙方在不同等的關係下共同工作。而這也是常規心理諮詢中諮詢師和患者的匹配度普遍較低的原因之一。

牙牙《窗戶 小鳥 馬路》 38×26cm

同樣,表達性藝術治療雖然也藉助了藝術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但更多時候中國藝術治療師在應用這些方法時只是把藝術當作一種依附於心理學的心理測量、意象投射等工具,而忽視了藝術創作本身的治療作用。同時表達性藝術治療作爲一個由西方傳入的心理治療手段,在進入中國時並不完全適合中國人,因爲中國人更感性,他們也難以像西方人那樣依賴心理學,尤其是中國目前尚未健全的心理治療體系,這些原因都不足以支撐表達性藝術治療在中國得到很好的應用。或許,一場有主題的藝術活動在帶領者的引導下,參與者可以得到還不錯的體驗,但是當活動結束後他們迴歸到社會中,沒有國外那種相應的支持體系,治療效果很難保證。同時,表達性藝術治療是以結果爲導向的,而原生藝術治療則更爲重視過程,患者的好轉及改變是自然產生的,所以我們稱原生藝術治療自我修復性的自然治療。

與將醫學和心理作爲評價標準體系的表達性藝術治療有所不同的是,原生藝術治療更爲注重自然賦予人類的智慧。而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文化不謀而合。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裏的自然指“自然而然”,唐時《本際經》曾道“自然而然,不可使然,不可不然,故曰自然”。道家文化崇尚自然、不干預,而應敬畏、順應大道,旨在關注其迴歸本真的狀態。如果說老子的“道”關注的是宏大的宇宙意志,莊子則更爲推崇個人精神的自由。一篇《逍遙遊》,羨煞許多人。莊子的“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更是道出人本就不應該爲了一個統一的標準而活着。只是可惜,“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文化對於今天的國人而言,由於顯得過度概念化,才導致了後來的逐漸被人淡忘。而原生藝術在道家文化的主旨上,利用藝術爲媒介豐富了個人的體驗,是對道家文化的一種補充。

祁文 《無題CO802》 26×38cm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也從道家文化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實現了自己生命中關鍵性的超越。在這個過程中,自發創作的曼陀羅繪畫對於完善他的心理學理論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榮格說“人是無邊世界的映像,由於人的語言並不完備,用圖像來講述靈魂是可行之道”。他在《紅書》一書寫道:“我追尋內在圖像的那些年是我此生最重要的時光。其他一切皆由此出發。這本書就始於那時,在那之後的枝枝節節幾乎無關緊要。我的一生就是闡釋從潛意識中迸發出的那些意象,它們像一條深不可測的河流在我的內心氾濫,幾乎要毀滅我。這些已經超出我的一生所能承載的。後來的一切不過是外在的現象、科學的闡述與生活的融合,而包孕一切的神奇開端就在那個時候。”

雖然榮格的“自性化”和“積極想象”等理論也可以爲原生藝術治療實踐提供重要的學術支持,但本質上我們更希望原生藝術治療實踐能夠超越任何理論的束縛,讓它真正聽從人內心自然的呼喚,只有這樣,原生藝術治療實踐纔有可能真正成爲給我們帶來福音的療愈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原生藝術也是屬於世界的,或者說它是一種超越不同民族和區域文化界線的自然對人類的關懷。當然,欲想獲得更多,還需要與自然建立更加深入的聯繫,對此,原生藝術則可以做出重要的貢獻。

轉自:藝術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