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豐田受缺芯影響產量下滑 iA5被指暗中“鎖電”續航驟減100公里

原標題:羊城對話六大車企CEO:“缺芯”雖痛、前景可期

11月19日,2021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開幕。疫情反覆下,今年的廣州車展雖然也熱鬧,但終究留下了些許遺憾,部分車企缺席展位,一些以往會在車展期間與業內密集交流的車企人也被阻在了半路。

車展一年一度,今年過去,明年還會再來,但關鍵的是,汽車市場有沒有在變好。今年或許可以給予這個問題一個肯定的答案,疫情儘管沒有離開,但汽車市場已經持續回暖,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在各大“新老勢力”的努力下,今年這一細分市場可謂“爆發”——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38.1萬輛,同比大幅增長176.6%。

這是不少人始料未及的結果。就在去年4月,政策層面還認爲新能源汽車尚不能真正被市場接納,特意將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延長到了明年年底。而現在,隨着越來越多的車企與品牌都推出相當有亮點的新能源車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提升,補貼更像是在起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

不過,挑戰與機遇並存。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背後,汽車產業也面臨着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供應鏈難題,尤其是芯片短缺,直到現在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着很多車企的生產節奏,汽車市場難得地出現了相對普遍的“供不應求”現象。

與此同時,在新能源汽車走向市場的過程中,新模式、新生態也漸成趨勢。過去幾年特斯拉是唯一一家採用直營模式的車企,後來國內造車新勢力蔚來等加入其中,而近兩年來,很多傳統車企如沃爾沃、上汽大衆等也開始試水直營或者直銷,直接面向用戶會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行業標準正在提升,現在還沒有入局的車企開始面臨真正的取捨。

廣州車展期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圍繞芯片短缺、新能源汽車佈局以及渠道模式變革等熱點話題,分別對話了廣汽、沃爾沃、奇瑞捷豹路虎、戴姆勒、上汽奧迪、上汽大通等車企的高層,解讀機遇與挑戰並存之下汽車產業的破局之道。

“缺芯”之痛仍在延續

《21世紀》:目前的芯片短缺問題會產生多大影響?今年銷量目標完成度如何?

曾慶洪:完成今年的挑戰任務是有困難,但基本目標可以實現。去年完成了203萬輛,今年1-10月份,已經有168萬輛了,現在還剩30多萬輛。這兩個月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今年的基本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但是很辛苦。

唐仕凱:芯片短缺是全行業的挑戰,包括中國市場。對於梅賽德斯-奔馳的中國業務而言,今年上半年相關影響並不明顯,三季度影響有所顯現,現在還在持續,希望未來能進一步緩解。但目前芯片形勢對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的電動化戰略沒有影響。

馬振山:根據推算,中國汽車市場的芯片短缺率在20%左右。但市場還有一種恐慌性邏輯,有的囤貨,有的高價收購,形成爭搶,這很不合理。芯片短缺預計明年上半年之後就會有所好轉。奇瑞捷豹路虎也在積極協調,保證生產。

《21世紀》:如何應對芯片短缺問題?

曾慶洪:現在我們的過線車不少。30萬輛車沒有芯片,我照做,等有芯片回來,週六、週日甚至半夜回來都要組裝。現在什麼辦法都採取了,保證今年基本目標實現。

除了缺件過線,還有國產化替代。芯片有幾大類,包括控制芯片、功率芯片、儲存芯片等等,真正影響到我們的是控制芯片,這主要包括EBS、MTC、TCC,就是發動機控制系統、剎車控制系統。安全是車的大事,芯片不是一天半天就可以做出來的,我們可以進行部分替代。

我們還跟很多廠家訂了3年的合同,3年裏可以有20%-30%的浮動。

另外國內的汽車協會也在做(合作),希望通過行業這塊來解決。廣汽現在投了粵芯、地平線,接下來還有廣東半導體產業集團。做芯片一定要有戰略,長遠的措施、短期的措施,我們都會做。

袁小林:在芯片的事情上,我們認爲這是比較正常的短期的挑戰,長期則不會有什麼影響。有人會問一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問題,芯片以後永遠短缺了怎麼辦?我覺得對這個問題的一切回答都要基於一個前提,你一定要相信商業是人類發展到現在產生的最偉大的一種模式——如果沒有流通,沒有交換,人類不可能達到今天這樣的“地球村”的水平。只要全球的需求是確定的,流通是開放的,就很難存在通過商業長期無法解決的問題。

馬振山:事物是有周期規律的,芯片不會一直處於短缺狀態。短缺會激發投資,也許三年後芯片將產能過剩。

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爲核心

《21世紀》:如何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在新能源汽車產品方面有何規劃?

曾慶洪:國家的發展規劃很清楚,2025年20%的新能源汽車,2035年50%的新能源汽車。也就是說,2035年還有50%的傳統燃油車。可能發展會快一點,提前5年、3年。但是中國能源的結構應該是多元化的,更加安全。廣汽現階段還是以純電跟混動爲核心,說實話現在最成熟的、最符合使用環境的就是混動、PHEV,國家還是應該支持。

郝景賢:未來我們會加速新能源化的進程。在每一個細分市場,我們都有純電、混動和氫燃料三條技術路線的技術儲備和產品研發,並面向全球市場,推進到旗下全系產品中。在2025年,上汽大通MAXUS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要超過40%,相信後續比例還會進一步提高。

《21世紀》:如何理解傳統豪華品牌的電氣化發展?

馬振山:一個品牌的電氣化,不要用5個月的時間來考量,要用5年甚至是10年、20年來看。例如,傳統豪華品牌車型的外觀設計都是漸進式演化,這是出於品牌發展的角度考慮,堅持家族特徵,每次變化都是一種演進。

電動汽車帶有極強的科技屬性,而很多豪華品牌都還是技術領先的思維,過於強調電動車產品與傳統燃油車相似的調性,這就造成一些傳統豪華品牌的電動車型並沒有受到市場的歡迎。我認爲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之一。

唐仕凱:電動化和智能互聯趨勢下,在豪華定義方面,先進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會越來越重要。無論在哪個時代,豪華都意味着與衆不同,這包括卓越的安全性、舒適性,精湛的工藝和設計,以及易用的智能人機交互系統。

賈鳴鏑:電動車和燃油車用戶,其實在很多用車屬性方面是相通的。我個人認爲,目前中國電動車市場發展比較快,主要還是由政策紅利驅動。大家對於第一臺電動車,更多還是把它當成代步工具。對於豪華品牌來說,打造的一定是體驗升級。

大家都在嘗試,如何接住電動車升級的用戶,我們預計2025年豪華車裏面電動車佔到40%,2030年會超過70%。在短短的三到四年內,積累足夠多對豪華電動車有需求的用戶,經驗很重要。在具體的運營上,還是要找到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包括對品質、豪華均值的確保,容不得萬分之一的小瑕疵。

渠道變革“舍”與“得”

《21世紀》:採用直營/直售、代理制的品牌越來越多,怎麼看待這幾種渠道的優劣勢,未來是否會嘗試新的渠道模式?

袁小林:直售模式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了,大邏輯就是統一定價,不講價。其實這個概念並不新鮮,但是從想法到具體落地,再到對某一種領域產生影響要經歷很長的時間。如今數字化技術發展、消費習慣改變,直售已經變得水到渠成。

未來採用哪種模式並不是最核心的問題,核心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務用戶。在當前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直售是更好地連接企業與用戶之間的方式,當然這其中還有很多需要摸索的地方。

馬振山:捷豹路虎目前仍將堅持傳統的4S店經銷模式。我一直認爲,4S店經銷模式是歷史演變的結果。對於汽車行業來說,這樣的模式是因,而不是果。

我們有一些經銷商投資人,動因完全是出於對捷豹和路虎品牌的熱愛,他們酷愛這樣的品牌,因而並不完全是基於對銷量和利潤的考量才投資。這是與一些日常家用汽車品牌完全不同的情況。

當然,我們也會考慮未來進行一些新的嘗試,例如體驗店、直銷等,直銷在一些車型上可以嘗試。同時,我們也非常注重平衡投資人的利益。

賈鳴鏑:上汽奧迪在中國,希望提升整個品牌的定位,這是一個使命。提升品牌必須有很多不一樣的做法。比如,一汽奧迪那麼多年積累了很多好的財富,但也有一些大家不太滿意急需改進的地方。所以我們就是繼承發揚,把好的方面繼承下來,比如說它的品控,同時基於用戶的更多需求,我們再進行改進,比如原來在新車購買體驗上,議價環節,我們用直銷方式來解決掉。

目前沒有人對統一售價提出異議。原來客戶80%的精力花在議價上,現在只需要享受服務體驗。很多用戶在意的不是價格,而是信任,這對購車體驗非常不好。現在大家不需要有這個疑慮,因爲價格就是全國統一的,市場發生波動,主機廠會做價格調整。

對於代理商而言,他原來所有的定位(都在銷售),都是介紹產品,沒有時間做用戶體驗。現在管家主要的工作是服務好客戶,其實過於關注價格的可能不是準確的豪華車用戶,豪華車用戶對體驗的要求一定是比較高的,這可能是一個升級的過程。就像我原來住酒店,只要是五星四星的,住進去就很好了,現在酒店沒有一個管家給我服務,還要我自己打電話叫車,肯定不夠。

(作者:彭蘇平 編輯:張若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