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曾仰琳 張靈霄(實習)

“逐張清點。”

“你今天就是尿在櫃檯裏,也得給我把事兒給辦了。”

做過三年銀行櫃員的脫口秀演員House,在舞臺上惟妙惟肖地演繹這一職業的日常。

他調侃道,銀行櫃員的生活猶如蹲監獄:“我一進去,身後的大鐵門鎖上了。給了我一套行服,一個編號,每天就過着在封閉的空間裏被攝像頭環繞的生活。喫飯、喝水、上廁所都要打報告。”

講段子或多或少存在着誇張的成分,但不可否認的是,銀行櫃員已經不如多年前那麼喫香了。

收入高、工作穩定、體面且清閒,這曾是老一輩對銀行櫃員的完美印象,然而作爲銀行基層一線員工,在智能櫃檯遍佈網點,撤銷現金櫃臺已經是大勢所趨的當前,銀行櫃員的“鐵飯碗”正在被打破。

“金融服務無處不在,就是不在銀行網點。”澳洲作家布萊特·金在《銀行4.0》這樣預言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未來。

傳統銀行實體網點在數字化大潮下走向“沒落”,未來該如何轉型和創新?銀行櫃員到了該退場的時候嗎?

“你今天從銀行辭職了嗎?”

“你一個學財務的,竟然不懂這個?”一聲呵斥從廣州某股份行支行的半封閉式櫃檯中傳出。

在界面新聞記者跟隨銀行櫃員小安工作的一天裏,這已經是第三個衝她發火的客戶。

這位客戶在辦理銷卡業務後,因爲無法打印銀行流水,便大聲衝她吼了一句,最後在銀行領導的安撫下,情緒才得以平復。

“社會上奇奇怪怪的人真多。”小安表示,剛開始工作遇到不講理的客戶還會覺得有些委屈,但現在已經習慣。前兩天,她還遇到一個客戶,因爲等待時間太久,居然報警了。等警察趕到的時候,客戶的業務剛剛辦完。“警察都笑了。”

小安在2019年通過校招進入這家股份行,在櫃員崗位上一呆就快兩年了。

“累”是她工作完一天後最大的感受,“每天做的是同樣的事情,簽約、存取錢、對公開銷變更。回家後就報復性玩手機到深夜,週末也不想動,因爲工作的時候有攝像頭盯着你的工位,不能玩手機。”小安說。

在銀行工作這兩年,她見證了所在銀行的校招名額減半、身邊同事相繼離職。這份媽媽所希望的“穩定、不太辛苦”的工作已經換了模樣。

面對數字化帶來的衝擊,在銀行工作了3年零9個月的文文選擇跳槽。

她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主要是考慮薪資,其次是不太看好銀行基層員工未來的職業發展。

2016年本科畢業後,文文通過校招的層層篩選,進入某國有大行位於佛山市的分行,端上“鐵飯碗”。她從櫃員崗位做起,此後擔任過大堂經理、網點後勤和理財經理等崗位。

文文坦言,櫃員壓力與日俱增,除了進行最基礎的櫃面服務,還需要面對信用卡、理財、基金、保險、ETC、POS機等營銷壓力。因此,她申請輪換了幾個崗位。

“離開不是因爲工作時間長(早八晚七),不能隨意上廁所,不能按時喫飯,沒有午休,以及頻繁的開會和考試,而是因爲我做這份工作沒有成就感。”網友小巴在微博上感嘆,這條帖子獲得多位同行稱是。

她寫道:“沒有人認同、理解我的工作。我兢兢業業爲客戶辦理業務,生怕出錯,一上午連水都喝不上一口。客戶說我’辦得慢,讓他等久了’、‘坐在裏面吹空調,舒服吧’、‘你們這些工作人員就知道磨洋工’,主任說我‘只知道辦業務,也不知道營銷’。”

在微博超話“你今天從銀行辭職了嗎”裏,每天都有銀行員工發帖吐槽工作的不順心經歷,其中大部分是銀行櫃員,並戲稱“獄友”。關注該超話的粉絲共3.1萬人,5.3萬個帖子的合計閱讀量達到3億。

數字化浪潮來襲,銀行櫃員大撤退

銀行櫃員的離開或轉崗,是當前數字化浪潮下銀行轉型的必然結果。

界面新聞了解到,自2015年起,多數銀行開始網點智能化建設,智能櫃員機入駐銀行網點替代了部分屬於櫃員的工作。

界面新聞記者根據中行、建行、郵儲銀行等國有大行年報統計顯示,5年來,中行和郵儲銀行的智慧櫃員機數量均實現“爆發式”增長,建行則呈現穩步增長趨勢。

圖:中行、建行、郵儲銀行智能櫃員機數量(來源:界面新聞記者據各銀行年報整理)

與此同時,隨着手機銀行渠道的建設,銀行業務的離櫃率正逐漸走高。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2016年至2019年銀行業的平均離櫃率分別爲84%、87.58%、88.67%、89.77%。2020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3709.22億筆,同比增長14.59%;離櫃交易總額達2308.3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8%。

圖:2017年至2020年銀行離櫃交易額(萬億元)(來源:中信建投研報)

離櫃率走高的同時,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的交易量也日益增大,手機銀行用戶數量也逐漸遞增。

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銀行業平均電子渠道分流率爲90.88%。其中,手機銀行交易達1919.46億筆,同比增長58.04%,交易總額達439.24萬億元,同比增長30.87%;網上銀行交易達1550.30億筆,交易總額達1818.19萬億元,同比增長9.68%;電話銀行人工處理來電8.62億人次;人工電話平均接通率達93.04%。

另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工農中建郵儲等五家國有大行近5年來的手機銀行用戶也逐年升高。以中國銀行爲例,該行2020年手機銀行用戶數2.11億人,較2016年漲了124.5%。

圖:工農中建郵儲五家銀行近5年手機銀行用戶數(來源:界面新聞記者據各行年報整理)

智能櫃員機的進場和手機銀行的普及,也意味着越來越多的櫃檯被壓降,櫃員面臨轉崗。文文在銀行工作的第一年裏,就見證了所在銀行網點從6個“高櫃”縮減到2個“高櫃”。

在銀行網點裏,辦理現金業務的櫃檯,即玻璃櫃臺裏辦理業務的櫃員,被稱爲“高櫃”,在營業廳開放式的櫃檯辦理對公業務的櫃員,被稱爲“低櫃”。

據文文回憶,自網點引入智能櫃檯後,她所在的國有大行的櫃員配置就縮減成了2個“高櫃”和2個“低櫃”,其餘櫃員被轉崗,大多數轉去從事營銷崗位。

“現在銀行越來越重視營銷,這也導致營銷崗成爲櫃員行內轉崗的主要方向,營銷崗位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內卷也越來越嚴重。”文文表示。

小安也在準備申請轉崗,兩年輪崗的時間快到了,櫃員的工作將交接給新人。在她看來,櫃員工作雖然枯燥重複,但其他崗位的壓力會更大,尤其是理財經理類的營銷崗位。“底薪很低,拿到多少全靠績效。”

郵儲銀行2019年年報披露的一組數據印證了櫃員轉崗情況。當年,該行累計壓降臺席8515個,優化櫃員5395人,其中3567人調整至網點營銷團隊。

除了轉崗外,離職是銀行櫃員們的另一個選擇。

中信建投研報數據顯示,僅在2021年上半年,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四大國有銀行對比年初分別減少了10000人、4919人、3490人及3916人,這其中大部分來自於網點前臺櫃員的減少。

界面新聞記者據農行年報統計,5年來,該行櫃員人數從2016年的14.8萬人銳減至2020年的8.3萬人,櫃員人數佔全行員工的比重也從29.7%下降至18.1%。

圖:農業銀行5年來銀行櫃員人數和佔全行人數比重(來源:界面新聞記者據該行年報整理)

文文後來成爲一家財富管理公司的講師,小巴則去一家建築公司擔任行政兼出納崗。界面新聞記者瞭解到,多數離開銀行的櫃員還是從事金融行業,例如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或財富管理公司,或者是擔任公司財會崗位。而在職的銀行櫃員則多數會轉崗到事務性崗位、營銷服務類崗位,或轉崗爲理財經理、客服經理等。

未來的銀行網點長啥樣?

櫃員崗位減少勢不可擋,將給銀行帶來什麼影響?銀行網點的轉型方向在哪裏?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認爲,需加強員工的培訓,推動櫃員轉型。銀行的數據化、金融科技領域對於人才都有非常強的需求,需要適當對以前從事傳統業務的員工進行培訓,讓他們具備從事其他崗位的能力,引導他們轉崗。銀行可以加大對營銷崗位、投資服務崗位的資源傾斜。

“銀行要想推進櫃員轉型,必須從釋放櫃員入手,引導釋放出的櫃員逐步向服務營銷轉型。”一位國有大行華南某分行行長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銀行在減少櫃員數量的同時,還應調整好當前現有人員的分工架構,升級操作系統,優化業務流程,爲櫃員創造良好的專業的環境,以應對多樣化的客戶需求。

該行長進一步指出,銀行還應優化櫃員產品銷售績效分配。績效考覈是引導櫃員向 “零售+服務”轉型的重要保障。結合零售客戶經理制建設和客戶分層管理工作要求,對符合個人資質條件的櫃員,賦予其相應的零售產品銷售權限,視合理提高櫃員產品營銷積分系數,激勵引導運營人員主動營銷,多勞多得,提高營銷收入在運營人員總收入中的佔比。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向界面新聞表示,櫃員離職潮一方面說明,銀行需要加快線下智慧網點建設以補齊櫃員職能的空缺,爲客戶提供服務;另一方面也體現出與客羣面對面溝通的機會正在逐步減小,如何維護客戶關係,尤其如何服務不擅長使用數字化手段的中老年客戶,亦是銀行所面臨的挑戰。

“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只對銀行的崗位設置產生影響,對銀行產品形態、服務模式、業務流程、組織架構都有非常大的影響。銀行櫃員崗位減少的趨勢是不可逆的,與此同時,銀行的網點數量也會越來越少。”一位互聯網銀行的副行長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2018年至2020年中國銀行網點連續三年下滑。2021年上半年,銀行網點數量減少的趨勢仍在持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的網點數量除工行小幅增加了23個以外,農行、中行及建行分別環比減少94個、31個和85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商業銀行爲對象收集的數據顯示,在約100個國家裏,近10年銀行營業網點數量減少14%。在歐美國家和韓國,銀行網點削減趨勢正在逐步加快。

布萊特·金在《銀行4.0》中預言數字化對銀行的衝擊有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網銀時代,客戶通過網銀辦理業務,線下網點的部分職能轉移到線上;第二階段是移動時代,除了取款之外,客戶可以在手機上完成ATM機上的所有業務;第三階段是移動支付,銀行卡和現金都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移動支付類產品;第四階段是金融服務,物理網點逐漸消失,銀行不是某個地方,而是一種金融行爲。

在布萊特·金看來,今天的銀行業必須要從傳統的網點提供產品轉向提供體驗。

中信建投研報則指出,當前銀行網點依舊重要,仍然有很多客戶對物理網點具有偏好。此外,物理網點在複雜業務處理、線上線下渠道打通、生態場景融合的角度仍然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角色。

對於銀行網點轉型的展望,上述研報進一步闡述,風險最小的轉型方式就是利用渠道優勢承擔平臺類服務業務,例如連接政府、社區和客戶,或者基於某一類特定場景(如汽車)連接上游企業與下游客戶。在這種模式下,銀行網點可以更好“聚類”客羣,結合自身的業務有效轉化客戶。

智慧網點模式下,銀行線上與線下的融合(OMO)非常關鍵。網點仍然應該利用線上平臺的流量拓展“走出去”,互聯網時代下, “酒香也怕巷子深”,銀行網點也需要互聯網流量轉化的加持,來實現網點生態場景的良性循環。

(界面新聞實習生馮賽琪對此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