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 妍

近期銀保監會積極推動養老理財“四地四家”(工銀理財在武漢和成都、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在深圳、光大理財在青島)試點工作。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已經相繼披露,首批試點養老理財產品已報備,將很快正式發行。《證券日報》記者致電招行光大銀行,瞭解試點計劃最新進展,截至11月30日記者發稿前,光大理財、招銀理財尚未披露進展情況。

此前,部分銀行曾發行過養老理財產品。那麼,此次養老理財試點產品與之有何不同?投資者又該如何選購?

首批試點機構

養老理財產品將發行

中國銀保監會9月10日發佈《關於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下稱《通知》)稱,結合國家養老或金融領域改革試點區域,選擇“四地四家機構”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其間單家試點機構養老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限制在100億元以內。

目前,大部分試點機構已“劇透”產品最新進展。據記者瞭解,首批試點機構大多隻推出一款產品,投資期限普遍設定爲五年期,風險等級定爲中低風險。而在產品設計、功能、產品投資方向以及具體要求等方面,各家銀行均有所不同。

“首隻養老理財產品預計12月4日正式問世。”工行武漢某支行網點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道,此次發行產品爲五年期限封閉運作產品,業績基準利率在4.8%至8%之間,個人客戶購買上限爲100萬元。另外,可以申請提前贖回(僅在患有重大疾病的情況下);產品成立滿兩年後,每年一次現金分紅。

《證券日報》記者從建行深圳某支行網點處瞭解到,首批發行產品特設提前贖回、分紅條款。患有重大疾病以及購房投資者可以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申請提前贖回;次年開始按月分紅。

上述網點的客戶經理表示,建信理財首隻養老理財產品預計12月3日或4日發售,業績基準利率約6%,首期發行20億元,個人客戶購買上限爲300萬元,額度有限,目前可以預約登記產品擬購買額度。

此外,招行深圳某支行網點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介紹道,儘管尚未對外披露養老理財試點產品進展。不過,首批養老理財試點產品預計於12月份首周發行,業績基準利率在5.4%至7.8%,擬定中樞6.6%,持有滿6個月後,每3個月現金分紅一次。同時,認購費和銷售服務費均將減免,招銀、建信養老產品均在本行上線。

但也有銀行在產品設計上並沒有開放流動性支持。例如,光大銀行青島某支行網點的工作人員表示,首批養老理財試點產品已經報備,其消息會應監管要求統一披露。產品暫定於12月7日正式發行。但據記者最新瞭解,該行首隻養老理財產品並未嵌入分紅、提前申贖等功能。

綜上可見,理財子公司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在資產配置和組合上,多以長期限+封閉式產品爲主,大部分以固收類資產爲投資主體。產品風險等級分佈上,養老型理財產品以三級(中)產品爲主。

銀行業內人士指出,與一般理財產品相比,養老理財產品從產品設計、投資理念等方面強調穩健投資。另外,產品具有允許提前支取及提前分紅的特點,顯得更加人性化。

需根據自身情況

選擇養老理財產品

中信證券FICC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此次養老理財試點方案通過有利於統一養老金融產品標準,發展真正具有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障,有效緩解我國養老保險支出壓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對本報記者表示,隨着我國老齡人口壯大,養老理財已成爲一個龐大的理財需求。當前中國老年人主要依賴養老金養老、以房養老、保險養老和儲蓄養老模式,此時推出養老理財產品是爲了豐富養老市場。相較於其他理財產品,養老理財更加強調長期性和低波動性,對於風險控制要求較高。

實際上,部分銀行和銀行理財子公司曾佈局養老理財產品市場。業內人士指出,此前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性質差異不大,除了冠以“養老”之名外,實際上與市場上大多數理財產品並無本質區別。另外,從產品實際運作來看,此前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並未體現養老特徵和目標。

養老理財市場早也已引發監管關注,監管部門此前就進行了相關指導,即當前發行的理財產品中不得含有“養老”二字。《證券日報》記者據中國理財網統計,目前並沒有發現包含“養老”字樣的銀行理財產品。

此次,中國銀保監會選擇“四地四家機構”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工作,正是穩步推進養老金融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針對養老金融產品存在的問題,前述《通知》中也指出,試點理財公司應當嚴格按照理財業務現有制度和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要求,規範設計和發行養老理財產品,做好銷售管理、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等工作。

明明表示,此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等擬發行的試點產品與一般理財產品相比,風險管理機制更加健全,實施非母行第三方獨立託管;產品投資期限較長,引導形成長期穩定資金,積極投向符合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的領域,更好支持經濟社會長期投融資需求。

“在養老理財產品選擇上,投資者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一是要考慮自身養老需求,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長期養老投資;二是要考慮自身的資金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三是要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關注養老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選擇風險情況相匹配的產品進行投資。”明明建議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