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產業規模將突破3萬億,大數據“十四五”有這些重點

《規劃》對進一步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做出具體要求。在互聯網、金融、通信、能源等數據管理基礎好的領域,開展數據要素價值評估試點,總結經驗,開展示範。

工信部11月30日對外發布《“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根據《規劃》,到2025年,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在25%左右。大數據產業保持高速增長,價值體系初步形成,產業基礎持續夯實,產業鏈穩定高效,產業生態良性發展,創新力強、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現代化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大數據產業是以數據生成、採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爲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關鍵支撐,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引擎。

“十三五”時期,我國大數據產業快速起步,據測算,大數據產業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30%,2020年超過1萬億元,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稱,目前全社會對大數據認識還參差不齊,相當比例的企業、部門、人員缺乏“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大數據思維,導致數據價值難以充分釋放。大數據產業發展也面臨着突出的人才短板。大數據技術人才不足,複合型人才更稀缺,嚴重製約着產業發展進程。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關鍵時期,大數據產業將步入集成創新、快速發展、深度應用、結構優化的新階段。

《規劃》在主要任務部分,圍繞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發揮大數據特性優勢、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構建穩定高效產業鏈、打造繁榮有序產業生態、築牢數據安全保障防線六個方面提出了重點任務,設置了數據治理能力提升、重點標準研製及應用推廣、工業大數據價值提升、行業大數據開發利用、企業主體發展能級躍升、數據安全鑄盾六個專項行動。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促進數據要素價值釋放。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將數據作爲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去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就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作出全面部署。

各地在數據交易方面的探索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廣東、江蘇等地率先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圳、上海、貴州等地紛紛出臺數據條例。今年3月,北京成立了國際大數據交易所。11月25日,上海數據交易所也正式揭牌。

謝少鋒表示,數據已經成爲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外的第五大生產要素,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數據流動能夠活躍技術流、物質流、人才流、資金流,爲數字經濟創造價值。

《規劃》對進一步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做出具體要求。一是建立數據價值體系,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數據安全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制定數據要素價值評估框架和評估指南,在互聯網、金融、通信、能源等數據管理基礎好的領域,開展數據要素價值評估試點,總結經驗,開展示範。

二是健全要素市場規則,推動建立市場定價、政府監管的數據要素市場機制,發展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交易撮合、爭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鼓勵企業參與數據交易平臺建設,創新數據交易模式。強化市場監管,建立健全風險防範處置、應急配置等機制。

三是提升要素配置作用,加快數據的要素化,培育數據驅動的產融合作、協同創新等新模式;推動要素的數據化,引導各類主體提升數據驅動的生產要素配置能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