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平均每年約6萬人搬去通州

新京報快訊(記者 姜慧梓)“通州區到去年年底有184萬人,比2014年剛開始做疏解工作時增加了近36萬人,每年平均有6萬人左右到通州來。”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崔述強在12月1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作如上表述。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通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破解長期發展中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優化調整空間佈局和經濟結構,走出一條人口密集地區優化發展的新路。過程中,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成爲北京發展新的“兩翼”。

崔述強表示,“兩翼”建設的目的就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這也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目前,北京四大班子——市委、人大、政府、政協已經搬到副中心,涉及1萬多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到去年底,通州區有184萬人,比2014年剛開始做疏解工作時增加了近36萬人,每年平均有6萬人左右到通州來。與此同時,中心城區特別是核心區的人口在下降,中心城區下降了15%。

“我們要讓這種承接能力不斷增強,歡迎大家到副中心來。”崔述強表示,接下來要把相關設施建設好。

教育方面,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正在建設,建成後將有幾萬名人民大學的學生遷到通州,有效承接中心城區人口的疏解。目前正在籌建第一實驗學校,屬於九年一貫制,解決小升初家長的焦慮。醫療方面,友誼醫院通州院區已經開診,安貞醫院主體也要遷到副中心。

從副中心到市中心往返通勤將更加方便,打造城市鐵路延伸副中心線,實現從北京西站、北京站坐着國鐵到副中心上下班通勤。“我們正在與鐵路部門洽商,爭取將其公交化。”崔述強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