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碳”目標下傳統產業的挑戰與變革:發展須與減排並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帆 綜合報道 實現經濟的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條核心主線,也是國際合作的重要抓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在京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爲目標,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扎牢風險防控網絡,努力實現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給質量、更高發展韌性,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習近平指出,要穩步拓展合作新領域。要穩妥開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長點。要加強抗疫國際合作,繼續向共建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要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設,深化生態環境和氣候治理合作。

11月30日下午,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廣東海絲研究院在廣州南沙區主辦了2021“海絲論壇”暨節能環保國際論壇,深入探討在中國“雙碳”目標背景下的全球節能環保機遇,促進中國與全球在節能環保技術領先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

其中,論壇專門設置了一個以“‘雙碳’目標下傳統產業的挑戰與變革”爲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來自學界、企業界的嘉賓們認爲,“雙碳”不只是簡單的節能減排問題,而是發展方式的問題。在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過程中,傳統行業,尤其是其中的高耗能行業,需要高度重視減碳問題,但要強調的是,發展和減排同樣重要,要實現科學發展,科學減碳,這要求企業更進一步地推動技術變革、管理優化,並且需要有更多的企業站出來做標杆,發揮減碳的示範效應。與此同時,在建立綠色低碳的政策體系、標準、法律法規等方面,我們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處理好發展與減碳的關係

今年以來,關於嚴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信號在持續加強。從年初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部署全年重點任務,到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到國家發改委約談能耗不降反升地區節能主管部門負責人,以及各種高級別的中央、部委會議、文件,都屢次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對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監管,把不符合要求的“兩高”項目堅決拿下來。

其中,生態環境部今年印發了《關於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明確“兩高”項目暫按煤電、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六個行業類別統計。

地方政府、產業界、金融界響應積極,但部分地區出現了運動式“減碳”的苗頭,包括目標設定過高、脫離實際,提出的目標超越發展階段,對高耗能項目搞“一刀切”關停,金融機構驟然對煤電等項目抽貸斷貸等。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

在上述“‘雙碳’目標下傳統產業的挑戰與變革”主題對話環節,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李新創指出,我們國家的人均GDP纔剛剛超過1萬美元,經濟還處在繼續發展的階段,減碳要高度重視科學行動,處理好發展與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

“我們必須要在發展中減碳,在減碳中發展,而不是簡單的不發展,或者簡單的關停。”

李新創以鋼鐵行業爲例指出,一個國家的發展階段和鋼鐵產業是密切相關的,目前從中國整體的經濟結構上看,鋼鐵不僅是中國的“工業糧食”,也是建設的重要保障。因此,鋼鐵是中國當下經濟的重要支撐。

李新創認爲,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原材料行業發展對全國實現“雙碳” 目標的重要性,鋼鐵行業在全國碳排放量中佔比超過15%。因此,必須把以鋼鐵爲代表的重要原材料行業作爲降碳的重中之重,這不僅會推動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是實現全國“雙碳”目標的必要途徑。

但需要強調的是,在當前以及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這些重要原材料還是我們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幾個行業確實在減碳中面臨很大的挑戰,基數大,而且尤其像鋼鐵等行業還處在發展階段,目前還不是談減量的階段。”

李新創繼而指出,鋼鐵行業的碳達峯時間表很大程度取決於國民經濟對鋼鐵的需求,鋼鐵產量達峯,鋼鐵行業的碳排放就能達峯,這一時間點預計在2025年左右。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廣東財經大學大灣區雙循環發展研究院院長陳甬軍也認爲,在“雙碳”政策格局下,傳統高耗能產業要保持動態平衡和穩步前進。

陳甬軍指出,“我國的電廠搞過煤改油,當時油價很便宜,但在1973年歐佩克限產後,油價提升,我們又從油改回煤。中國一次能源中煤耗高是由國情決定的,也是由價格體系和市場體系決定的。”

他指出,現在我們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還沒有完成,需要使用鋼鐵、電力等建設大量的基礎設施,在這一過程中,煤炭消費佔了很大的比重。“當我們的第三產業像發達國家一樣在產業結構中佔比足夠高,煤耗就會下降,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我們要穩步推進。”

“技術改造”與“管理優化”雙管齊下

兩位來自企業的嘉賓,從更微觀的層面分享了各自企業的減排做法與經驗。

東鵬控股副總裁兼首席生產製造專家施宇峯認爲,在碳達峯、碳中和的目標下,傳統的高能耗產業在面臨綠色轉型的陣痛、挑戰的同時,實際上對企業的快速提升也有正向的助力作用。

東鵬控股是國內領先的整體家居解決方案提供商,擁有瓷磚、整裝衛浴、木地板、綠色材料、整體家居等業務。施宇峯介紹了企業面臨的幾個問題:一是促進落後產能的淘汰,比如淘汰能耗高產出效率低的生產線;二是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和集中,這涉及產品系列、企業分佈等;三是在製造過程中要快速向精細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追求綠色生產。

施宇峯分享了東鵬針對“雙碳”目標所做的工作,一是在今年8月正式成立了“低碳發展戰略委員會”,將低碳發展納入公司的最高戰略,從綠色製造、綠色產品、綠色解決方案三個維度率先行動,使綠色低碳成爲公司的價值取向。

二是持續推進綠色製造,打造綠色工廠IP,公司是工信部列入的第一批綠色工廠示範單位。

三是主推綠色產品,比如免燒結、零廢氣的產品。公司成立了新的材料事業部,針對綠色產品進行研發、生產、推廣等。

四是推出綠色整體解決方案,不光是提供建築材料,同時還承擔起後期的整體安裝工作,讓整個過程更加綠色、環保。公司匹配了相應的部門做流程的優化,從單一的材料供應變成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實現降耗、減排。

廣船國際有限公司環保總監林明則表示,傳統高耗能產業在應對“雙碳”目標帶來的挑戰時要主動作爲,“與其交作業,不如做個優等生。”

廣船國際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屬下華南地區最大、最現代化的綜合艦船造修企業。林明介紹,“作爲百億產值的企業,我們每年的碳排放大概在30萬噸左右,每天耗電大概70萬度左右,產品船試航的油耗量也很大,另外就是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排放,比如VOCs(可揮發性有機物)的處理,焊接二氧化碳的保護等。”

林明提出了一個觀點,對於企業而言,需要摸清碳排放的絕對值,在此基礎上再做具體的目標分解等,如果僅僅只有相對的減排目標,可能很難真正去做好碳達峯的實施方案。

他形象地用了“加減乘除”來概括廣船國際的減排方案。“加”是指提高設備效率,比如空壓站的改造,以實現效能提升,一年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大約可以達到1萬噸,約佔總體減排量的1/3。

“減”是指固廢減排,廣船國際結合無廢城市建設,建造了無廢工廠,並通過一系列項目使公司的固廢量在去年達到3萬噸的峯值,而公司的產能仍然保持着大約每年20%的增長。

“乘”代表的是乘勢而爲。林明表示,“如何做到減排?我們更多是從管理上下功夫。通過數字測算發現,現階段通過管理去實現減排,有時候比技術更有效。”他舉例稱,廣船國際將產品船的試航週期縮短了3天,這一管理的優化,將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1萬噸。

“除”是直接除碳,包括在工廠、園區裏使用光伏發電,廣船國際去年開始建造15萬兆瓦的光伏項目,可以直接減排二氧化碳大約1萬噸左右。

林明總結稱,“我們要抓住‘雙碳’的機會,擴大公司的規模、效益,做個優等生,提高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傳統企業減排大有可爲

一方面,從中國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對於高耗能產業並不能一關停了之,另一方面,高耗能產業及其它傳統行業,在減碳方面仍然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這不僅包括技術的進步、流程的改造、管理的優化,同時也包括相關政策、標準的理順。

陳甬軍指出,碳中和、碳達峯對傳統產業,特別是發電產業來講是“一增一減”,逐步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潔能源,穩步前進達到這個目標。

不過,陳甬軍也指出,清潔能源最大的問題是風、光伏、潮汐等作爲主力負荷不夠穩定,需要發展分佈式儲能設備和技術。

“所以‘雙碳’目標的達成,從大的方面取決於我們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城鎮化的進程,其次取決於技術的發展。”陳甬軍總結。

施宇峯在分享中提到了一個方面,廢舊物、排放物的循環使用水平還有待深化,儘管製造行業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努力,但在“雙碳”目標下,還有更大的作爲空間。

李新創系統地指出,當前階段,以鋼鐵爲代表的原材料行業需要在五個方面加強工作。

第一,加快原材料行業結構變化,淘汰落後產能,促進鋼鐵、化工、建材等行業的耦合發展,優化產業結構。

第二,推動原材料行業用能結構的調整,儘量降低煤炭消耗,多用新能源。但對鋼鐵行業來說,目前流程結構還是以高爐爲主,不可能不用煤炭,“這是行業特點,我們只能儘量減少,不能取消,主要是要推動用能結構變化與能效提高。”

第三,大力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這是未來低碳發展的關鍵,很可惜的是目前革命性的技術還處在試驗階段,距大規模的工業化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第四,在國家政策方面,建立綠色低碳的政策和市場體系。如果鋼鐵能給下游行業提供綠色低碳產品,那麼下游行業的降碳阻力就會減小。目前綠色低碳產品價格高,國家要建立起綠色低碳的執行體系,鼓勵綠色低碳產品的採購銷售。

第五,完善綠色低碳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只有國內外的標準體系建設、法律法規都在促進整個社會節能降碳,才能起到根本的作用,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林明則側重於強調企業的擔當。他介紹,廣船國際去年投資了4800多萬建立分佈式的無廢工廠,把90%的危廢在自己的工廠內儲存,相比於大多數行業的危廢都是跨省運輸儲存,他們運用先進的技術,既減少了交通運輸環節的碳排放,同時新技術也使危廢處理環節本身的能耗在降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來,相比於將危廢品運出去,自建無廢工廠所產生的能耗也將算在廣船國際自己頭上。

林明表示,“這就表現出我們作爲央企的擔當。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企業站出來做標杆,把擔當、示範效應做出來,爲各行各業找到一條適合的減碳路徑。”

(作者:王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