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晨光

編輯 |

1

124日,在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上,IFF發佈了首期《IFF全球金融與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及全球綠色金融發展指數(GGFDI)和國別排名。

報告指出,2021年上半年經濟出現了強勁反彈,這主要得益於疫苗接種範圍擴大、疫情防控措施的加強,以及持續的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政策。儘管傳染性更強的“德爾塔”變異毒株在世界多地爆發,2021 年下半年經濟增長勢頭有所減弱,各國復甦的步伐仍有差異,但全球經濟持續復甦的趨勢未變。

中國仍是全球經濟最大貢獻國

報告指出,在即將過去的 2021 年,得益於疫苗的成功研發、接種範圍的逐步擴大、防控措施的不斷加強,以及持續的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政策,全球經濟出現了強勁反彈。

報告預計,2021 年全球經濟預計增長5.9%。強勁的經濟復甦導致許多國家物價上漲,2021年全球消費價格指數預計將增長4.5%。隨着供需缺口縮小,2022 年全球通脹預計將降至3.8%

進一步來看,2021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強勁反彈,佔世界經濟80%20國集團(G20)國內生產總值(GDP)總和較去年同期增長7.7%。然而,各國之間的增長極不均衡,影響因素主要有: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收縮的程度基數效應、疫情局勢的演變和管控措施的嚴格程度、疫苗接種計劃的推進速度,以及財政和貨幣刺激的力度。

儘管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但今年下半年增長勢頭有所減弱。隨着經濟反彈,全球部分地區通貨膨脹抬頭。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導致了貿易的增長,貿易增長反過來又支持了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復甦和刺激措施有助於保持全球金融市場總體穩定。許多國家的股票市場保持繁榮態勢,資本不斷流向新興市場。2021年前9個月,新興市場投資組合淨流入達到22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倍;前6個月外商直接投資淨流入達2300億美元,同期增長22%。但一些新興市場貨幣,尤其是阿根廷、土耳其和巴西的貨幣,出現了對美元的貶值。

報告指出,2021年,世界各國繼續實施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政策,儘管力度有所減弱。在G20經濟體,主要財政措施(包括額外支出和稅收削減)在兩年內對GDP的貢獻估計累計達到其2020GDP總和的14%

目前廣爲接受的市場預期是,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約5.9%,發達經濟體將增長5.2%,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爲37%,發展中經濟體將增長6.4%,貢獻63%。從各地區看,預計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將對全球增長貢獻42.5%,北美17.8%,歐盟12.7%,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7.5%,中東和北非6.9%,亞洲高收入經濟體5.5%,歐洲發展中國家4.2%,撒哈拉以南非洲1.9%

值得一提的是,從各國看,中國仍將以26.3%的佔比成爲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其次是美國和印度,分別爲16.7%11%。報告預測,全球經濟在2022年預計將增長4.7%,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長4.2%,發展中經濟體增長5%

談到未來的經濟發展建議,報告坦言,爲了早日結束新冠肺炎疫情,降低全球復甦所面臨的風險,並增強發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各國需要通過多邊努力優先推動以下幾個政策選項。一是加快疫苗接種的推進,消除疫苗鴻溝;二是確保貨幣政策的平穩過渡;三是結束貿易緊張局勢;四是促進綠色復甦;五是加強對低收入國家的支持力度。

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指數排在第四位

報告指出,爲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巴黎協定》,各國需要迅速過渡到綠色增長道路,並大量投資於綠色和低碳的基礎設施及科技領域。預計2015年到2030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的資金爲每年3.9萬億美元,佔發展中國家預計GDP總值的11%。在全球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之內的目標下,2016年到2050年,全球能源投資需求預計每年爲3.26萬億美元,佔全球預計GDP總值的2.4%。實現如此大規模的投資,需要公共資源和民間資本的共同參與。

這裏面,綠色金融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謂綠色金融是指爲支持民間和公共資金流向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保護環境、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以及高效利用資源的活動所提供的金融服務。綠色基礎設施和綠色科技投資需要長期融資,具有高風險、高社會收益和低財務回報的特點。

數據顯示,根據氣候債券倡議(CBI),2014年以來,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每年增長46%,截至2020年累計已達1.047萬億美元,其中私營部門佔56%,公共部門佔30%,開發銀行(主要爲多邊開發銀行)佔14%2021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前9個月的累計發行量達到了3500億美元。

全球綠色金融發展指數(GGFDI)由國際金融論壇(IFF)和中央財經大學(CUFE)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IIGF)聯合開發,是衡量國家層面綠色金融發展的量化指標。它聚焦於政策與策略、產品與市場、國際合作三個領域,旨在爲全球綠色金融發展提供持續的信息。2021GGFDI基於截至2020年年底的數據,涵蓋全球前55大經濟體。

根據GGFDI 總得分,法國排名第一。其他排名前十的國家依次分別爲:英國、德國、中國、荷蘭、日本、瑞典、丹麥、西班牙和美國。除美國外,上述國家在政策與戰策略、產品與市場、國際合作三項分指標上排名都很高。

排在中位數之上的國家大多是金融體系相對成熟的發達國家,但也有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得分較高。中國GGFDI排名第4,墨西哥排名第15,智利排名第17,巴西排名第21。部分發達國家的排名低於中位數,例如加拿大、新西蘭、希臘和澳大利亞中國在這個榜單中排在第四位置。

GGFDI結果表明,各國綠色金融的發展非常不均衡。從GGFDI平均分來看,55個國家的平均分爲50,發達國家爲62.1,發展中國家爲39.2。按不同地區,歐洲的平均得分最高,爲63.6,然後依次爲北美(61.7)、拉美(53.8)、亞太(47.1)、非洲(41.4)和中東(20.6)。

報告指出,應該建立支持綠色金融的有效政策框架;推動金融創新,發展更加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綠色金融定義和信息披露標準的統一;加強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中國此前宣佈將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近幾十年來,中國採取了多樣化的氣候行動,包括節能降耗、投資可再生能源和開展碳市場試點等,最近還啓動了全國碳市場。

值得留意的是,2005年至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8.4%,超過對外承諾的40%~45%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9%,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發電比重超過32%。中國目前在太陽能和風能裝機容量以及植樹造林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研究表明,爲了實現雙碳目標,中國的能源體系需要深度轉型,包括節能降耗、發電行業脫碳、終端部門電氣化和碳封存。

根據清華大學的研究推算,僅就能源行業而言,2020年至2050年,實現“雙碳”目標預計每年平均需要投資5100億至7100億美元(或國內生產總值的1.7%~2.4%)。

公開資料顯示,國際金融論壇(IFF)是總部設在中國北京的非營利、非官方獨立國際組織,2003 10 月由中國、美國、歐盟、聯合國等 20 多個國家、地區及相關國際組織的領袖共同發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領域高級別常設對話、交流和研究機構,被譽爲全球金融領域的“F20Finance 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