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劇前先看點評,這已經成爲眼下年輕人的觀影“標配”,然而大家所看的評分和評論,是真實的麼?

據央視新聞12月12日報道,近日,兩部影視劇接連出現了超前點評的荒誕現象。

12月1日,某古裝劇在互聯網平臺上線。由於一些原因,該劇的正式上線時間比原來的“官宣”時間晚了將近一個小時。然而,在某知名打分平臺的短評打分區,卻有大量評分在原定上線時間集中湧入,這些短評呈現一星和五星兩極分化的狀態。

無獨有偶,在12月5日首播的某部懸疑網劇中,女主演尚未登場的前兩集播出後,網絡社交平臺上同樣準時湧現了大量質疑其演技、臺詞的論調和一星短評。兩部影視劇出現的“超前點評”現象被網友和媒體質疑爲“水軍”刷分控評。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以粉絲身份進入某“水軍”派單羣,發現在這個聊天羣裏頻繁有人發出招聘兼職刷分控評的信息。業內人士指出,往往一條1元錢甚至幾角錢的價格能吸引大量“水軍”接單進行控評。

對此,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戴清表示:短時間內會出現一批口吻相近的文章,在時間的先後安排上、疏密上包括步調上,還有不同帖子之間內容側重點的配合上,你都能感覺出來是有選擇和彼此配合的。

業內人士指出,有些觀衆在評價影視作品時難免會受“粉絲濾鏡”影響,因爲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某位演員給作品打出更高或更低的分數。但是所謂的網絡“水軍”們在進行刷分控評時已經打破了“先看作品再打分”的基本規則。

影視業內人士米巍接受採訪表示:我們經常看到這種現象,其實有流量演員參與的影視作品出現刷分控評的現象往往是比較多的,“水軍”其實接到任務之後可能他都沒看過這部劇,就會出現一模一樣的評論在評論區,複製粘貼相同的內容。

專家還指出,“水軍”控評的行爲同樣會破壞打分平臺的客觀性與公信力,甚至影響正常的文藝評論。

據悉,“水軍”對影視劇控評的行爲不但對網友、影視產業發展以及打分平臺等各方面都會產生不良影響,甚至還有可能涉嫌違法。

今年2月,有網友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上留言諮詢:“電視劇控評是否合法?”對此,官方給予回應,“控評”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可提交充足證據材料,向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舉報,也可直接撥打12315或登錄12315互聯網平臺進行申訴舉報。

網信辦近年來也出臺了《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互聯網用戶公衆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等多項規定,對網絡“水軍”的刷帖控評行爲也都有較爲細化的規制。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中國網信網、公開資料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