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水軍頂風作案:開分報價高達上萬元,豆瓣反水軍還能堅持多久? 

“爲什麼最近幾天沒任務?”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加入一個派發豆瓣任務的水軍羣后,看到有成員這樣詢問。隨即管理員回覆稱,“最近風頭比較緊,不是兩部片子被質疑刷分麼。”

近日,連着兩部新播劇在豆瓣出現控評刷分現象,《風起洛陽》出現超前點評的情況,劇還未播出時已經出現6000餘條評分記錄,《誰是兇手》更是出現對非參演演員演技的評價。

超前點評和控評刷分再次引發公衆關注,對此豆瓣回應稱,已經對非正常評分和評論進行了處理,豆瓣商務從來沒有、也不會有任何與評分有關的合作,任何宣稱可以影響豆瓣評分和開分時間的公司或個人都是騙子。

回應發出後,仍有不少網友對豆瓣表示質疑。貝殼財經記者調查發現,各個平臺中豆瓣水軍的價格偏高,一條顯示號短評可達15元,也有水軍組織承諾可以幫忙開分以及漲分,每漲0.1分最高達6000元,開分更是高達上萬元。

娛樂營銷專家、影評人田金權表示,如今豆瓣評分正在失去其公允性,“影視劇播出時買水軍已經是業內心照不宣的事情,所謂大衆評審機制實際上更多的是被操控的聲音。”

不管豆瓣是否有責任,不可質疑的是其評分體系的公信力正在下降,影視綜書籍等的評分是豆瓣的根基,如今根基開始動搖,豆瓣還能堅持多久?

僱傭水軍刷分已成行業潛規則,每漲0.1分最高報6000元

12月22日,貝殼財經記者在水軍任務羣收到了派發任務,要求給近期的一部影視作品打分,管理稱“需要很多人,要求一年以上老號,看過20部以上的劇,打3星。”隨後,幾十人接單打分。

“影視劇買水軍刷評分已經是業界心照不宣的潛規則。”田金權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如今仍然是影視宣傳非常重要的一塊陣地,但水軍和商業的進入讓它正在變得沒有那麼公允。”

在商業競爭下,豆瓣成爲影視作品上映前不得不重視的一個陣地,因此影響豆瓣評分的水軍產業鏈愈發火熱,其中有製作方等僱傭的水軍,也有粉絲自發組成的水軍。

記者進入水軍羣發現,在滿屏的任務發佈中,微博熱搜、小紅書等業務較多,記者主動詢問多位管理員得知近期豆瓣影評任務較少,通常還會分豆瓣使用年限及是否顯示。

豆瓣的反水軍機制中,被識別爲水軍的賬號短評會被隱藏,由此在水軍業務中,就有了“顯示號”和“非顯示號”的說法,顯示號的短評價格在5-15元,非顯示號打分一次1-3元,但不能保證分數上漲。

對於如何解決水軍問題,豆瓣創始人兼CEO阿北表示,一勞永逸的辦法可能沒有,但是水軍的千軍萬馬跳進來,讓評分的湖面一點漣漪都不起的辦法是有的。

但從如今持續數年且愈演愈烈的水軍市場來看,未必真的無法掀起漣漪。

貝殼財經記者找到一位水軍的組織者,對方表示可以承接豆瓣開分和漲分業務,每漲0.1分報價800-6000元,開分視影片情況而定。記者以某部未開分的劇爲例詢問價格,對方稱,該劇被水軍或粉絲刷了太多無效評論,開分難度加大了,價格可能得翻倍至上萬元。

同時他也表示,豆瓣的評分機制並不簡單,有很多劇做不了,“這種專業的事要找專業的人來做,不要隨便找人評論刷分,不是評論越多分就越高的。”當記者詢問其具體操作時,他表示不方便回答,但可以保證開/漲不了分不收費。

對此,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宋竟一律師表示,平臺有維護正當交易的責任,豆瓣上未看劇就刷評,屬於採用欺騙、不正當手段擾亂市場交易秩序。通過這種利益誘導的控評方式,變相提升或降低影片的播放量,也會讓人質疑平臺的星級和客觀性,涉嫌虛假宣傳、虛假交易,是違法行爲。

評分體系頻遭質疑,反水機制並不完善

“無論雨點大小,水軍的雷聲越來越大”,這是阿北2015年寫在《豆瓣評分八問》中的一句話。

在這篇長文裏,他對外界對豆瓣評分公正性的質疑一一做出回應:豆瓣不會修改大衆評分,水軍很難刷動評分,且越來越沒用。

儘管如此,水軍近幾年從未遠離豆瓣,而且愈演愈烈、花樣繁多。

2017年,電影《李雷和韓梅梅》導演楊永春公開質疑作品被惡意刷差評,並評價豆瓣成爲“綁票和敲詐的現場”。2018年,因《逐夢演藝圈》以2.2分成爲豆瓣最低分作品,導演畢志飛也公開質疑豆瓣評分。緊接着,《後來的我們》又被爆出刷高分黑幕。

對於這些質疑,豆瓣的統一回應是,有完整的反水軍機制。

有不少網友仍支持豆瓣,認爲確實是作品本身的問題,但大熱影視劇《流浪地球》的惡意打低分事件直接讓這種信任迅速瓦解,甚至出現網友組團去APP STORE給豆瓣打一星的情況。

《流浪地球》上映期間,有豆瓣用戶曝光收到私信要求將5星改爲1星,報酬多達上萬元,與此同時,在豆瓣中有多位網友發帖表示,自己曾被邀請刷分,參與豆瓣短評。

對此,豆瓣的回應是,評分大幅修改屬於非正常評分,不會計入總分。此次超前點評事件,豆瓣回應裏稱,“針對日益進化的水軍攻擊和模擬真實用戶使用模式試圖養號刷分的行爲,我們後臺的算法、識別程序、判斷“非正常打分”、“非正常用戶”的策略一直在實時更新和演進,以保證評分的正常。”

屢次以反水機制作爲回應,但豆瓣的反水軍機制真的有效嗎?

根據阿北的長文,豆瓣的評分機制非常簡單,即所有評分相加除以人數,還原每一個普通大衆對電影的平均看法,這也就給了水軍入侵的空間。

阿北曾表示,水軍是有的,但是豆瓣刷分很難刷動,豆瓣會對非正常評分進行過濾,其指定的非正常評分有四類:註冊/收購賬號刷高分的、註冊/收購賬號刷低分的、明星粉絲團“進攻豆瓣的”、鐵桿用戶“捍衛豆瓣評分公正”反水行動的。

2017年11月,豆瓣對被判定爲水軍的賬號短評進行隱藏,稱儘可能消除水軍解讀對閱讀者判斷的影響。

但在田金權看來,這個機制看似嚴格,實際上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在過濾水軍的機制上並不完善,很多非水軍的用戶評價被過濾掉。去年11月份,有很多網友吐槽自己的豆瓣短評無法顯示,但實際上自己並非水軍。同時,田金權也表示,許多影評人因此受到傷害,“影評人因爲經常寫影評,可能被判定爲水軍號,有時候影評發出來後就被摺疊了。”這導致很多影評人不再願意在豆瓣發表長評。

另一方面,田金權表示,“如今呈現的並非是真正意義上大衆的聲音,更多是被操控的聲音,這個操縱聲音的便是水軍。”目前來看,影視劇宣發過程中,會製造一些虛假繁榮,“多年前人們在新浪預熱,如果上了新浪首頁可能就相當於獲得了認可,同樣的,現在豆瓣上評分高似乎就代表片子很好。”

因此,在豆瓣評分中,平臺方會通過一些所謂的意見領袖去和普通大衆拼搶話語權,進而引導和操控聲音,如今的水軍已經成爲了一種職業。

從此次超前點評事件可以看出,給《風起洛陽》五星評論點“有用”的有330324條,而“有用”越多也就越容易被看到,從而引導風向,也就是所謂的“控評”。

粉絲提前養號影響評分生態,豆瓣根基已不穩

隨着粉絲經濟的崛起,水軍業務只侷限於片方等商業行爲,很多粉絲自發的水軍行爲也在干擾着評分的公信力。

爲了幫助偶像作品樹立口碑,豆瓣評價是其不得不做的數據,在明星相關作品上映前,很多粉絲後援會會出具詳細教程,包括豆瓣評分機制,如何養號,如何打分,如何控評,要求粉絲每天挑選幾部作品進行打分寫評價,點贊好的短評,舉報惡評等。

2020年11月,有圖書編輯發文稱,其編輯的第一部新書《記憶記憶》剛上架,就遭遇粉絲的惡意灌水,充斥着重複評價,新書發售不到10天,分數高達9分,甚至超過許多世界名著。同時遭到灌水的還有很多,首頁推薦新書成爲重災區。

據瞭解,王一博粉絲爲了提高其作品的分數,提前號召豆瓣養號活動做準備,刷評提高活躍度便是其養號的一環。

由此,也導致了豆瓣的原生用戶逆反,發起反水行動,對許多刷分作品進行一星評價。除此之外,還有粉絲打架的時候,也會對作品惡意差評,如此,就有人總結出,評分爲C型的基本是粉黑大戰。這種情況下,豆瓣評分已經基本失去了其基本意義。

這種粉黑大戰不只存在於粉圈,田金權表示,同期上映的作品互黑也是很常見的情況,“會採用一些手段抬高自己,打壓對方。”

田金權稱,水軍的入侵傷害最大的不是行業,而是觀衆,“人們越來越不相信平臺反饋出的聲音,也就是說它傷害的是大衆的信任,當公信力一點點消失,大衆就會就用一種遊戲的心態去看這種評論,就像看一場行爲藝術,是水軍制造的一場大衆的世俗狂歡。”

從法律上看,宋竟一律師表示,平臺上一般都要求用戶誠信經營,水軍用戶違反平臺規則可能會被禁言、封號,嚴重的涉嫌違反市場秩序是違法行爲;組織、僱傭水軍控評進行牟利的組織或個人構成不正當競爭和虛假宣傳,面臨被有關行政部門警告、責令停止違法行爲、情節嚴重進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嚴重擾亂平臺秩序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最高面臨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等法律責任。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宋美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