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影视剧接连遭遇“未看先评”

现如今,很多人都习惯在观看完影视剧之后,去网络平台上进行打分和点评,而这些评分和评价也可以为还没有观看这部剧的其他网友提供参考。然而最近,央视新闻调查发现,网上的这些评分不一定都是出于观众的真实想法,有的影视剧甚至出现了“超前点评”的情况,什么意思呢?就是相应的剧集还没播出呢,网上就已经有大量评分出现了。

举个例子,12月1号,某古装剧在互联网平台上线。由于一些原因,该剧的正式上线时间比原来的“官宣”时间晚了近一个小时。结果荒诞的一幕出现了,在某知名打分平台的短评打分区,有大量评分在原定上线时间集中涌入,这些短评呈现出一星和五星两极分化的状态。

无独有偶,12月5号,某悬疑剧在网上首播,在该剧的前两集中,女主角并没有登场,但前两集播出后,网络社交平台上却出现了大量质疑该女演员演技、台词的论调和一星差评。

剧还没播,评价就出来了;女主角还没登场呢,就被人说演技不好。此事一经媒体报道,就引发了大量网友围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从点评的集中涌入,以及同质化的点评内容来看,这样的“超前点评”不像是粉丝的自发行为,而是有人在组织“网络水军”集体运作,他们应该是提前约定好了,在某个时间点集中给某部影视剧做出评价,根本就不会去看这部剧,但没想到,剧集临时更改了上线时间,于是就闹出了笑话。

“水军控评”潜规则被曝光

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所谓的“网络水军”通常简称为“水军”,是指在网上针对特定内容发布特定信息的、被雇佣的网络写手,他们经常活跃在各大论坛、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中,通过伪装成普通网民或消费者,进行有偿删帖、发帖和灌水行为。

那么,“网络水军”是如何收费的呢?最近,央视记者以粉丝的身份加入了某“水军”的派单群,发现群里相当活跃,不断有人发布兼职“控评”的招募信息,“水军”一条点评的收费价格从几毛钱到1块钱不等。

大家都知道,影视剧的网络评分机制,原本是为了方便大众参与评价,为观影提供参考依据的,同时也可以倒逼制片方制作出口碑好的精良剧目。可现在,却衍生出一条控分控评的地下黑色产业链,大量“水军”被组织起来,不看作品就拿钱胡乱打分,试想一下,如果这种现象继续泛滥,那平台上的评分还有什么意义呢?

事实上,“水军”对影视剧“控评”的行为,不仅会破坏打分平台的客观性与公信力,还涉嫌违法。今年2月,有网友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留言咨询:“电视剧‘控评’是否合法?”当时官方就回应称,“控评”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可提交充足证据材料,向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也可直接拨打12315或登录12315互联网平台,进行申诉举报。

豆瓣回应“水军控评”

那么,面对“水军”的这种违法行为,网络平台又作何解释呢?12月14号晚间,对于央视报道的这两部剧集疑似遭遇“水军控评”的情况,涉事平台豆瓣电影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针对日益进化的水军攻击和模拟真实用户使用模式试图养号刷分的行为,豆瓣后台的算法、识别程序、判断“非正常打分”、“非正常用户”的策略一直在实时更新和演进,以保证评分的正常。针对试图破坏评分公正性,扰乱平台正常秩序的行为,豆瓣将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追责。豆瓣商务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任何与评分有关的合作。

“网络水军”早已臭名昭著

其实,在影视圈,有关“水军控评”的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曝出了。据中国青年报、证券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早在2018年,就有记者调查发现,在豆瓣平台存在刷分现象,甚至有“水军”团队向记者保证,新片上映时,5500元包刷6分。针对这一消息,豆瓣平台当时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反刷分是豆瓣电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有非正常评分都会被排除掉,不计入总分,不分新老用户。”

而在今年3·15前夕,澎湃新闻也调查发现,豆瓣评分被“饭圈”和网络“水军”盯上了。记者将一部当时即将上映的电影名称发给了一位 “水军”,这位“水军”称,这部片“8000元开7分,6500元开6.5分,7分以上没把握。”分数会在上映14天内开出来,到时间未开出或者开分时低于7分,不收费。

对此,豆瓣方面当时回应澎湃新闻称:“水军”刷不动分,在豆瓣大数据面前,“水军”的群体行为特征很容易被算法发现,数据的异常波动很容易被识别和定位;豆瓣评分的正常用户规模越来越大,已经足够大到在统计意义上屏蔽水军可能造成的影响。

这几年来,豆瓣平台针对“网络水军”的几番回应,听起来多少都有些类似。尽管豆瓣一再强调,不正常的评分会被平台排除掉,但这也恰恰说明,刷分现象确实存在,只不过其中有很多可能都被系统屏蔽掉了。

但问题是,会不会有漏网之鱼呢?从这次央视曝出的“超前点评”事件来看,恐怕是有的,而且应该还不少,不然也不会引发这么大的风波。而只要有漏网之鱼,那么相关影视剧的分数就是有水分的。分数有了水分,自然也就无法客观反映出一部影视剧的口碑了。

到底是谁在花钱雇佣“水军”?

说到这儿,有一个问题值得追问,到底是谁在花钱雇佣这些“网络水军”呢?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有需求才有市场,一部影视剧所牵涉的,无非是影视剧制作方、播出平台、以及相应的艺人等,在利益面前,他们中的一些人便会雇佣“水军”给自己的作品刷好评,或者打一星差评来诋毁竞争对手。此前,澎湃新闻就曾报道过,一位“网络水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部分在线艺人都找过他们刷评论,从论坛、贴吧,到知乎、微博,都有“水军”存在。

不过这里需要澄清的是,雇佣“水军”的做法不一定都是出自艺人本人的意思。举个例子,据央广网报道,2018年4月,歌手尚雯婕曾发布微博称,自己的经纪团队存在通过购买“网络水军”来提升流量的行为,她希望她的团队不要再为她雇佣“水军”,尚雯婕表示,能让关注她的人看到真实的网络留言,比什么都重要。

这里要给尚雯婕点个赞,也要奉劝那些影视剧背后的利益相关方,不管你们以前有没有过雇佣“水军”的行为,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即使能花钱买到“水军”的好评,也买不到观众的真心喜爱。一部影视剧的口碑如何,最终还是取决于大众。大烂片再怎么刷好评,也成不了好片;一部优秀的影视剧,同样也不怕竞争对手的恶意诋毁。与其花钱、花精力去雇佣水军,还不如沉下心来,用心做好剧本,选择合适的演员,踏踏实实地去创作、去拍摄。

治理“水军控评”,网络平台责无旁贷!

此外,有专家表示,出现影视剧“超前点评”的现象,说明相关网络平台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对此,平台难辞其咎。希望豆瓣等网络点评平台真的能像他们所回应的那样,不断调整和优化评分策略,进一步加大审核力度,清除垃圾数据,还“评论区”一片净土。这既是对用户的负责、对影视作品的保护,也是平台的立足之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