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故宮博物院與萬科公益基金會聯合舉辦的“故宮零廢棄項目兩週年總結會”在故宮召開。澎湃新聞從總結會上獲悉,項目開展兩年來,故宮博物院的垃圾資源化率平均值達到45%,人均垃圾減量率達到89.2%,每年總碳減排量相當於7719棵樹一年吸收的碳匯量,直接帶動約3000位故宮工作人員、1100萬人次觀衆、4萬名導遊加入到共建綠色故宮的行動中來。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總結會上表示,故宮博物院有四大願景:成爲國際一流的博物館、世界文化保護的典範、文化和旅遊融合的引領者、文明交流互鑑的中華文化會客廳。而這四大願景都與故宮零廢棄息息相關。通過建設“零廢棄博物館”,不僅將古人的智慧提煉出來,也融合了現代先進的環保理念,通過文化和旅遊的緊密結合,推動國內外觀衆一起爲人類命運共同體而行動。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閆宏斌分享了過去兩年故宮員工積極且豐富的零廢棄行動,從優化垃圾分類等基礎設施的全面建設到加強零廢棄培訓及光盤行動等宣傳倡導,分階段分步驟地穩步推進“零廢棄辦公”和“零廢棄遊覽”相關工作,使“零廢棄”在潛移默化中成爲了大家的習慣。

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不久前剛參加完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他分享了在氣候大會的所見所思,強調了講述中國環保故事,展現中國行動力的重要價值。王石認爲,故宮作爲一座年遊客量兩千萬的世界級大博物館,其影響力是重量級的,它不僅影響廣大中國觀衆,也能爲世界帶去更多中國的聲音。而故宮零廢棄項目的實踐更是將傳統和現代、過去與未來都串聯了起來,更好地科普了人與自然、與物質的關係,實現了事半功倍的價值。

在COP26大會期間,故宮零廢棄項目的“福牛辭舊廢棄物再生雕塑”、“故宮零廢棄文創”及“故宮堆肥花壇”等倡導行動以紀錄片的形式在中國企業館播放,向國際觀衆展現了應對氣候變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所迸發的生命力。

會上,故宮博物院與萬科公益基金會宣佈雙方已達成下一階段的合作意向,將繼續攜手五年,進一步深化與紮實零廢棄實踐,共同推進綠色故宮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