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進出口“三級跳”首破6萬億,今年上半年或仍保持10%的高位增長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2021年,我國出口逆勢而行,創下歷史新高。

1月14日,海關總署公佈的我國外貿成績單顯示,2021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4%。以美元計價,我國進出口規模達到6.05萬億美元。

這是我國進出口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關口。

8年前的2013年,我國進出口首次達到4萬億美元,2021年跨過5萬億、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達到了歷史高點。

“2021年外貿大幅增長,一方面是由於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寬鬆與財政政策擴張的外溢,使得全球經濟貿易整體恢復;另一方面是全球疫情反覆,中國防疫措施與產業鏈穩定性的優勢持續凸顯,出口佔全球比重趨於上升。”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對此表示。

當前,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繼續爲穩外貿提供有力支撐。

按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原祕書長張燕生按照預測,今年上半年中國的進出口仍然能保持比較高的增長,預計在10%左右。

不過,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也提醒,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均衡因素增多。疊加2021年外貿基數較高的因素,2022年外貿運行面臨一定的壓力。

外貿“開門紅”

“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對外貿易實現了“開門紅”。

其中,出口21.73萬億元,同比增長21.2%,進口17.37萬億元,同比增長21.5%。“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我國外貿進出口依然展現了強勁的韌性,在困難多挑戰大的情況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李魁文說。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外貿高歌猛進,得益於中國經濟產業鏈韌性強,產業鏈完整,配套能力強,也得益於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2021年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穩主體、穩市場、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政策措施,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果持續顯現。比如,延續並完善部分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支持,深化“放管服”改革等。這一系列政策爲外貿企業紓困解難,大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成爲外貿穩增長的重要支撐。

據海關統計,2021年我國中間產品進口和出口分別增長24.9%和28.6%,消費品進口增長9.9%。

同時,全球經濟保持復甦態勢,也對我國出口形成利好。

從地區來看,我國對歐盟、非洲出口增速均超過20%,對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過40%。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更快。從產品看,在上年高增長的基礎上,2021年我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用電器等宅經濟相關產品出口合計又增長了13.2%;醫藥材及藥品出口增長101.2%,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

一個亮點是,2021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成績亮眼,出口額達12.83萬億元,增長20.4%,佔出口總值的59%。

僅12月單月,我國出口按人民幣計就同比增長17.3%,進口同比增長16.0%。剔除價格因素,12月美元計實際出口增速預計爲12.8%。

“出口韌性延續,價格因素和海外訂單轉移仍是核心利好因素。當前,我國供應鏈體系的穩定性成爲國際貿易往來中的重要優勢,出口一定程度上受益於海外訂單轉移;另一方面源於全球供應鏈不暢和通脹預期,我國出口價格指數下半年快速上漲至高位,拉動出口。”李超表示。

部分不利因素或上半年緩解

展望今年外貿走勢,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表示,在充分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外貿領域也十分突出。

當前全球疫情起伏反覆,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外需增長乏力,缺芯、缺櫃、缺工問題和運費、原材料成本、能源資源價格、人民幣匯率上升問題或加重企業負擔,我國經濟率先恢復的相對優勢和基數效應可能減弱,2022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均衡因素增多。

“隨着前期大規模宏觀政策刺激作用的下降,海外需求的持續性面臨挑戰,特別是美國方面,消費數據可能逐步承壓,各項庫存數據也在2021年底逐步迴歸正常化,預計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經濟數據將逐步轉弱。”李超表示。

在張燕生看來,2022年將是一個全球經濟宏觀政策大變化的一年,全球化面臨倒退,我國要保住市場主體,既要保高耗能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也要保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大的消費、投資及服務業。此外,穩預期也非常關鍵,目前出現的一些風險點如何進行管控很重,穩預期也要求要進一步做好反壟斷工作。

不過,張燕生表示,當前利好消息也不少。比如,大宗商品和油價的不穩定波動到現在已基本趨於穩定,預計供給短缺問題在今年一季度有望得到恢復;缺工、缺芯和缺櫃的“三缺”問題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能夠得到緩解。

據瞭解,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要穩字當頭,這也說明中國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在2022年的政策施策與2021年有所差別,在戰略定位的同時要求精準施策、統籌協調。

展望未來,李超認爲,海外供需缺口仍是解釋出口核心邏輯,出口名義值短期仍有韌性,未來或存在隱憂,邊際有所回落。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