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鐵路春運大幕開啓,涉奧人員入境將迎高峯,中國雙重挑戰下阻擊疫情

【環球時報駐巴西、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邵世均 青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欣 柳玉鵬】在剛過去的週末,12個航班、200多名涉奧人員通過首都機場進入北京。預計21日,北京冬奧會抵離工作將迎來入境高峯。與此同時,爲期40天的2022年鐵路春運大幕今天正式開啓。這爲國內迎戰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戰役增加了緊迫感和複雜性。15日,北京通報首例奧密克戎感染病例的消息,引起外媒廣泛關注。有媒體從“嚴密防控的北京被突破”,迅速推導出對中國“動態清零”抗疫策略的質疑。CNN還描繪了中國爲將病毒擋在國門外,禁止美國航班入境的所謂“難以想象的場景”。就在它們指責中國時,美國的日增病例仍維持在數十萬的高位,歐洲多國也已經基本失控。“在我看來,與病毒共存意味着投降和放棄。”世衛組織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範凱爾克霍弗對歐美的“躺平”策略這樣評論道。外界注意到,中國正努力將精準防疫與“動態清零”相結合。俄羅斯專家網評論說,在數十個國家的數千名運動員抵達北京前夕,新一輪疫情凸顯出冬奧會組織者不得不面對的困難。從另一個角度看,北京冬奧會不僅將展示體育成就,也將成爲證明中國抗疫策略正確的機會。

北京升級防疫措施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16日通報,15日0至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19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54例,本土病例65例(天津33例,河南29例,北京1例,廣東珠海1例,陝西西安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

香港《南華早報》稱,首都北京和發現更多病例的鄰近城市天津,正努力遏制奧密克戎進一步傳播。深圳15日零新增,讓人們對該市這一輪始於去年12月7日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燃起希望。然而16日晚,深圳市公佈新增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一例爲奧密克戎感染者。同日,天津完成全市第三次全員核酸檢測,共檢出59例陽性。

北京通報的首例奧密克戎感染病例,迅速引起外媒關注。《紐約時報》稱,此時距北京冬奧會開幕只有3周時間。早在該病例出現之前,北京就已採取相當嚴格的防疫措施。“奧密克戎突破嚴密防控的北京。”“美國之音”以此爲題報道說,中國有關部門努力在北京冬奧會和春節前控制疫情的傳播。國家衛生健康委警告,春運即將開始,人員流動和聚集大幅增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北京16日宣佈,自1月22日零時起至3月底,進返京人員在抵京後72小時內須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但有的外媒在進行報道時充滿惡意。法國國際廣播電臺使用“北京淪陷”“冬奧陷危機”等誇張不實說法。CNN在題爲“中國正冒着經濟和供應鏈遭受重大打擊的風險,採取零奧密克戎策略”的報道中,聲稱中國堅定執行撲滅病毒傳播的做法面臨迄今爲止的最大考驗,可能會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今年付出沉重代價。但該報道也不得不承認,到目前爲止,這種嚴格的方法是有效的:在疫情期間,中國的新冠肺炎病例比許多其他國家少得多,且中國是2020年唯一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事實上,中國正努力將精準防疫與“動態清零”策略相結合。路透社16日注意到,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當天敦促地方政府在春節、元宵節假期期間,將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降至最低,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推動實現一季度經濟平穩開局。通知要求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式防控。

對於北京冬奧會,美聯社的一篇報道詳細介紹了相關防疫措施:運動員需要接種疫苗,每天接受核酸檢測,在不參加比賽或訓練時戴口罩,用鼓掌爲隊友歡呼而不是喊口號,任何人檢測結果呈陽性都必須隔離……報道說,“歡迎來到北京冬奧會”,但防疫措施將比東京奧運會嚴格得多。

這些措施能奏效嗎?對於美聯社的這個問題,俄羅斯《消息報》認爲,中國政府有足夠的決心、經驗、資源以及一套非常強大的防疫系統。該報援引專家的話說,中國可能無法在冬奧會前將新增病例數降至零,但能夠遏制疫情進一步暴發。中國已爲冬奧會做好充分準備,毫無疑問,賽事將成功完成且不會在當地大量傳播新冠病毒。即使一些地區發現零星病例,奧運會仍然可以安全順利地進行。

美媒挑刺航班熔斷令

對於中國爲阻斷病毒蔓延國內,保障冬奧會安全採取的措施,一些外媒作出歪曲“解讀”。CNN稱,想從美國飛往中國的人也許很快會面臨一個難以想象的場景:從下週開始,可能不會有飛往中國的商業航班,因爲北京試圖在冬奧會之前將新冠病毒擋在門外。報道說,對政府公告和航班時刻表的研究顯示,從19日起,由於中國民航法規,從美國到中國的所有航班可能或被取消,或被暫停。這種情況將持續至少兩週。

CNN所說的是上週末中國民航局再次發出的熔斷令,被“熔斷”的既包括外航,也包括中國航空公司的航班。《華爾街日報》稱,在越來越多航班被取消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措施表達了擔憂。美國交通運輸部的一名發言人說:“中國的做法不符合其在《中美民用航空運輸協定》中的義務。我們正就此與中國進行接觸,保留酌情采取監管措施的權利。”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添油加醋地將美方表態形容爲“強烈不滿”。

在美國表達所謂“擔憂”之際,根據《紐約時報》的最新統計,美國15日新增確診病例418828例,7日平均新增超過80萬例。德國《商報》報道說,僅根據中國民航局14日發佈的熔斷令統計,1月5日至10日,就有91名入境乘客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華盛頓郵報》16日評論稱,全球各國在抗擊新冠病毒的鬥爭中,正出現一個微妙但重要的轉向:粉碎病毒不再是戰略。許多國家都希望打成平局,即與病毒共存。目前除了中國之外,很少有國家堅持“清零”策略。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許多國家領導人都把重點放在疫苗接種上,認爲這是緩解疫情的關鍵。但全球流行病學家認爲,“與病毒共存”的策略低估了奧密克戎的危險。疫苗確實能降低重症風險,卻不能很好地阻止病毒傳播和輕微感染。

美國《內華達獨立報》稱,投降是美國作爲一個國家,選擇應對奧密克戎的方法,幾周後我們就會知道誰還活着。和大多數國家一樣,當投降時,我們仍然假裝在打一場正義的戰爭。就像希特勒在地堡裏指揮想象中的軍隊一樣,美國的政府機構也在拼命掙扎,至少是爲了讓自己看起來還在做些什麼。

“這不是科學或醫學的失敗”

在剛過去的週末,奧密克戎帶來的病例激增在德國創下新紀錄——14日24小時內確診92223例。德國電視一臺16日報道稱,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當天公佈的數據顯示,儘管週末檢測較少,但該國24小時內仍有52504 例新增病例,7日每10萬人中的感染數爲515.7例,是疫情以來的最高值。

“歐洲疫情已經失控。”德國新聞電視臺評論說,歐洲寄希望於羣體免疫,但這是危險的賭注。目前出現的狀況與不推行封鎖政策有關,沒有邊界也爲病毒蔓延提供了條件。與此同時,大規模的反防疫措施示威正在撕裂各國。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16日報道稱,15日,強制接種疫苗和健康護照的反對者在法國巴黎和其他城市舉行示威活動,類似示威活動也在歐洲多個城市發生。在意大利羅馬,抗議者與警方發生衝突。在德國,全國各地有數千人聚集抗議,其中一些人反對政府採取的防疫限制措施,另一些人則反對反疫苗接種運動。成千上萬居民走上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街頭,在一場遊行中,參與者高呼要求政府下臺的口號。

在南美洲的巴西,據該國民調機構Datafolha15日公佈的調查數據,自2020年2月巴西發現首例確診病例以來,近4200萬16歲及以上的巴西人可能感染,這一數字幾乎是官方統計結果的兩倍。

《南華早報》評論說,疫情暴發兩年後,全球報告了3.2億例確診病例,500萬人死亡,奧密克戎大力掀起第五波病毒浪潮。世界各地的社區都面臨着壓力、不耐煩、恐慌和絕望。許多人失去工作和事業,面臨經濟困難。把我們帶到這一步的不是科學或醫學的失敗,而是政治失敗。無論是美國拜登政府,還是正陷入困境的英國約翰遜政府,新冠病毒無情地利用了政治和社會分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