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宋戈    每經實習記者 趙景緻    每經編輯 廖丹    

1月18日,“第七屆中國藝術金融年會”以線上形式召開,會議上,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寧強進行了關於“藝術品市場流通與交易”的主旨演講。

寧強教授認爲,藝術品市場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隨着流通與交易的問題,這既是一個歷史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且隨着歷史的變化,藝術品市場流通與交易的方式也在不斷變化。

那麼藝術品市場流通與交易這個老話題,現在面臨一些什麼樣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寧強教授分享了他的觀點。

藝術品交易模式發生轉變

寧強教授認爲NFT(非同質化代幣)交易模式,是一個對藝術品交易構成重大挑戰的新的交易模式,且NFT化交易的勢頭基本上是不可阻擋的。

我國NFT交易方式與“藝術品拍賣”交易方式有類似之處,藝術品拍賣是從西方直接照搬引入的一種藝術品交易方式,現在我國NFT藝術品交易依賴的平臺和交易方式也都是從西方照搬過來的。

那麼在這一輪的NFT新交易模式中,中國的市場上出現了什麼現象呢?

寧強教授認爲,中國市場上的NFT交易模式呈現出“小清新對陣大老粗”局面。這裏的“小清新”,就是在國內出現的NFT藝術品交易市場,如雨後春筍。雖然現在的NFT藝術交易的場景很活躍,參與的人很多,但目前國內新興的NFT藝術品交易公司規模普遍較小,且公司員工也不多。

而“大老粗”則是指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傳統的普通商品交易平臺。因爲擔心走錯發展方向,這些平臺仍在觀望中,所以目前這些小清新的公司發展得很不錯,但這也面臨着一個新的挑戰,即元宇宙的挑戰。

“元宇宙裏交易的藝術品它的定價普遍都偏低,所以說現在NFT市場裏頭的買家有很多,突然就轉向元宇宙虛擬世界去,這樣的話就流失了一大批買家。”寧強教授表示。

藝術品買家呈年輕化

除了交易模式的轉變,寧強教授還提到,目前藝術品交易中出現的第二點變化是買家的年輕化。寧強教授介紹道,深圳文交所做了一個調查,注意到現在的整個藝術品市場裏,最活躍的買家年齡普遍是20歲到30歲。而且調查顯示,這些買家交易價格的平均價在5000元人民幣或者以下。

寧強教授表示這反映了兩個問題,一個是買家的改朝換代正在發生,即曾經在拍賣市場活躍的人現在已經老去,他們已經處於對自己收藏的產品的一個整理階段,很少出手再購買。

另一個則是現在藝術市場的客戶對藝術品的需求,和對交易價格的期待已經大衆化。這種變化對新一代藝術家的創作方式、創作內容和創作產品都構成了巨大的挑戰,“藝術家,特別是對新一代的藝術家,創作方式可能要日益。”寧強教授表示。

藝術品的交易模式將會轉變

在藝術品市場流通方式與交易模式的挑戰方面,寧強教授認爲第一點是藝術品拍賣這種交易模式可能會被大的普通商品的交易平臺所取代。

“它既然可以在改革開放的這個時候才興起,它爲什麼不可以被取代呢?如果說大多數產品,如這些年輕的買家所期待的,就是5000塊錢或者以下,他已經是和普通商品沒有太大的區別了。”寧強教授講道,“這個時候拍賣公司很有可能被像阿里巴巴、淘寶、京東、騰訊等被大的平臺所取代,這個是一個推測性的思考”。

寧強教授表示,第二點是藝術品的交易和普通商品可能要合流。

“也就是說藝術品這種高大上的交易方式,很可能就跟你去買一件衣服、買一個包,或者說買一個腕錶一樣普通。”寧強教授說到。

此外,寧強教授認爲,第三點是一個藝術品交易市場會涵蓋各種類型的藝術品。

“各種類型的東西,他要進入同一個交易平臺,體育運動、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所有的這些東西都進入了一個同樣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並跟正常的大衆消費鏈接在一起。”寧強教授表示。

相關文章